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裏婚姻情感百態,如何照見當代人的內心
■本報記者 王彥
婚戀故事裏蘊藏一個(ge) 時代的社會(hui) 、家庭以及人際關(guan) 係,向來受影視作品關(guan) 注。近日,《相逢時節》《我們(men) 的婚姻》《婚姻的兩(liang) 種猜想》三部新劇幾乎同時開播。它們(men) 類型各異、氣質迥然,但劇中的情感糾葛或多或少折射著近年來人們(men) 對婚戀、對職場、對財富的觀念更迭。
人到中年,事業(ye) 安穩,但情感需求與(yu) 家族間的矛盾交織成了人生的一團亂(luan) 麻;結婚六七年,小兒(er) 初長成,重拾的職場身份眼看著就要割裂家庭與(yu) 個(ge) 人的理想之境;初婚與(yu) 未婚,大數據算出的登對與(yu) 電光火石一見鍾情,似乎都不是主角們(men) 追求的速成的完美婚戀方案——三個(ge) 不同的婚戀階段,三層不同的情感焦灼。
如果說《人世間》中光字片的眾(zhong) 生相收束在了中國社會(hui) 轉型的21世紀最初十年,那麽(me) 幾部新劇承接的儼(yan) 然是“後人世間”的婚姻百態:時代呼嘯向前,原子化社會(hui) 中的都市男女已經或正在麵臨(lin) 各種觀念的拐點。隨之而來,人的內(nei) 心秩序也在時代變遷裏悄然重建。
婚內(nei) 分工的流動,越發顯見地撬動了社會(hui) 認知
青年一代的異鄉(xiang) 打拚與(yu) 老齡化進程的疊加,使得職場與(yu) 家庭的平衡成為(wei) 越加普遍的生活命題。誰主外誰主內(nei) ,這道選擇題判斷的僅(jin) 僅(jin) 是一家幾口人的婚內(nei) 分工嗎?《我們(men) 的婚姻》試圖用不同性別的境遇,拆解我們(men) 日常生活裏熟視無睹的“性別”分工。
《我們(men) 的婚姻》裏,沈彗星與(yu) 丈夫盛江川已過了六年男主外女主內(nei) 的生活。其間,妻子從(cong) 奶娃到教育孩子都是一把好手,還練成了能搬能扛、搞得定裝修搬家也精通水電工的一身本事;身為(wei) 投行高管的丈夫承擔家庭經濟開源,事業(ye) 上前景一片大好,但在子女教育和家務事上,這位甩手掌櫃也是“一問三不知”先生。大學時的夢想一朝被點燃,沈彗星決(jue) 意投身職場。三口之家起了波瀾,孩子的接送與(yu) 陪伴,這是顯見的時間再分配問題。而當夫妻雙方的事業(ye) 機會(hui) 同時降臨(lin) ,該遷就誰、犧牲誰,才是真正的痛點,撼動著家庭內(nei) 部關(guan) 係,也撬動了社會(hui) 的認知。
作為(wei) 參照組,《我們(men) 的婚姻》還設置了兩(liang) 對同齡夫妻。同為(wei) 金融圈人,女高管董思佳與(yu) 丈夫李宇文堪稱沈彗星一家的“性轉版”。全職爸爸既要麵對外界異樣眼光,也因自己的職場訴求得不到妻子看重而心有鬱結,夫妻關(guan) 係埋下雷區。另一位全職媽媽蔣靜是夫妻關(guan) 係裏的完全被動者,“把老公當老板”的心態,讓她幾乎沒有抵禦婚姻風險、人生意外的能力。隨著三對夫妻的“主內(nei) 者”先後對個(ge) 人前途有了新規劃,“經濟基礎決(jue) 定上層建築”的家庭結構鬆動了,就業(ye) 市場的“空窗期尷尬”“性別歧視”,社會(hui) 生活各層麵的慣性認知也都在搖擺邊緣。比如劇中有場戲,盛江川作為(wei) 學校親(qin) 子運動會(hui) 上唯一的爸爸被大加讚賞,可似乎所有人都忽視了,媽媽的陪伴本不存在“理所當然”。又比如李宇文惦記自己的曆史所學,重返職場的動議才剛開頭,妻子一番性價(jia) 比論澆來兜頭冷水,“賺錢少就隻能放棄夢想”的想當然,“社會(hui) 價(jia) 值被簡化成金錢”的粗暴等號,由此成為(wei) 劇中引發的又一重熱門叩問。
故事更輕巧、詼諧,《婚姻的兩(liang) 種猜想》試圖對話的觀眾(zhong) 也更為(wei) 年輕。互聯網時代,大數據能用模型算出各方麵背景條件適配的對象。但速配人生裏,如何慢燉愛情、親(qin) 情,成了年輕一代女白領沈明寶與(yu) 丈夫楊爭(zheng) 的人生課。突然懷孕、突然的原生家庭變故,一連串計劃外事件,終將用紮紮實實的生活考題教會(hui) 小夫妻,什麽(me) 才是情感與(yu) 婚姻的真諦。
