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虎嘯山河動 神州滿目春——從春節看文化自信

發布時間:2022-02-07 15:12:00來源: 光明網

  虎步奔騰開勝景,春風浩蕩展宏圖。

  文博場館裏過大年,非遺大集上買(mai) 年貨,新年俗裏的“老味道”綿延醇厚鄉(xiang) 愁;各地春晚舞台、大小劇場國風國潮大放異彩,解鎖傳(chuan) 統文化魅力,為(wei) 中華古韻注入青春活力;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演繹“中國式浪漫”,人民大會(hui) 堂呈獻精華版新春“廟會(hui) ”,讓八方來客領略數千年文化積澱的中國味道……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虎年中國開篇序章澎湃的文化自信,是這個(ge) 春節最耀眼的亮相、最鮮明的印記、最深長的回味。

  從(cong) 塞北到江南,壬寅春節文化脈動虎虎生風,好一派“江山壯麗(li) ,人民豪邁,前程遠大”的盛世氣象。

  拆不開,打不散,年味綿長醇厚

  中華民族曆來重團圓,講真情,尚大義(yi) 。一聲“過年”,牽動著億(yi) 萬(wan) 中國人最溫馨的情愫。守歲、祈福、年夜飯……一家一戶的天倫(lun) 之樂(le) 、歡聲笑語,加起來就是九百六十萬(wan) 平方公裏的萬(wan) 家燈火、國泰民安。

  這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之後的第一頓年夜飯——

  這頓飯吃的是物阜民豐(feng) ——北京稻香村“零號店”、上海“寧波湯團店”等老字號門店買(mai) 年貨的隊伍,從(cong) 臘月開始逐漸變長;小年後人擠人的菜場裏,大家趕著年前買(mai) 上時鮮貨;年夜飯刷屏朋友圈,南北各有特色、八大菜係齊全,饕餮美味與(yu) 團圓年意都在這份中華美食地圖裏……

  這頓飯吃出了時代新風——有的地方為(wei) 春節留守務工人員準備消費券,可用來訂年夜飯、置辦年貨、旅遊消費;在高速道口“藍盒子”裏負責核酸采樣的誌願者,簡簡單單一份盒飯吃的是堅守,是責任;中國航天員在天宮空間站中度過首個(ge) 春節,年夜飯有三種口味的餃子……

  一桌年夜飯,經年沉澱為(wei) 國人的親(qin) 情紐帶、鄉(xiang) 土眷戀,折射一個(ge) 大時代的變與(yu) 不變。隨著物質日益豐(feng) 富,精神逐漸充盈,中國人年夜飯再無定式,選擇日趨多元。不變的是,年夜飯從(cong) 不隻是一頓團圓飯,而是親(qin) 情、傳(chuan) 統、新潮抑或“舍小家為(wei) 大家”的象征,講述“千家萬(wan) 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的樸素道理。

  另一道豐(feng) 盛的文化年夜飯,就是連續舉(ju) 辦幾十年,已成年俗的“春晚”。

  創意音舞詩畫《憶江南》由海峽兩(liang) 岸演員共同演繹,彰顯家國同脈文化一體(ti) ;摩天大樓上“行雲(yun) 流水”的太極表演,展現中國風華底蘊悠長……觀眾(zhong) 點讚今年總台春晚傳(chuan) 遞出中華文化的大美氣象。

  每到春節,無論身在何處,全體(ti) 中華兒(er) 女默契開啟合家歡祝福時間。炎黃子孫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凝聚不散的家國情懷,鑄成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文化紐帶。身在海外的華人華僑(qiao) 把春節文化帶到世界各個(ge) 角落,“海外春晚”傳(chuan) 揚中國文化,慰藉遊子心,為(wei) 大家鼓勁加油,一起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從(cong) “萬(wan) 家燈火”到“國之大者”,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團聚最喜悅,團圓最幸福,團結最有力。”“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和萬(wan) 事興(xing) 。團聚、團圓、團結,唱響的是春節文化主旋律,詮釋的是和合文化大境界。

