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普及冰雪文化,唱響多重“聲部”

發布時間:2022-02-15 16:3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遲子建(著名作家)

  普及冰雪文化,唱響多重“聲部”

  光明日報記者 韓寒

  作家遲子建對冰雪的親(qin) 近,與(yu) 生俱來。她的家鄉(xiang) 在漠河,那裏一年中有一半是冬天。“我早期寫(xie) 過一個(ge) 短篇就叫《鵝毛大雪》,還有個(ge) 童話《拾月光》,寫(xie) 一個(ge) 少年在冰麵上拾月光,當柴來燒;而《我的世界下雪了》《原始風景》《奇寒》《朋友們(men) 來看雪吧》《布基蘭(lan) 小鎮的臘八夜》等,這些中短篇小說,也沒離開雪花的照拂。”遲子建對冰雪的體(ti) 會(hui) 很深。

  她的作品,一直不乏冰雪的身影,既有《額爾古納河右岸》《群山之巔》《白雪烏(wu) 鴉》等諸多發生在雪國的長篇小說,也有《我的世界下雪了》等與(yu) 雪相關(guan) 的散文,文章中有“雪花拍打我的臉,那麽(me) 的涼爽,那麽(me) 的滋潤,那麽(me) 的親(qin) 切”等描述。

  在遲子建看來,冰與(yu) 雪,與(yu) 她的生命曆程有著密切地聯結。

  “記得多年前,我說故鄉(xiang) 九月底就飄雪了,有人還說是虛構。而事實確實如此。我出生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日子,北極村正是一世界的白雪,所以我的命運和情感認知,與(yu) 雪花和冬天難分難解。如果沒有雪花,我們(men) 哪會(hui) 去深山拾取劈柴,點燃火爐?要知道漫漫長冬,爐火熊熊燃燒的時刻,也是老輩人講神話和童話故事的黃金時令,而那是我最早的文學熏陶。”對遲子建來說,冰與(yu) 雪,就是火與(yu) 溫暖,甚至在她人生的至暗時刻,給了她力量與(yu) 溫暖。

  近年來,隨著北京成功申辦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冰雪文化”越來越受到關(guan) 注,當人們(men) 提到“冰雪”時,第一反應也是各類冰雪運動。但在遲子建看來,“冰雪”可以有更多的文化內(nei) 涵。

  “比如,20世紀30年代被譽為(wei) ‘文學洛神’的黑龍江籍現代作家蕭紅。我常想,除卻她個(ge) 人生活經曆的坎坷,她作品中那種迥異於(yu) 其他作家的獨特審美特質,哀婉而自持,銳利而寬厚,傷(shang) 感而幽默,與(yu) 她童年建立起來的自然世界觀是否有關(guan) ?寒冬是天然的哲學家,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作家懂得,春天隻是刹那。北國的雪光,莫不是春天的霞光。那麽(me) 冰雪文化最重要的內(nei) 涵,就是它外表可以是凜冽淒然的,但內(nei) 裏卻是柔腸百結的,所以它應該是最有活力、最有激情、最富創造力的。”遲子建這樣談道。

  對於(yu) 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遲子建也有自己的期待和願景:“前一段,我參加了黑龍江省兩(liang) 會(hui) ,冬奧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大家都期待著,我們(men) 的奧運健兒(er) 能一路奏響凱歌。”

  遲子建笑著說,自己兒(er) 時也參與(yu) 過冰雪運動,在大興(xing) 安嶺打雪爬犁,抽冰尜。在紀錄片《文學的故鄉(xiang) 》中,她還即興(xing) 演示了“打出溜滑”,這些都是東(dong) 北地區最童趣、最普及的冰雪運動。

  對於(yu) 如何更好推廣、普及冰雪文化,遲子建說:“由於(yu) 特殊的緯度,黑龍江的冰雪資源得天獨厚。很多影視劇的冰雪場景,就取自黑龍江。”遲子建認為(wei) ,冰雪文化的呈現應該是多重“聲部”的,除了文學和影視,還有音樂(le) 、繪畫、舞蹈、攝影等等,當它們(men) 匯聚到一起時,冰雪之聲才會(hui) 更嘹亮,冰雪之光才會(hui) 更奪目。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5日 08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