時代在變,婚戀家庭劇的主題也在變。從(cong) 30多年前的《渴望》到近年來的《我的前半生》《三十而已》《完美伴侶(lv) 》,電視劇中觀照的中國家庭關(guan) 係已從(cong) 無怨無悔式的付出型主角,漸變為(wei) 追求個(ge) 人價(jia) 值與(yu) 家庭關(guan) 係兩(liang) 全的角色塑造。如今《我們(men) 的婚姻》更進一步,家庭與(yu) 職場怎樣平衡不再僅(jin) 僅(jin) 是屬於(yu) 女性的困境,而是在提示觀眾(zhong) ,我們(men) 對兩(liang) 性的認知偏差,是否存於(yu) 更廣泛的層麵。同樣,《婚姻的兩(liang) 種猜想》也用婚姻的全新想象淺淺地揭開思考:倍速時代,人生依然值得日複一日的磨合與(yu) 珍惜。
溫暖不燙人的戲劇設計,更能抵達共情
現實中,婚姻常與(yu)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捆綁。這兩(liang) 年,蜜月期後的倦怠、工作壓力下的掙紮、中年危機時的疲憊,凡此種種,常是婚姻情感劇的戲劇矛盾之核。相似的人生規律中,創作者們(men) 總希望寫(xie) 出故事新編,於(yu) 是,在複合類型上做文章以提升戲劇性的濃度,被視為(wei) 講故事的新法。
《婚姻的兩(liang) 種猜想》用近乎漫畫式的語態來講年輕人的婚戀事,也用健身教練與(yu) 富家女的相遇開拓出姐弟戀的樣本,隻是誇張的手段和橋段,都讓人難以代入。《我們(men) 的婚姻》一邊在職場和家庭的場域裏拋出一句句“懂你”的台詞,一邊則因為(wei) 綁架案的畫蛇添足讓職場競爭(zheng) 的可信度直線下降。
《相逢時節》索性是情感與(yu) 複仇的雙線交織,十餘(yu) 集已過,深刻的愛與(yu) 濃稠的恨意都已一觸即發。該劇改編自阿耐的同名小說,故事圍繞一樁跨越兩(liang) 代人的恩怨展開,被觀眾(zhong) 稱為(wei) 國產(chan) 中年版的“羅密歐與(yu) 朱麗(li) 葉”。女主角寧宥一度深陷冷暴力的夫妻關(guan) 係,掙脫之後清冷依舊、內(nei) 心的高傲不變。男主角簡宏成出走半生歸來已是商界大佬,早早切割了讓人窒息的婚姻,他對寧宥,並不止於(yu)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親(qin) 情與(yu) 愛情不兼容,曾經深愛的人還能如何穿過風雨攜手人生?
情感和複仇的懸念雙線並進,恩怨情仇大戲帶著濃濃的港劇複古風撲麵而來。合成這股複古風的,有家族世仇的糾葛,有再見亦是愛人的情感羈絆,有姐弟血親(qin) 反目,兼有商戰的撲朔迷離。觀眾(zhong) 會(hui) 為(wei) 這套戲碼“上頭”,因其濃烈的愛恨情仇狹路相逢。但若僅(jin) 存戲劇衝(chong) 突,口碑兩(liang) 極勢成必然。從(cong) 目前來看,濃烈的衝(chong) 突性是劇本最迷人但也是最難之處,男女主角如何用愛的治愈平息幾個(ge) 歇斯底裏配角的滔天恨意,決(jue) 定著劇的最終品質。
真切的時代觀照、強烈的人文情懷、篤厚的品格擔當,讓觀眾(zhong) 在一段段生動的影像故事裏,感知世間溫暖與(yu) 人生真諦——這是中國電視劇與(yu) 生俱來的秉性,也是成就電視劇成為(wei) 最貼近生活、貼近人心的密鑰所在。婚戀情感劇常寫(xie) 常新,更迭的時代背景是層理由,其間承載的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傳(chuan) 統人情,才是真正的文化磁場。
從(cong) 《喬(qiao) 家的兒(er) 女》《完美伴侶(lv) 》《小敏家》到眼下的三部新劇,都因溫情與(yu) 沸騰的衝(chong) 突同行、人生況味與(yu) 一地雞毛難分界限,留下了不同的觀眾(zhong) 評價(jia) 。對家庭、婚姻、情感為(wei) 軸的電視劇而言,情緒太滿,可能是戲劇的敵人。過分舞台化的濃烈情感需要降溫,朝著生活的適宜溫度靠近,才會(hui) 讓大家在會(hui) 心一笑中看到自己的模樣,得到對生活的感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