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知行合一,書寫新時代青春華章

發布時間:2022-01-06 17:4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回顧河大與(yu) 國家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的辦學曆程,我們(men) 把育人育才、興(xing) 學強國的初心使命記得更牢,把愛國報國、奮鬥奉獻的旗幟舉(ju) 得更高。”2021年暑期,河南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盧克平在《黨(dang) 的生活》雜誌發表的《以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三結合”開創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麵》一文中如此寫(xie) 道。

  這是河南大學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成果結晶,也是河南大學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初心寫(xie) 照。

  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召開以後,河南大學結合學校實際,圍繞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做好文明校園創建、投入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等方麵,研究製定以學習(xi) 貫徹全會(hui) 精神為(wei) 重點、鞏固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成果的務實舉(ju) 措,引導廣大黨(dang) 員幹部和師生學黨(dang) 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高質量譜寫(xie) 學校擔當鑄魂育人時代使命的嶄新篇章。

   1.打好立德樹人“組合拳”

  “回望百年曆史,最能體(ti) 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精神底色的三個(ge) 關(guan) 鍵詞是理想、奮鬥、犧牲。”新學期伊始,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為(wei) 廣大學生上“開學第一課”,以黨(dang) 的偉(wei) 大精神鼓勵青年學子立大誌、立遠誌、立恒誌,在擔當實幹中書(shu) 寫(xie) 新時代青春華章。

  2021年以來,河南大學黨(dang) 員幹部、理論專(zhuan) 家和青年學生三支隊伍同向發力,線上線下相結合,為(wei) 全校師生進行了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理論宣講,同時走出校園,開設“企業(ye) 講壇”“鄉(xiang) 間課堂”等,讓黨(dang) 的創新理論傳(chuan) 遍中原大地。

  “著裝嚴(yan) 肅,卻表情可愛、動作俏皮。”在河南大學推出的建黨(dang) 百年主題MV《少年》中,一位參演老教授因身份和形象的反差“萌態”火遍全網。“純真能辟油膩,善良能辟邪!”河南大學“寶藏教授”程民生在給畢業(ye) 生寄語時金句頻出,迅速走紅,讓廣大網民直呼“真性情”。媒體(ti) 融合背景下,“融媒體(ti) +育人”已然成為(wei) 河南大學網絡思政育人的經典模式,通過融媒體(ti) 、融隊伍、融平台,育人高度、厚度、溫度和黏度不斷提升。

  “南湖的船啊——黨(dang) 的搖籃!曆史將從(cong) 你這裏揭開新篇……”河南大學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交響音樂(le) 會(hui) “人民萬(wan) 歲”在大禮堂上演,200多名演職人員用15首經典紅歌回顧黨(dang) 的百年曆程。除音樂(le) 會(hui) 外,河南大學還采用文藝晚會(hui) 、學術講座、專(zhuan) 題座談、圖片展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多學科優(you) 勢,賦予文體(ti) 活動更深遠的意義(yi) ,將愛黨(dang) 愛國的種子深埋在師生心靈深處。

  2021年暑期,河南暴雨牽動億(yi) 萬(wan) 國人的心。河南大學臨(lin) 床醫學院2019級本科生、00後男孩柴世龍在齊腰深的洪水中,肩扛一大袋生蒜艱難前行,他投身救災和恢複重建工作的身影展現了青年誌願者的擔當與(yu) 力量。麵對疫情,河南大學兩(liang) 所附屬醫院聞令而動,數支醫療隊奔赴鄭州、開封等地,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架起生命安全線。傾(qing) 情詮釋“眾(zhong) 誌成城”,將愛國情、強國誌和報國行自覺融入新時代追夢征程,這是河南大學師生的信念追求,也是河南大學師生的行動“密碼”。

  河南大學不斷拓寬“黨(dang) 史+”模式,將思政課堂、第二課堂、網絡平台等共同作為(wei) 重要陣地,同向發力,全程育人,打好立德樹人“組合拳”,推動黨(dang) 史學習(xi) 不斷深入,推動育人不斷提質增效。

   2.用好紅色資源“傳(chuan) 家寶”

  2021年夏天,河南大學師生一行近30人分別來到河南駐馬店、信陽、南陽,參觀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鄂豫皖革命紀念館、彭雪楓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重走河南大學在信陽、南陽的抗戰辦學路,在厚重的曆史史料中重溫黨(dang) 的革命曆史,在近距離參觀考察中感悟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氣概,體(ti) 會(hui) 今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沿著前輩們(men) 的足跡,我們(men) 仿佛看到了抗日烽火的雄壯,看到了敵前辦學的艱難,看到了讀書(shu) 就是戰鬥。我們(men) 必將以河大的先輩們(men) 為(wei) 榜樣,無私奉獻、銳意進取,不負偉(wei) 大時代!”重溫河南大學抗戰辦學曆史,師生們(men) 心潮澎湃、備受鼓舞,誓把滿腔熱情轉化為(wei) 努力學習(xi) 工作的動力。

  作為(wei) 一所有著百餘(yu) 年辦學曆史的古老學府,河南大學紅色資源十分豐(feng) 富。這裏曾誕生“河南高校第一個(ge) 中共黨(dang) 支部”,湧現出嵇文甫、王毅齋、鄧拓、馬可等先進人物,抗日救國、愛國民主、積極傳(chuan) 播馬克思主義(yi) 的紅色基因深深流淌在河大人的精神血脈中。這些都成為(wei) 河南大學師生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鮮活教材,激勵師生們(men) 從(cong) 中汲取豐(feng) 厚營養(yang) 及砥礪奮鬥精神,激發更加強烈的愛國愛黨(dang) 愛校熱情。

  河南大學明倫(lun) 校區6號樓旁的李大釗先生頭像銅雕前,從(cong) 未“缺席”過的鮮花在以無聲的語言向世人證明著:河南大學師生從(cong) 未忘記過那段曆史!

