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老學通史研究的“縱”與“橫”

發布時間:2022-01-24 15:05:00來源: 光明日報

  《老子》對我國哲學、政治、宗教、道德、文學藝術等各個(ge) 方麵都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曆經兩(liang) 千餘(yu) 年而不衰,並遠播海外。《中國老學通史》於(yu) 2014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課題成果分為(wei) 《先秦秦漢卷》《魏晉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近現代卷》(上、下)五卷六冊(ce) ,300餘(yu) 萬(wan) 字,被列入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shu) 出版規劃項目。

  成果以曆代《老子》注疏為(wei) 基本文獻材料,重視現存於(yu) 世的孤本、鈔本、善本等罕見的本子以及《老子》出土文獻、敦煌文獻,並注意《道藏》《藏外道書(shu) 》、正史、地方誌、曆代文集、碑刻等涉及的與(yu) 老子有關(guan) 的資料。按照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老子”這一老學發展的共同規律,從(cong) 新的學術角度和思想維度對整個(ge) 中國老學進行貫通性的、深入係統的論述,全麵總結老學發展的曆史進程和豐(feng) 富內(nei) 容,分析並提煉出不同曆史時期老學的理論創建和思想特點,揭示其與(yu) 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深刻聯係,闡明中國老學的思想學術價(jia) 值和曆史地位。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常用的學術史與(yu) 思想史、文獻學的方法外,還綜合運用多種其他方法進行研究。如用社會(hui) 史的方法揭示老學發展的曆史文化背景,避免對老學文獻解讀和思想分析的主觀性。又如詮釋學方法不僅(jin) 可以幫助我們(men) 了解中西思想學術的差異,而且有助於(yu) 合理分析和評價(jia) 中國老學史上對《老子》的原旨追求與(yu) 思想發揮,從(cong) 而更加尊重和理解中國思想學術自身的特點。

  成果力求創新,並突出中國老學發展“通史”的性質。從(cong) 追溯老子的思想淵源和道家學派創立開始著筆,及至對現當代老學發展的總結,由此體(ti) 現出中國老學發展的貫通性。這種貫通性既有縱通,也有橫通。所謂“縱通”,指按照曆史發展的時間順序進行自古至今的研究,具體(ti) 表現為(wei) 老學發展的連續性和時代性。如先秦秦漢老學是中國老學史的開篇,對老子其人其書(shu) 及其思想做了新的論證;探討了楊朱、列子、關(guan) 尹與(yu) 老子的關(guan) 係,全麵闡述了莊子對老子思想的繼承與(yu) 發展;結合《黃帝四經》《管子》《文子》《鶡冠子》論述黃老學的源流演變以及在秦漢時期的巨大影響。魏晉隋唐是老學的重要發展階段,其起點是老學在魏晉玄學建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重點是重玄學的形成與(yu) 鼎盛。宋代很多思想家注解《老子》,該時期的老學形成了一個(ge) 高峰。宋元老學與(yu) 理學、宋學、新道教等思想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關(guan) 聯密切。過去學術界對明清老學評價(jia) 不高,本成果則進行了重新評價(jia) ,認為(wei) 注重對老子思想的政治發揮、儒釋道思想在老學中進一步融合、道教老學民間化等是其突出特點。近現代老學呈現與(yu) 傳(chuan) 統老學不一樣的麵貌。在“百年銳於(yu) 千載”的曆史進程中,近代老學充分顯示了學術界、思想界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堅守和對西方文化的積極應對。而現代老學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老學的發展,同樣表現出了巨大的思想學術活力,大陸老學與(yu) 港台老學之間也出現了趨同的態勢。所謂“橫通”,指對中國老學涉及的主要問題的邏輯演變、前後發展進行全麵考察,由此體(ti) 現出老學思想內(nei) 容的豐(feng) 富性和體(ti) 係性。例如玄學、重玄學、理學的形成分屬魏晉、隋唐、宋代三個(ge) 曆史階段,又都與(yu) 老學密切相關(guan) ,全書(shu) 從(cong) 老學的角度對上述三大哲學思潮進行綜合研究。又如對老子政治思想的發揮與(yu) 運用,既有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四皇帝禦解《老子》,又有文武大臣的闡發,全書(shu) 注意比較君臣解《老子》的異同,由此闡明老子思想作為(wei) “君人南麵之術”的意義(yi) 與(yu) 影響。“橫通”既從(cong) 學術史的角度梳理老學的發展脈絡,更從(cong) 思想史的高度闡揚其理論價(jia) 值,使“中國老學通史”同時具有“中國老學思想史”的特色。總之,本書(shu) 試圖通過時間的“縱通”與(yu) 問題的“橫通”,使中國老學史的研究真正具有“通史”的風格,以求達到應有的深度和廣度。

  《老子》是目前被譯成外文版本和語種最多的中國典籍,當今在世界範圍內(nei) 越來越受到重視,具有世界性的影響。《中國老學通史》通過對《老子》所蘊含的思想價(jia) 值與(yu) 曆史影響的全麵梳理,充分展示《老子》跨越曆史、連接現實、麵向世界的哲學智慧,這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作者:劉固盛,係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老學通史》”首席專(zhuan) 家、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