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典”論從嚴治黨|禁微則易,救末者難
編者按:2013年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每年都出席中央紀委全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總書(shu) 記站在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的高度,大量引用中國古代廉政名言,深刻闡釋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既直麵問題、切中時弊,又充滿自信、催人奮進,為(wei) 新形勢下全黨(dang) 深入推進黨(dang) 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zheng) 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央視網《天天學習(xi) 》與(yu) 您一起學習(xi) 領會(hui) 。
【釋義(yi) 】
“禁微則易,救末者難”是東(dong) 漢名儒丁鴻寫(xie) 給漢和帝奏疏中的話。微:細小,指事物的開端。末,指事物的終結。意思是,抑製不良之事於(yu) 萌芽階段很容易,等到釀成大禍時再來挽救可就困難了。這句話告誡我們(men) ,小節易製,大錯難救,任何事情都有一個(ge) 形成、發展、衰亡的過程,從(cong) 事情量變開始的階段就入手矯正,才不會(hui) 釀成不可救藥的質變後果。
據《後漢書(shu) ·桓榮丁鴻列傳(chuan) 》記載,丁鴻是東(dong) 漢時期的名儒,對經書(shu) 頗為(wei) 通曉。時值漢和帝繼承皇位,朝政大權卻把持在竇太後手中,同時,竇太後的兄長竇憲官居大將軍(jun) ,竇氏一族獨攬軍(jun) 政大權。丁鴻不滿於(yu) 竇太後專(zhuan) 權,決(jue) 心為(wei) 國除害。幾年後,丁鴻借發生日食現象,上書(shu) 皇帝,指出此為(wei) 不祥征兆,痛陳竇氏給國家造成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現狀。漢和帝於(yu) 是撤掉竇憲的官職,竇氏一族倒台。在奏疏中,丁鴻還說,“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銷滅,害除福湊矣”,勸說皇帝整頓國政,在事態萌芽時就加以防範,這樣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解讀】
人的身體(ti) 有了毛病,就要看醫生,就要打針吃藥,重了還要動手術。人的思想和作風有了毛病,也必須抓緊治。如果諱疾忌醫,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導致病入膏肓,最終無藥可治,正所謂“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luan) 治未亂(luan) ”。
唐朝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將醫生分為(wei) 上醫、中醫、下醫三等,將疾病分為(wei) “未病”“欲病”“已病”三種狀態。上醫是治療尚未發病之時的“未病”,中醫是治療即將發病之時的“欲病”,而下醫則是治療已經發病之時的“已病”。
無論是作風建設,還是反腐敗鬥爭(zhe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貫強調“加強源頭治理”,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努力把問題解決(jue) 在萌芽狀態。
2013年6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hui) 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告誡各級黨(dang) 組織要采取有力措施,幫助有問題的黨(dang) 員、幹部找準“病症”,對症下藥,該吃中藥的吃中藥,該吃西藥的吃西藥,或者中西醫結合,該動手術的動手術,切實體(ti) 現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要求。
2014年1月14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馬上治,發現問題就及時處理,不能養(yang) 癰遺患。”
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紀律處分條例》。兩(liang) 項法規一正一反,不僅(jin) 明確了黨(dang) 員和黨(dang) 員領導幹部能夠看得見、夠得著的高標準,還從(cong) “禁微”出發開列“負麵清單”,劃出了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不可觸碰的“底線”。
(作者 楊立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