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護漁,才能天天有魚
【“消失的大黃魚又回來了” 追蹤報道之四】
光明日報記者 曾毅
密密的細雨、冷冷的海風,江南的深冬有些刺骨。茫茫東(dong) 海上,5艘執法船正迎風疾進——這是浙江省舟山市海洋與(yu) 漁業(ye) 局同海事部門正在開展的聯合執法行動。從(cong) 海礁島海域到禁漁區線,再到馬鞍列島和中街山列島保護區海域,一個(ge) 角落也不放過。
“總航時59小時、總航程653海裏,出動執法人員94人次。”舟山市海洋與(yu) 漁業(ye) 局海洋行政執法大隊教導員程善永說,臨(lin) 近春節執法,在違規捕撈方麵僅(jin) 發現了涉嫌違規船1艘。“相比於(yu) 1月18日涉海涉漁領域安全生產(chan) ‘春雷行動’首戰中查獲出三無船舶、禁漁線內(nei) 違規捕撈漁船、涉嫌超海區垂釣作業(ye) 休閑漁船,盡管‘戰績’少了,但我們(men) 更高興(xing) ,這樣的狀態才是大海需要的。”程善永臉上洋溢著喜悅。
被查處的浙普漁68266船核準的是刺網,但是船主擅自改變了作業(ye) 類型。船老大說,看到別的漁船效益好就眼紅了起來,動起了“歪腦筋”,私下在線內(nei) 進行拖網生產(chan) ,結果被逮個(ge) 正著。
“善待海洋就是善待自己。”在寧波象山,這些天,71歲的林永法不厭其煩地向每一個(ge) 趕海人宣傳(chuan) 著這一理念。他告訴記者:“20世紀,在我當船老大的頭10年,帶魚、黃魚、鯧魚、墨魚、鰻魚不要太多,每天都能撈個(ge) 萬(wan) 把斤回來。大黃魚產(chan) 卵的季節,隻要出海15分鍾不到,就能聽到魚群發出的咕咕咕的聲音。”隨著魚越來越少,林永法捕魚的“戰線”也越拉越遠。甚至有一次捕上來的一網鯧魚,每條都隻有一元硬幣那麽(me) 大。
“不能好了傷(shang) 疤忘了疼。天天護漁,才能天天有魚。”林永法的話很有說服力。2000年,他聯合其他20名船老大成立了我國第一個(ge) 以保護海洋為(wei) 宗旨的“中國漁民藍色海洋保護者誌願行動小組”。22年來,他的小組一直在默默行動著……
【短評】
有了責任感,就有“防護欄”
作者:周迅
回顧十多天來有關(guan) “消失的大黃魚又回來了”的新聞追蹤,最讓我們(men) 感動的是什麽(me) ?是生態保護理念的深入人心!
首先,感佩當地政府的執法水準!多年不見的大黃魚回來了,人心中的那點“波動”,大海裏的洶湧“暗流”,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是啊,沒有世外桃源般的平安無事,隻有科學管理後的風平浪靜。事實證明:隻要依法管海、科學管海,就能為(wei) 大黃魚搭建一道堅固無比的“防護欄”。
廣大漁民守法盡責的精神,也令我們(men) 感動!麵對巨大的利益誘惑,世世代代靠海吃海的漁民們(men) 表現出的,是冷靜和理性。“善待海洋就是善待自己”“天天護漁才能天天有魚”,這些話說得多好啊!群眾(zhong) 文明素養(yang) 的提升,是海洋漁業(ye) 資源保護最深厚的土壤。
最讓我們(men) 欣慰的,是社會(hui) 各界綠色發展的共識!我們(men) 看到,在微信、微博、客戶端上,“辛苦一年了,替他們(men) 高興(xing) !”“剛剛有所恢複,一定還要加大保護力度。”“對大黃魚越冬場的保護是國家的政策。嚴(yan) 格管控捕撈,有利於(yu) 保護海洋資源和國民生產(chan) 。”這樣的留言,比比皆是,透出的是全社會(hui) 沉甸甸的責任感……
的確,有了共識,便有責任感;而有了責任感,就能築起生態保護的“防護欄”。
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wei) 各級政府念茲(zi) 在茲(zi) 的理念,當尊重自然成為(wei) 社會(hui) 各界歌之詠之的文化,當保護生態成為(wei) 全體(ti) 公民勵之勉之的行動,大黃魚把海水染成一片金色的美景,離我們(men) 還會(hui) 遠嗎?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09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