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線問診、遠程會診 互聯網醫院給群眾就醫提供便利

發布時間:2022-02-11 14:30:00來源: 人民日報

  互聯網醫院給群眾(zhong) 就醫提供便利(健康焦點)

  前不久,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加快互聯網醫院發展,推廣健康谘詢、在線問診、遠程會(hui) 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醫院發展迅速,數量由2018年的100多家增長到目前的超1600家,初步形成了線上線下一體(ti) 化醫療服務模式。互聯網醫院給群眾(zhong) 就醫帶來哪些便利?互聯網醫院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手機可以複診

  互聯網醫院通過整合複診、隨訪、谘詢服務,讓患者足不出戶享受醫療服務

  “陳大夫您好!我想給老人開藥。”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李先生,通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互聯網醫院的“掌上宣武醫院”手機APP給父親(qin) 開藥。他的父親(qin) 年過八旬,患有腦血管疾病,需定期開預防腦梗的藥物。宣武醫院神經內(nei) 科主治醫師陳飛在“掌上宣武醫院”APP(醫生端)開好了藥。陳飛說,李老先生是自己的老患者,已經在線開了十幾次藥。

  “以前我都是去醫院拿藥,每次都要請假一上午,既辛苦,又耽誤工作。”李先生說,宣武醫院開通互聯網醫院後,可以直接用手機掛號開藥,藥品第二天快遞到家,很方便。

  陳飛的專(zhuan) 長是做腦血管支架置入手術,他的號線下門診經常很難掛到。由於(yu) 互聯網醫院不受號源限製,患者都能掛到他的號。“我接診的大部分患者,需要定期複診和開藥,患者可以隨時在互聯網醫院上聯係到我,方便進行術後管理和隨診。”陳飛說。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健康業(ye) 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秋霖認為(wei) ,互聯網醫院通過整合複診、隨訪、谘詢服務,讓患者足不出戶享受醫療服務,可以提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降低患者的就醫成本。

  午飯時間,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內(nei) 分泌科主治醫生徐偉(wei) 的“三峽醫院”手機APP裏彈出一條問診信息。徐偉(wei) 熟練地給患者調整用藥:“根據你的血常規,需要再加一片藥。”

  徐偉(wei) 介紹,糖尿病、甲亢等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治療,按周、按月調整用藥劑量。現在,患者不再需要定期來醫院掛號排隊,線上就可以問診。目前,徐偉(wei) 每個(ge) 月會(hui) 接待700餘(yu) 人次的線上問診。“在線問診過程中發現患者病情出現異常,我可以及時幫他們(men) 預約檢查、預約住院,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三峽醫院互聯網醫院辦公室主任曾霞介紹,2021年5月,三峽醫院互聯網醫院平台“三峽醫院”手機APP正式上線,主要用戶是慢病和需要定期複診的患者。互聯網醫院隨訪中心的人員會(hui) 依據醫生製定的隨訪路徑和在線門診時段,定期安排好出院、門診和體(ti) 檢。患者在線與(yu) 醫生進行視頻複診或圖文複診,醫生根據患者情況開具處方,醫院將藥郵寄到患者家。

  為(wei) 了幫助常年臥床的患者進行定期護理,三峽醫院互聯網醫院還開通了網上預約護士上門護理服務。上門護理內(nei) 容包括更換胃管、關(guan) 節鬆動訓練、導管維護、壓力性損傷(shang) 換藥、血氧飽和度檢測、檢測微量血糖等。

  基層患者受益

  遠程會(hui) 診與(yu) 複診相結合,可以及時發現並處理新病情,讓患者生命健康更有保障

  “買(mai) 藥的時候,還能和三甲醫院的專(zhuan) 家視頻連線,谘詢病情,確實沒想到!”重慶市萬(wan) 州區高筍塘街道小區居民老鄢有腿疼的老毛病,一直也沒找到原因。他來到中興(xing) 藥店高筍塘店,坐在電腦前,與(yu) 三峽醫院的全科醫生進行視頻複診。

  “自從(cong) 安裝了互聯網醫院終端,社區裏的許多老人都會(hui) 來藥店找‘網上醫生’谘詢。”中興(xing) 藥店工作人員劉雪梅告訴記者,在藥店看病不但免費,而且很方便,有的居民從(cong) 樓上下來就到了,比去社區醫院還方便。

  記者看到,藥店專(zhuan) 門開辟了一塊區域,既方便顧客看病,又能保護隱私。遠程接診點配置了電腦、攝像頭、耳麥和問診桌椅,牆麵上有三峽醫院遠程接診點標識等圖案,簡潔大方,規範醒目。據了解,三峽醫院選擇萬(wan) 州區較大的兩(liang) 家連鎖藥店——中興(xing) 和宏達作為(wei) 遠程接診點,第一批59家藥店已開展顧客在線複診服務工作。目前,藥店端在線複診日均達到300餘(yu) 人次。

  如何進一步發揮互聯網醫院的優(you) 勢,讓更多基層患者受益?三峽醫院與(yu) 村醫聯動,在村衛生室布設互聯網醫院終端。在萬(wan) 州區龍駒鎮官壩村衛生室,村醫李小建正在指導村民使用三峽醫院聯網醫院終端電腦。“有時遇到我們(men) 拿不準的病情,也會(hui) 和三峽醫院的醫生連線問問,大大方便了村民就醫。”李小建說。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院長張先祥介紹,三峽醫院將繼續擴大互聯網醫院的覆蓋麵,讓更多患者在家裏就能看上病。同時,增加與(yu) 藥店、村醫之間的聯動,在周邊區縣布局互聯網醫院終端,惠及更多群眾(zhong) 。

