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真正落實到位(我和總書記麵對麵)
3月6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政協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聯組會(hui) 上強調,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wei) 首要任務,把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真正落實到位。要在推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織密社會(hui) 保障安全網,為(wei) 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激勵鼓舞著大家。記者采訪了現場發言的7位委員。委員們(men) 表示,一定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既正視困難又堅定信心,發揚曆史主動精神,迎難而上,敢於(yu) 鬥爭(zheng) ,砥礪前行,奮發有為(wei) ,以實際行動迎接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
要未雨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始終堅持以我為(wei) 主、立足國內(nei) 、確保產(chan) 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
“悠悠萬(wan) 事,吃飯為(wei) 大。今天我作了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的發言,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聽得很仔細。”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wan) 建民說。萬(wan) 建民建議,著力提升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保障水平,穩定麵積、提高單產(chan) ,提升品質,強化供給質量,充分調動農(nong) 民和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務農(nong) 種糧的積極性,讓農(nong) 民種糧有錢賺、多得利。同時壓實各級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重農(nong) 抓糧的責任。
“總書(shu) 記指出,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我深受觸動。”萬(wan) 建民說,“堅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同時加強耕地質量提升和種植結構管控,完善農(nong) 田水利措施,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研究示範等,對於(yu) 夯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基礎非常重要。”
解決(jue) 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
種源安全關(guan) 係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jue) 心把我國種業(ye) 搞上去,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農(nong) 業(ye) 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為(wei) 我們(men) 指明了努力方向。”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首農(nong) 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知聯會(hui) 會(hui) 長唐俊傑說,“一年來,我參加了有關(guan) 種業(ye) 安全的調研,結合企業(ye) 打造種業(ye) 產(chan) 學研融合平台的實踐,形成了建議。”
唐俊傑建議搭建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平台,激發協同創新自主研發活力,加大政府對種業(ye) 企業(ye) 的扶持力度,提升育種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充分融合種業(ye) 創新力量,開展聯合攻關(guan) ,既促進‘從(cong) 0到1’的原創性突破,更推動‘從(cong) 1到N’的科技成果轉化。”唐俊傑說。
全國政協委員王靜是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質量標準與(yu) 檢測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靜表示,和總書(shu) 記麵對麵交流,非常激動,“農(nong) 產(chan) 品是老百姓每天的必需品,要守好安全底線。這需要農(nong) 業(ye) 科技做好支撐。我建議支持綠色生產(chan) 技術推廣、支持快檢產(chan) 品研發應用、支持農(nong) 產(chan) 品風險監測評估。我尤其建議加快推廣一批農(nong) 民會(hui) 用、好用、管用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同時加大創新研發應用推廣的支持力度。”
強化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
要健全農(nong) 村掃黑除惡常態化機製,持續打擊農(nong) 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依法打擊農(nong) 村黃賭毒和侵害婦女兒(er) 童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wei)
“我向總書(shu) 記匯報了我們(men) 那裏農(nong) 村巨大的變化:基礎設施完善了,村道都是水泥路,村莊變得幹淨漂亮,鄉(xiang) 村增加了光伏、咖啡等產(chan) 業(ye) ,老百姓生活變好了,精氣神也上來了,發展的活力更足了,大家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充滿信心。”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田表村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羊風極說。
“總書(shu) 記強調,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能隻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強化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重視農(nong) 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視法治建設,健全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羊風極說,“我在工作中深有體(ti) 會(hui) ,打贏脫貧攻堅戰離不開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同樣離不開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對基層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來,我們(men) 推動黨(dang) 的理論、方針、政策進基層,通過開辦電視夜校等方式,讓群眾(zhong) 更加了解黨(dang) 的方針和政策。同時,努力創新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快培育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縣裏不斷推進平安鄉(xiang) 村建設,保障婦女兒(er) 童權益。”羊風極說。
為(wei) 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
要在推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增強製度的統一性和規範性,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把更多人納入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
“我發言交流的主題是加快補齊社保體(ti) 係短板,助力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總書(shu) 記指出,要健全靈活就業(ye) 人員社保製度,擴大失業(ye) 、工傷(shang) 、生育保險的覆蓋麵,實現製度安排更加公平,覆蓋範圍更加廣泛,為(wei) 人民生活安康托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說,“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莫榮建議:“把更多人納入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進一步完善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財政投入機製,加快研究靈活就業(ye) 人員的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
“總書(shu) 記強調,守護好人民群眾(zhong) 的每一分‘養(yang) 老錢’、‘保命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紅十字會(hui) 原黨(dang) 組成員、副會(hui) 長王海京說,“健全社會(hui) 保障資金監管體(ti) 係,嚴(yan) 厲打擊欺詐騙保、套保和挪用貪占各類社會(hui) 保障資金的違法行為(wei) ,是保障人民群眾(zhong) ‘養(yang) 老錢’、‘保命錢’的關(guan) 鍵。”他建議建立風險預警提醒機製,強化社保資金的信息公開和監督評估工作。
對困難群眾(zhong) 要格外關(guan) 注、格外關(guan) 愛、格外關(guan) 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
要深化社會(hui) 救助製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zhuan) 項社會(hui) 救助、急難社會(hui) 救助為(wei) 主體(ti) ,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為(wei) 補充,覆蓋全麵、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hui) 救助格局
“我向總書(shu) 記展示了兩(liang) 張懸崖村的照片,總書(shu) 記看得很仔細。”和總書(shu) 記麵對麵交流,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民政廳廳長益西達瓦倍感振奮,“這些年來,我們(men) 著力為(wei) 低收入人口、困難兒(er) 童等特殊群體(ti) 提升保障標準、提供優(you) 質服務,不斷鞏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
“總書(shu) 記強調,對困難群眾(zhong) ,我們(men) 要格外關(guan) 注、格外關(guan) 愛、格外關(guan) 心,幫助他們(men) 排憂解難。目前,四川省的臨(lin) 時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專(zhuan) 項救助等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建立了與(yu) 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增長機製。下一步,四川省將爭(zheng) 取在5年內(nei) 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至全國平均水平。”益西達瓦說。
“社會(hui) 福利事業(ye) 不僅(jin) 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更要建立可持續增長機製。”益西達瓦建議,合理設定可持續的民生保障目標,建立健全與(yu) 經濟發展同步增長的困難群眾(zhong) 救助資金投入機製,讓救助保障水平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步伐相適應。(本報記者常 欽 )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年03月07日 第 0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