  每逢春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總會(hui) 到人民群眾(zhong) 中。在山西和當地百姓一起做年饃,在四川和群眾(zhong) 一起炸酥肉、磨豆花,在內(nei) 蒙古參加“五畜祈福”儀(yi) 式……訪民生、賀新春、送關(guan) 懷,他把殷切祝福融入當地民俗,為(wei) 的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

  搗糍粑,吹蘆笙,殺年豬……在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陳雙村,各民族群眾(zhong) 一起過春節。陳雙村是一個(ge) 有著壯族、漢族、毛南族、苗族、瑤族、水族、布依族等11個(ge) 民族雜居的移民大村,從(cong) 最初的語言不通到如今不同民族間實現共居、共學、共事,其樂(le) 融融。

  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新時代新年味裏,各族兒(er) 女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奏響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強音。

  剪不斷,忘不掉,文脈源遠流長

  除夕之夜,《隻此青綠》濃縮千裏江山,還原北宋名畫,一舞驚豔神州。千古風流、國祚方熙,賡續五千年不斷的中華文脈匯入新時代澎湃向前的洪流。

  春節文化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精神源泉。回家過年,過年回家——曆經千百年歲月風霜,這呼喚鐫刻在民族基因裏,沉澱於(yu) 遊子血脈中。“家”,不僅(jin) 是地理的,更是精神的;不僅(jin) 是故土芬芳與(yu) 父母恩重、耳畔鄉(xiang) 音和舌尖味道,更是曆史與(yu) 文化、血脈和根基。也正因如此,萬(wan) 家團圓的燈火中,那一壺暖心的老酒會(hui) 如此強烈地點燃我們(men) 對精神家園的向往與(yu) 依戀。

  千百年過去,這片熱土上,最早的村莊成了國,最早的符號成了詩,最早的呼喚成了歌……在“世遺之城”福建泉州,人們(men) 走進家鄉(xiang) 的古老街巷,重拾一磚一瓦背後蘊藏的厚重曆史;在江西全南縣雅溪古村,一陣陣鏗鏘鑼鼓、一隻隻傳(chuan) 統舞龍,讓觀眾(zhong) 重溫兒(er) 時的年味;在海南海口騎樓老街,海南八音的旋律讓歸來的遊子淚流滿麵……這是民族血脈在廣袤土地上流淌千年的結晶,小小村落淡淡鄉(xiang) 愁匯聚成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長河,成為(wei) 我們(men) 對“過年”魂牽夢縈的記憶。辭舊迎新的時刻,我們(men) 回歸精神家園,不僅(jin) 是在尋訪中撫慰鄉(xiang) 愁,更是在銘記中汲取力量。

  日暖神州的節日,我們(men) 回歸精神家園,在傳(chuan) 承中升騰自信,凝聚奮進力量。

  巍巍紫禁城,春節期間一票難求。曆經六百餘(yu) 載歲月滄桑的紅牆黃瓦,見證“博物館裏過大年”漸成新年俗。將“中國”二字刻於(yu) “心中”的何尊,體(ti) 現古人超前環保意識的長信宮燈,承載“願政通人和,祈江山永固”寓意的金甌永固杯……人們(men) 走進文華殿,在2022開年大展——“何以中國”展裏探尋古老文脈生生不息的奧秘。

  華夏大地,何以中國?每一個(ge) 時代,都會(hui) 留下自己的答案。

  展廳之內(nei) ,重器凝九州之誌,典籍匯千載之思,是祖先在曆史長卷上以勤勞、以勇敢、以智慧做出的無聲回答。

  展廳之外,山河壯闊、人民幸福,今日之中國,是百餘(yu) 年來無數誌士先驅以青春、以生命、以信仰砥礪鑄就的答案。

  “一個(ge) 民族的複興(xing) 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回歸,正是為(wei) 了積蓄出發的精神力量。重溫曆史積澱的智慧,心懷對中華文明的驕傲,朝向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每一個(ge) 平凡的你我,正以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姿態,書(shu) 寫(xie) 新時代“何以中國”的答案。

  擋不住,傳(chuan) 得開,文化溝通世界

  草木一時生意動,關(guan) 河萬(wan) 裏凍雲(yun) 開。大年初四,立春日,奧運之火再次在“鳥巢”點燃,北京冬奧會(hui) 拉開大幕。喜慶祥和的虎年春節喜上加喜!

