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頭觀瀾丨辦好冬奧,一座城要有哪些“硬核”實力?
1月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考察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籌辦備賽工作。一個(ge) 月後,千年古都將再次迎來奧運盛會(hui) ,圓夢冰雪。曆經7年精心籌辦,這座“雙奧之城”會(hui) 交出怎樣的答卷?
場館建設、科技應用、經驗傳(chuan) 承、賽會(hui) 保障、社會(hui) 動員……盛會(hui) 背後,是一座城市“硬核”實力的全麵展現。天下大事,必作於(yu) 細,經過多年認真籌辦,北京已經準備好了。
“硬核”設施:場館“雙向轉換” 展現綜合實力
場館——舉(ju) 辦奧運會(hui) 的基礎條件。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共使用39個(ge) 場館,其中10個(ge) 利用既有場館。北京冬奧會(hui) 場館建設工作從(cong) 自身特點出發,把近期和遠期、現狀和新建結合考慮,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場館和設施。
2008年8月,“鳥巢”上空的璀璨煙花點亮了千年古都的奧運夢想;2022年2月,作為(wei) 北京賽區標誌性場館和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si) 帶”將舞動神州,成為(wei) 千年古都的新地標。直線距離僅(jin) 3.5公裏的兩(liang) 座奧運地標場館,見證雙奧之城的“硬核”實力。
除了“冰絲(si) 帶”,在北京賽區,國家遊泳中心、國家體(ti) 育館、五棵鬆體(ti) 育中心、首都體(ti) 育館等一批夏奧場館在冬奧籌辦的近7年間改造創新、重新上陣,具備了冬夏項目場地雙向轉換能力,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雙奧場館”——
北京奧運會(hui) 時,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見證了眾(zhong) 多遊泳健兒(er) 的英姿,北京冬奧會(hui) 時,這裏將成為(wei) 冰壺運動員“智鬥”的舞台;
姚明、詹姆斯都曾在五棵鬆體(ti) 育中心上演過籃球盛宴,而在6小時以內(nei) ,經過製冰和除濕係統改造,籃球巨星“戰鬥”的地方就能被轉換成一座冰場,承接冰球項目賽事;
……
見證過北京夏奧會(hui) 的絢爛,今年,它們(men) 將再一次見證北京冬奧會(hui) 的無與(yu) 倫(lun) 比。
在北京西部,百年首鋼完成了從(cong) 山到海、從(cong) 火到冰、從(cong) 廠到城的華麗(li) 轉身。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hui) 成功後,為(wei) 了兌(dui) 現綠色北京、綠色奧運的莊嚴(yan) 承諾,首鋼的鋼鐵主業(ye) 向沿海發展,搬遷至河北曹妃甸;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hui) 成功後,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國家體(ti) 育總局冬訓中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四個(ge) 冰上訓練場館、冬奧場館滑雪大跳台等項目相繼落戶首鋼園區。
奧運場館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ti) 現。從(cong) “鳥巢”到“冰絲(si) 帶”,從(cong) “水立方”到“冰立方”,從(cong) 夏奧到冬奧,“雙奧之城”的日新月異,是偉(wei) 大民族的逐夢之旅。
“硬核”科技:為(wei) 場館注入生機與(yu) 活力
除了擁有世界一流的場館硬件設施之外,北京冬奧會(hui) 對場館規劃、建設和使用工程中的高新技術應用也十分重視。
從(cong) 夏到冬,奧運精神傳(chuan) 承之餘(yu) ,新科技助力“雙奧場館”完成華麗(li) 轉身,實現了科學、藝術和文化的完美融合。
如今的“鳥巢”,通過應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wei) 數字、低碳、智能的體(ti) 育場館。“鳥巢”的好鄰居——國家遊泳中心由“水立方”變身為(wei) “冰立方”,應用裝配式快速拆裝和調平動態監測技術,在20天內(nei) 完成水冰場地轉換。
國家速滑館“冰絲(si) 帶”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臨(lin) 界直冷製冰技術,其賽道被運動員稱為(wei) “最快冰麵”;五棵鬆體(ti) 育中心等場館冰麵溫差可控製在0.5攝氏度以內(nei) ,碳排量接近於(yu) 零……
對於(yu) 室外舉(ju) 行的項目來說,對天氣條件的要求更加苛刻。針對多重預報難題,氣象部門用數年時間以冬奧賽場為(wei) 核心,在北京城區、延慶和河北張家口及周邊地區建設冬奧氣象綜合監測網絡,布設了441套各類探測設施,可實現“百米級”“分鍾級”精細化氣象預報。
