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不能隻當作老調重彈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不能隻當作老調重彈
胡欣紅
據報道,一些科學家認為(wei) ,人類活動導致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美國夏威夷大學太平洋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教授羅伯特·考伊的研究團隊最近發布報告,通過統計陸生蝸牛和蛞蝓的滅絕率,支持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假設,認為(wei)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在陸地開始,在淡水中發生的可能性似乎也越來越大”。數據推斷,自公元1500年以來,有7.5%到13%的物種可能已經滅絕。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其實不是新鮮話題。2014年,生態學家黃乘明已把“第六次物種滅絕”寫(xie) 入了中國國家動物博物館出品的科普書(shu) 《瀕危動物》中:“1600年以來,有記錄的高等動物和植物已滅絕724種。而絕大多數物種在人類不知道以前就已經滅絕了。地球正經曆著以人類破壞環境為(wei) 主因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近年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紛紛從(cong) 不同的角度對這一概念進行論證並一再發出警告。
對於(yu) 地球“大滅絕”,也有人覺得有些“聳人聽聞”。但基於(yu) 曆史的經驗教訓以及對環境汙染有著切膚之痛的當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樣的“老調重彈”,絕不能等閑視之。
眾(zhong) 所周知,造成大滅絕的原因很多,如地外星體(ti) 撞擊地球、火山活動、氣候突然變化、海平麵升降、大氣含氧量變化等等。之前的大滅絕基本上是自然作用下的結果,而有可能發生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則與(yu) 人類活動導致生態環境的嚴(yan) 重破壞密切相關(guan) 。
當然,科學家們(men) 口中的“大滅絕”也不是完全不可改變。作為(wei) 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我國一貫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而今已經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為(wei) 全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
加強環境保護雖然已成為(wei) 廣泛的共識,但在不少場合往往停留於(yu) 口頭層麵,一些個(ge) 人或機構並未真正入心入腦並付諸行動。這不僅(jin) 僅(jin) 存在於(yu) 一些商業(ye) 機構中,還與(yu) 人們(men) 的生活習(xi) 慣密切相關(guan) 。例如,停車等人的時候,有些司機長時間怠速停車,坐在車內(nei) 一邊享受空調,一邊刷手機。針對怠速停車的尾氣排放問題,環保組織“自然大學”研究專(zhuan) 家曾選取一輛大眾(zhong) 高爾夫6進行試驗檢測,結果顯示,雖然總體(ti) 上停車不熄火產(chan) 生的PM2.5似乎並不明顯,但因為(wei) 怠速停車會(hui) 繼續燃燒油料,持續排放尾氣,這種累加效果對空氣的影響是不能低估的。而且,根據實驗數據粗略計算發現,不熄火停車3分鍾時間,尾氣排放累計的PM2.5至少是點火時排放的2倍多。
正因如此,為(wei) 了有效減少尾氣排放量,大家有必要在停車3分鍾以上時熄火。珠海、北京、南京、武漢等城市已先後出台了有關(guan) 大氣汙染防治方麵的法規。要求在不影響車輛正常行駛的地段,機動車駕駛員停車3分鍾以上時,應當熄滅發動機,尤其要求出駛率比較高且停車不熄火的現象比較嚴(yan) 重的公車率先垂範。
其實,怠速停車絕不是區區幾塊錢的問題,貪圖一時便利的行為(wei) 卻關(guan) 乎環保大問題。“保護環境,從(cong) 我做起”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敬畏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需要對“人類活動導致地球進入‘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之類問題保持高度警惕,需要你我他在節能環保等領域的共同行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