  互聯網醫院有效解決(jue) 了偏遠地區疑難危重和複雜病症患者的就診難題。家住安徽省金寨縣的老王患有類風濕病,前不久病情惡化,在當地醫院治療後,病情沒有得到控製。不到兩(liang) 天,老王已神誌不清,也不配合體(ti) 檢。當地醫生通過互聯網遠程醫療平台,向遠在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內(nei) 分泌科副主任陳曉平求助。陳曉平組織中日友好醫院風濕免疫科專(zhuan) 家、內(nei) 分泌科專(zhuan) 家、呼吸科專(zhuan) 家聯合遠程會(hui) 診和複診,診斷老王是重度低鈉血症導致的腦損傷(shang) ,伴有輕度肺部感染。經過係統規範治療,老王很快康複,還能下地幹活。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崔勇介紹,該院互聯網醫院的特色之一是遠程醫療與(yu) 互聯網診療相結合,把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建設與(yu) 便民惠民結合起來。遠程醫療的對象是基層機構的危重複雜病症患者,互聯網診療是麵向確診病例的複診患者。一些複診患者,在複診期間可能出現病情惡化,如果短時間內(nei) 不能趕到大醫院救治,很可能耽誤救治。通過遠程會(hui) 診與(yu) 複診相結合,在當地醫生的協助下,可以及時發現並處理新病情,讓患者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目前,中日友好醫院互聯網醫院係統已連通全國近6000家醫療機構,包括580多家醫養(yang) 結合機構,實施了1.3萬(wan) 多例遠程會(hui) 診。

  疏通堵點難點

  加速醫保結算在全國範圍的落地,讓上互聯網醫院看病的患者也能享受醫保報銷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在線醫療網民規模高達2.39億(yi) 人,互聯網就醫需求不斷增長。然而,互聯網醫院的管理運營並不樂(le) 觀。國家遠程醫療與(yu) 互聯網醫學中心與(yu) 健康界聯合發布的《2021中國互聯網醫院發展報告》指出,互聯網醫院數量在快速增長的同時,隻有不到一成真正實現了有效運營,超九成處於(yu) 建而不用或淺嚐輒止狀態。

  國家遠程醫療與(yu) 互聯網醫學中心主任、中日友好醫院發展辦主任盧清君認為(wei) ,一些公立醫院開辦互聯網醫院服務還存在管理和運行的堵點。例如,頂層設計不完善、業(ye) 務範圍不明確、醫生準入監管和線上診療培訓不足、缺乏標準化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流程和診療規範、業(ye) 務類型單一、缺乏特色服務等。還有一些互聯網醫院缺乏良好軟硬件技術,患者和醫生使用體(ti) 驗不佳。

  宣武醫院信息中心主任梁誌剛說,目前公立醫院的互聯網醫院成本補償(chang) 機製和激勵評價(jia) 機製不完善,無法有效調動醫院和醫生持續開展線上診療業(ye) 務的積極性。相比線下門診,互聯網醫院的醫事服務費定價(jia) 偏低,比如山東(dong) 省互聯網醫院複診一次僅(jin) 收6元,北京市則統一收取50元。

  盧清君分析,從(cong) 患者的角度看,一方麵,患者對互聯網診療的認知不足,培養(yang) 就醫習(xi) 慣還需要一個(ge) 過程。另一方麵,目前絕大部分互聯網醫院隻能實現本省份範圍內(nei) 的醫保報銷,外省患者尚無法享受醫保報銷,很大程度上限製了患者選擇互聯網問診。

  如何疏通互聯網醫院的堵點?盧清君認為(wei) ,建設互聯網醫院一定要結合醫院自身功能定位和所在區域的實際情況,突出特色,避免同質化競爭(zheng) 。要加強互聯網醫院的運營管理,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實現患者疾病全周期、就診全過程管理,提升患者就醫體(ti) 驗。

  盧清君建議,完善線上收費體(ti) 係及醫務人員績效激勵機製。互聯網診療收費與(yu) 線下診療收費應當相對應,針對不同級別醫生製定不同服務價(jia) 格,充分體(ti) 現醫生的勞動價(jia) 值。建立醫生績效激勵評價(jia) 機製,給參與(yu) 互聯網診療的醫生一定的績效補貼。

  梁誌剛認為(wei) ,應加速醫保結算在全國範圍的落地,讓上互聯網醫院看病的患者也能享受醫保報銷。目前,在線診療主要針對常見病、慢病患者複診,其中大多數患者有開具電子處方和用藥需求。現在電子處方流轉已經實現,患者跨區域醫保結算也具備了條件。如果互聯網醫院能與(yu) 線下醫院一樣實現醫保報銷,更多患者將會(hui) 選擇在線診療。

  張先祥建議,打破區域壁壘,鼓勵三級醫院在鄉(xiang) 村設置遠程接診點,這就相當於(yu) 把大醫院搬到了村民家門口,再加上5G移動通信技術和遠程影像、遠程超聲、遠程心電等各類可穿戴設備的投放,實現基層檢查和上級診斷同步,提升鄉(xiang) 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醫療服務能力,從(cong) 而實現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jue) 、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jue) 、頭疼腦熱在鄉(xiang) 村解決(jue) 的目標,減少因病致貧返貧現象的發生。

  本報記者 申少鐵 常碧羅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