5G“加持”,為(wei) 冬奧會(hui) 增添新動力。所有場館和連接場館的道路,包括高速行駛的京張高鐵,都有穩定、連續的5G信號覆蓋。受疫情影響,現場觀賽受到很大限製,新聞傳(chuan) 播比往屆更加重要。雲(yun) 轉播技術、雲(yun) 轉播5G背包、8K高清轉播車等技術和設備將助力為(wei) 全球觀眾(zhong) 呈現一場場精彩賽事。
在“一起向未來”的路上,科技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硬核”組織:高效安全 精彩體(ti) 驗不打折
抵離,關(guan) 係各方對賽事舉(ju) 辦地的第一印象和最終回憶。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首都國際機場將設置專(zhuan) 門入出境通道和冬奧保障專(zhuan) 區,有序安排人流、物流、車流,閉環轉運至指定住宿地,確保涉奧人員安全抵離。
在閉環內(nei) ,及時高效的醫療保障為(wei) 防疫和賽事保駕護航。在北京和延慶賽區,就有88個(ge) 醫療站、18家定點醫院負責現場醫療救治、實施精準分類收治等工作。針對每個(ge) 場館比賽運動損傷(shang) 特點,還專(zhuan) 門配置了包括骨科、口腔科等醫務人員。
以賽事為(wei) 核心,以運動員為(wei) 中心。疫情之下雖是閉環運行,但是奧運體(ti) 驗並不會(hui) 因此打折扣。注冊(ce) 人員可以通過專(zhuan) 用交通工具在駐地與(yu) 場館、場館與(yu) 場館之間、三個(ge) 賽區之間自由流動。不僅(jin) 可以乘坐京張高鐵跨賽區看比賽,還有24小時班車服務、閉環內(nei) 出租車服務。
兩(liang) 個(ge) 奧運,同樣精彩。早在冬殘奧會(hui) 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各場館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就已全部完成,涉及道路、停車位、出入口、電梯、坡道、衛生間、更衣間、低位服務台、語音提示係統和無障礙標識係統等。
“冰立方”看台無障礙座席及衛生間均比原來增加了一倍,將作為(wei) 永久設施保留,並把最佳觀賽座席留給殘障人群。除運動員、裁判組擁有專(zhuan) 用坡道外,組委會(hui) 也為(wei) 媒體(ti) 看台設置了坡道,方便殘疾人記者參加報道。在充滿人文關(guan) 懷的“無障礙”細節裏,我們(men) 看到北京正向世界殘奧運動員張開熱情懷抱。
賽事、交通、保障……各方麵工作千頭萬(wan) 緒,被稱為(wei) “冬奧大腦”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運行指揮部調度中心則是保證奧運有序開展的關(guan) 鍵。在這裏,共30餘(yu) 米長的四塊大屏幕依次排開,分別展現賽時場館運行實時畫麵,事件跟蹤、競賽成績和住宿抵離等多項內(nei) 容,如同重大戰役的參謀指揮部,負責聯通各方、匯總信息、發出指令、跟蹤和解決(jue) 問題等工作。
“硬核”熱情:奧運之火燃遍賽場內(nei) 外
“我們(men) 說過會(hui) 再見,揮手間就祈了願,滿滿期待的心跳,總能聽見……”從(cong) 2008年唱遍大街小巷的《北京歡迎你》,到不久前推出的冬奧歌曲《我們(men) 北京見》,人們(men) 對奧運的熱情從(cong) 未消減。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給我們(men) 留下的成功經驗和豐(feng) 厚遺產(chan) 讓我們(men) 更加從(cong) 容。那時,誌願者們(men) 的微笑成為(wei) 了人們(men) 難忘的記憶,他們(men) 也被評為(wei) “中國最好的大使”。14年後,上萬(wan) 名優(you) 秀的賽會(hui) 誌願者將再次展現熱情、活力、開放的中國。
作為(wei) 曆史悠久的老城,北京也通過建築降層、文物恢複性修建、加速中軸線申遺進程等,還原老城曆史原貌,讓千年古都與(yu) 冬奧盛會(hui) 交相輝映。
冬奧會(hui) 開幕恰逢春節假期,世界各地的朋友將有機會(hui) 品嚐到烤鴨、春卷、元宵等特色美食。冬奧會(hui) 賽時接待飯店將在大堂、餐廳等公共區域設置屏幕,提供賽事直播服務,並增設冬奧特許商品等展賣服務。延慶冬奧村還在徽章交換區設置了活字印刷可移動模塊背景牆,讓運動員在互動體(ti) 驗中感受中華民族古老的文明。
賽場外,群眾(zhong) 也在享受冰雪運動的樂(le) 趣。未來隨著奧運場館賽後可持續利用,將會(hui) 有越來越多人踏上雪場、走進冰場。
奧運會(hui) 雖隻有短短幾十天,但中國人民一直在為(wei) 奧林匹克運動做貢獻。一座城市,兩(liang) 屆奧運,覆蓋冬夏,創造曆史!
冬奧開幕在即,這不僅(jin) 是中國人民的熱情相邀,更是各方麵實力的集中展現和檢驗。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屬於(yu) 北京、屬於(yu) 中國的高光時刻就要到來:中國準備好了,讓我們(men) 一起向未來!
策劃:張旭東(dong)
主筆:黃垚、趙旭、李春宇、林德韌
統籌:張曉鬆、韓潔、王絢、黃玥
視覺 | 編輯:張愛芳、王秋韻、唐興(xing)
新華社國內(nei) 部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