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虎年說虎丨兵權在手 虎虎生威

發布時間:2022-02-07 14:26: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西安2月6日電 題:兵權在手 虎虎生威

  新華社記者 楊一苗

  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珍藏著一枚戰國時秦人使用的兵符——杜虎符。其長不足一握,卻象征著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秦國調兵遣將的軍(jun) 事權力。

  20世紀70年代,杜虎符在西安市南郊出土。它的發現頗為(wei) 傳(chuan) 奇:一位農(nong) 村少年在農(nong) 田玩耍時無意發現,在把玩了幾年後,杜虎符上的鏽跡磨光,隱隱露出其上的錯金銘文,這時發現者才意識到這可能是件文物,並交給了文物部門。

  兵符是古代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它分為(wei) 左右兩(liang) 半,其中右半由國君掌管,左半交給軍(jun) 事長官。如要調動軍(jun) 隊,必須在左右兩(liang) 半兵符驗合後,才能生效。這枚杜虎符為(wei) 左半符,高4.4厘米、長9.5厘米,是一隻尾巴卷曲、昂首行走的老虎,其背麵有槽,在老虎的脖頸處,還有一小孔。在杜虎符上,有錯金銘文9行共40字。

  在銘文中記有“左才(在)杜”,因而這枚虎符應為(wei) 秦時杜地軍(jun) 事長官所使用的兵符,故稱為(wei) “杜虎符”。其銘文大意為(wei) :右半符掌握在國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軍(jun) 事長官手中,凡要調動50人以上的帶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與(yu) 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動。但如果遇上烽火報警的緊急情況,則不必合君王的右符。

  左右半符相合以為(wei) 信,今天我們(men) 使用的詞匯“符合”也與(yu) 這種古代符節製度不無關(guan) 係。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品管理部主任賀達炘說,在中國曆史上,使用兵符作為(wei) 調兵遣將的憑證起源很早,大家所熟知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發生的年代約比杜虎符使用的年代晚幾十年,杜虎符也是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古代兵符。解讀杜虎符的銘文,其中不僅(jin) 說明了戰國時期以“右”為(wei) 尊,而且反映出當時秦國的軍(jun) 權是高度集中的。

  把動物形的符節作為(wei) 信物不僅(jin) 應用在軍(jun) 事領域,後世也曾當作身份憑證或出入憑證,除了虎符,還有魚符、龜符等。前不久,陝西的考古工作者在鹹陽市發掘了一座唐代貴族墓葬,其墓主楊全節是武則天的表兄,在楊全節的墓葬中,出土了作為(wei) 出入皇宮門禁憑證的魚符,也十分罕見。

  展陳於(yu) 陝西曆史博物館的杜虎符不僅(jin) 具有重要的曆史研究價(jia) 值,其精美的工藝也代表了戰國晚期精湛的金屬製作水平。錯金是古代的一種裝飾工藝,是指在器物表麵刻出凹槽,再將金絲(si) 鑲嵌其中後磨光表麵的工藝。曾經作為(wei) 王權與(yu) 軍(jun) 權代表的虎符,在今天已經演化成虎符餅幹、虎符交通卡、虎符書(shu) 簽等好吃好玩的文創產(chan) 品,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