  1925年8月初,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的先驅、偉(wei) 大的馬克思主義(yi) 者、傑出的無產(chan) 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先生,在當時的中州大學(今河南大學)6號樓三樓小禮堂,向開封各校學生代表作了《大英帝國主義(yi) 侵略中國史》演講,提出了“尊重民權,打倒軍(jun) 閥,打倒帝國主義(yi) ”三大口號,勉勵人們(men) 積極投身國民革命運動。其演講內(nei) 容由當時的中州大學學生馬員生記錄並發表在開封第一師範學校進步青年社團的《雷火》周刊上。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le) 其無涯之生!”穿越時光的隧道,站在李大釗先生頭像銅雕前,河南大學師生深情朗誦李大釗先生的《青春》一文,朝氣和勇氣洋溢在他們(men) 的臉上,這或許便是先生心目中“青春”的樣子。

  挖掘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chuan) 統、傳(chuan) 承紅色基因,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將紅色基因與(yu) 百年人文積澱高度融合,將大學精神浸潤到師生人格塑造、品格涵養(yang) 和素質提升過程,這便是河南大學的“傳(chuan) 家寶”。

   3.在報國奉獻中“開新局”

  如何在中原大地走出一條一流大學的成功之路?這是河南大學領導班子經常思考和討論的話題。他們(men) 的答案是“知行合一,報國奉獻”。河南大學研討完善“十四五”事業(ye) 發展規劃和“雙一流”建設方案,把“路線圖”變“施工圖”,“時間表”變“計程表”,不斷將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成果轉化為(wei) 推動學校事業(ye) 發展的強大動力。

  近日,以王家耀院士為(wei) 第一完成人的“智能化地圖綜合與(yu) 多尺度級聯更新關(guan) 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2020年度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實現了河南大學在國家“三大獎”上的新突破。該項目創造性提出並發展了智能化地圖綜合與(yu) 多尺度級聯更新關(guan) 鍵技術,有力提升了我國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增強了我國地理信息產(chan) 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為(wei) 解決(jue) 世界科技難題提供了中國答卷。

  “從(cong) 事基礎研究並非‘不食人間煙火’,它解決(jue) 的其實是社會(hui) 未來10年甚至30年可能遇到的重要問題。”談起刊登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上的團隊最新研究成果,河南大學副校長王學路教授如是說。揭示光信號調控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機製,在全球範圍內(nei) 首次證明光信號是豆科植物與(yu) 根瘤菌共生結瘤的必須因子,為(wei) 設計弱光或暗處也可以共生固氮的新型植物提供了獨特思路和手段,這是圍繞國家和黃淮海地區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重大戰略需求進行的前沿探索。

  與(yu) 中國曆史研究院共建黃河文化研究院,是河南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又一創新舉(ju) 措。黃河文化研究院與(yu)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等,共同深度參與(yu)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和服務,通過“黃河學”高層論壇、《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學術輯刊,與(yu) 希臘愛琴大學合作,以標誌性特色學術成果,為(wei) 全麵提升黃河文化的國內(nei) 外影響力增勢賦能。

  讓內(nei) 地群眾(zhong) 可以在家門口吃上新鮮的海鮮產(chan) 品,是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師生的奮鬥目標之一。他們(men) 創建蘭(lan) 考張莊立體(ti) 生態農(nong) 業(ye) 體(ti) 係新模式,把美國紅魚、黑鯛等高營養(yang) 價(jia) 值的海魚引進黃河灘區進行淡化養(yang) 殖,將生態循環養(yang) 殖和沿海地區優(you) 質品種的引進相結合,解決(jue) 水產(chan) 界多個(ge) 技術難題,讓海魚在黃河灘安家,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一回回奮力攀登,一次次鑄就輝煌,一個(ge) 個(ge) 藍圖和夢想化為(wei) 現實。河南大學著眼國家戰略需求、河南高質量發展需求,整合優(you) 質資源,重塑學科體(ti) 係,建設“湖河灣”實驗室體(ti) 係、“5重5工3基地”平台、“六中心”人文社會(hui) 科學振興(xing) 體(ti) 係,啟動“111”人才強校計劃,解決(jue) “卡脖子”的河大十大科學問題,構築“三區兩(liang) 院”一流大學的物理空間等,以“十年磨一劍”的靜氣、“一覽眾(zhong) 山小”的膽魄,砥礪前行、攻堅克難,在報國奉獻中凝聚起堅定曆史自信、創造曆史偉(wei) 業(ye) 的磅礴力量,不斷開創學校事業(ye) 發展新局麵。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06日 05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