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近300件良渚文物亮相廣州 展現中華文明魅力

發布時間:2022-01-26 16:4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1月26日電 (程景偉(wei) 胡田甜)“發現良渚”展覽26日在廣州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開幕。展覽由南越王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主辦,廣東(dong)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協辦,展出296件(套)精美文物,其中一級文物11件(套)。

  良渚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支考古學文化,距今5300年至4300年,以杭州市良渚、瓶窯兩(liang) 鎮為(wei) 核心,分布於(yu) 以長江下遊太湖流域為(wei) 中心的麵積達3.6萬(wan) 餘(yu) 平方公裏的廣袤區域。因該文化首先發現於(yu) 良渚,1959年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將之命名為(wei) “良渚文化”。

  “發現良渚”展覽是南越王博物院“發現係列”展覽繼“發現邢窯”“發現越窯”之後的第三展,此次展覽通過“文明之邦”“神王之國”“古今之路”三個(ge) 單元,引領觀眾(zhong) 進一步了解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聖地——良渚。

  此次展覽創新性地使用了“實物+數字”雙展覽結合的形式,單獨設置影像展廳,將良渚古城與(yu) 水利係統的營建向觀眾(zhong) 娓娓道來;同時,展覽與(yu) 多媒體(ti) 深度結合,以豐(feng) 富的視頻資料搭建虛擬展廳,觀眾(zhong)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通過視頻一睹5000年前水鄉(xiang) 澤國的風采。

  在良渚社會(hui) ,玉器用於(yu) 標識擁有者的身份和地位,維係社會(hui) 政權組織的有序運行。以琮、璧、鉞為(wei) 中心,良渚先民設計出一套區別階層、標識身份、反映等級的玉禮器係統。記者注意到,此次展覽展出的一塊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形製為(wei) 外方內(nei) 圓的柱形,上下穿通。

  該展覽有關(guan) 負責人指出,良渚先民創造了統一的精神信仰,“神徽”是良渚玉器圖案的母題,也是良渚先民共同尊奉的神祇,它以玉琮為(wei) 主要載體(ti) ,以各種形態在玉器上被大量表現。

  良渚玉器上常見的“神徽”圖像,即為(wei) “神人獸(shou) 麵紋”。此次展出的一塊玉器上的“神徽”微雕,則反映了良渚玉器的琢製工藝水平,也代表了同時代玉器的最高水平。在該微雕中,良渚工匠在0.1厘米的寬度內(nei) 刻劃了5道線條,令人歎為(wei) 觀止。(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