  春節是象征團圓的節日,冬奧會(hui) 亦是世界各地冰雪健兒(er) 歡聚的盛典。恰如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所言,冬奧與(yu) 春節是完美組合。在寓意虎虎生威、生龍活虎、氣吞萬(wan) 裏如虎的壬寅虎年,紅火中國年邂逅冰雪冬奧會(hui) ,注定會(hui) 成就一段特別的緣分。

  冬奧村內(nei)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旗幟隨風舞動,高高懸掛的紅色燈籠“長滿”枝頭,春節元素與(yu) 冬奧標識交相輝映,訴說著中國與(yu) 世界的“美美與(yu) 共”。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古老的東(dong) 方大國敞開懷抱,熱情迎接八方賓朋。各國運動員也入鄉(xiang) 隨俗,他們(men) 寫(xie) “福”字、貼春聯、看“春晚”、吃餃子,在“中國紅”與(yu) “冰雪白”的色彩交織中,感受著中華文化的東(dong) 方神韻。

  承載著華夏民族古老傳(chuan) 統,凝結著中華兒(er) 女的智慧結晶,春節早已成為(wei) 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重要窗口,架起中華文明與(yu) 世界其他文明溝通對話的橋梁。

  看!巴西累西腓用一場燈光秀帶來“慶新春迎冬奧”的美好祈願,芬蘭(lan) 赫爾辛基“虎年”主題冰雕喜迎中國春節,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方尖碑、英國倫(lun) 敦的“倫(lun) 敦眼”摩天輪、斯裏蘭(lan) 卡科倫(lun) 坡的蓮花電視塔都亮起了“中國紅”……

  聽!世界政要和各國友人從(cong) 四麵八方傳(chuan) 來他們(men) 的新春祝福。他們(men) 操著生疏的漢語,卻在一句句“過年好”“新年快樂(le) ”“虎年吉祥”中傳(chuan) 遞出真心、真誠的情誼和祝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此刻,春節已不單單是華夏兒(er) 女傳(chuan) 承千載的節日,更是中華文化的生動縮影和重要象征。從(cong) 東(dong) 方到西方,世界各地人們(men) 的心靈距離被不斷拉近,在近距離感知春節的點點滴滴中,共同觸摸著五千年文明的脈動。“中國年”成為(wei) 國際社會(hui) 的焦點,折射出的是中華文化對世界吸引力和影響力的與(yu) 日俱增。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潤物無聲的文明融通最能催生情感共鳴。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奧林匹克會(hui) 旗護旗手閆振看到奧林匹克會(hui) 旗同五星紅旗一道高高飄揚時,流下了熱淚。這一行中華民族情感與(yu) 奧林匹克大家庭情感水乳交融的熱淚衝(chong) 決(jue) 了全人類情感的堤壩……全世界為(wei) 之破防!

  我們(men) 不妨把視線從(cong) 春節延展開去:“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深入人心,亞(ya) 洲文明對話大會(hui) 成功舉(ju) 辦,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舉(ju) 辦的書(shu) 法、太極、武術、中醫等活動廣受歡迎,中國網絡文學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1萬(wan) 餘(yu) 部、網站訂閱和閱讀App用戶1億(yi) 多,覆蓋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中華文化所蘊含的理念與(yu) 智慧,正跨越時空、超越國度,為(wei) 世界文明的發展帶來深刻啟迪。

  今日之中國,不僅(jin) 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ya) 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

  當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國際社會(hui) 更加關(guan) 注中國、希望了解中華文化。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自信開放的姿態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兼收並蓄的態度借鑒各國有益文化,方能推動各國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書(shu) 寫(xie) 人類文明新篇章。

  天地之道,襟懷若穀;好風長吟,成風化人;天下情懷,澤被萬(wan) 方。

  文字記者:周瑋、施雨岑、王鵬

  參與(yu) 采寫(xie) :齊琪、謝佼、吳劍鋒、袁慧晶、趙葉蘋、張漫子、白瑪央措、閆祥嶺

  視頻記者:徐中哲

  海報設計:錢程

  新媒體(ti) 編輯:黃康懿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