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顯流的“她們”,獨立又奮進的樣子最動人
作者:王彥
堅韌如絲(si) 的鄭娟、獨立又寬厚的郝冬梅、對年輕人愛得細膩也愛得嚴(yan) 厲的曲秀貞,誰是《人世間》裏最讓人欣賞的女性角色?如是探討仍有餘(yu) 溫,沈彗星、董思佳、黎小田、沈明寶等一眾(zhong) 熱播劇裏的女主、女配儼(yan) 然新一批“當代女性圖鑒”的熱議樣本。
如果說前些年觀眾(zhong) 對女性角色的討論多圍繞鮮明的女性題材,諸如《我的前半生》《三十而已》等,那麽(me) 近一年來,人們(men) 對“她故事”“她形象”的品評幾乎滲入了所有的現實題材中,無論家庭敘事、中國百姓生活史詩,還是職場、懸疑等類型劇,女性角色塑造都已是觀眾(zhong) 、網友聚焦的顯流。甚至,不久前揭曉的“青年觀眾(zhong) 眼裏2021年國產(chan) 劇十大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裏,李水花一角從(cong) 扶貧題材《山海情》的群像裏脫穎而出,上榜十大。95後的年輕觀眾(zhong) 愛她身上傳(chuan) 統的善良堅韌氣質,更為(wei) 她在困境中獨立又奮進的模樣動容。
新時代,國產(chan) 劇中的女性故事怎麽(me) 寫(xie) ,娜拉出走後何處才是理想之境?兩(liang) 會(hui) 現場,全國政協委員王麗(li) 萍解讀女性形象塑造的遞遷:“熒屏上的理想女性形象在不變中悄然改變著。不變的是我們(men) 對真善美品格的追求,變化的則是新時代中國女性更注重內(nei) 心需求、自我價(jia) 值的實現,更在意自主選擇的人生道路。”在她看來,編劇的成長道路與(yu) 社會(hui) 、與(yu) 時代同步,向生活與(yu) 人民求取答案,是編劇的恒久命題。
拓寬的女性職業(ye) 邊界,映照出時代的無邊風景
“了不起的沈彗星”是一些網友對《我們(men) 的婚姻》裏女主角的評價(jia) 。“了不起”的定語涵蓋太多意指:她是一位大城市開明開放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高知女性,一個(ge) 帶著搖滾朋克範兒(er) 的全職媽媽,文能養(yang) 娃講故事,武能搬家修水電,六年相夫教子的生活劃上句號後,衝(chong) 入金融圈的她不僅(jin) 能學以致用在職場站穩腳跟,還在講究“叢(cong) 林法則”的風投生態裏為(wei) 理想主義(yi) 博得一席之地。
將金融圈算在內(nei) ,近一年來國產(chan) 劇中出現的女性職業(ye) 形象已覆蓋多個(ge) 領域。而且,許多劇中的職場女性,揮別早些年的“花瓶式”角色,越發多見地成為(wei) 一項工程、一個(ge) 公司、一樁事業(ye) 的中堅力量。
此前,陳開怡領銜,《盛裝》鋪開了時尚雜誌界的女性從(cong) 業(ye) 圖卷;《完美伴侶(lv) 》用兩(liang) 組家庭作參照,女律師陳珊衝(chong) 鋒陷陣的職業(ye) 路線,被不少觀眾(zhong) 奉為(wei) “女性理想之光”;《理想之城》開播時,蘇筱的亮相讓國產(chan) 劇裏有了第一位建築行業(ye) 女造價(jia) 師的人物形象;《經山曆海》凝望山村脫貧記的時候,吳小蒿走出了基層幹部、“返鄉(xiang) 女兒(er) ”的獨特人生軌跡;《女心理師》更是劇如其名,緊緊圍繞賀頓的職業(ye) 成長,把心理谘詢師與(yu) 心理健康的社會(hui) 議題帶到大眾(zhong) 麵前。而《小敏家》《輸贏》《我在他鄉(xiang) 挺好的》《愛很美味》等劇中,無論是否定位女性群像劇,這些作品裏的女醫師、女白領、女高管等角色,都開辟了各自職場的別有洞天。就連特警突擊隊員、法醫等傳(chuan) 統概念裏以男性為(wei) 主的行業(ye) ,也在《特戰行動》和《骨語》等劇中擁有了能匹敵男性同行的女性角色。
素來有“時代說書(shu) 人”之譽,國產(chan) 劇裏女性形象的開拓、不斷延展的女性職業(ye) 邊界,映照出的正是屬於(yu) 時代的無邊風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hui) 分工的精細化,中國職業(ye) 女性群體(ti) 正在持續壯大。她們(men) 對事業(ye) 的進取心與(yu) 能力的自我增值需求,絕不亞(ya) 於(yu) 男性。從(cong) 女性逐漸擴充的職業(ye) 譜係與(yu) 女性在社會(hui) 關(guan) 係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層麵而言,近年來的國產(chan) 劇確乎聆聽著時代的足音。
不刻意強調性別的內(nei) 心成長,才能引領時代真風尚
《人世間》有一幕頗具“彩蛋”意味:“六小君子”上曲書(shu) 記家拜年,大夥(huo) 對著電視裏播放的《渴望》好一陣熱議。曲書(shu) 記的扮演者,就是當年的“劉慧芳”張凱麗(li) 。
從(cong) 1990年代風靡全國的真善美化身,到如今備受年輕觀眾(zhong) 喜愛的“曲老太太”,同一位演員身上,30餘(yu) 年時光不止改變了年齡、容貌等物理狀態,本質還發生了一場圍繞女性的社會(hui) 化審美變革。如果說1990年代億(yi) 萬(wan) 觀眾(zhong) 為(wei) 劉慧芳的溫柔賢惠、無悔付出型人格傾(qing) 注了巨大同情與(yu) 愛護,那麽(me) 《人世間》裏正直豁達但又不拘一格、“不能被說‘老’”的曲書(shu) 記,便是2022年觀眾(zhong) 認可的理想型女性長輩的模樣。耐人尋味的是,她在劇中的魅力人格,並不建立在兩(liang) 性交鋒、性別差異產(chan) 生的戲劇張力上。無獨有偶,在以林楠笙這名男性為(wei) 主角的《叛逆者》裏,朱怡貞也被寫(xie) 得閃閃發光,她是在父親(qin) 跟前撒嬌的大小姐,也是正義(yi) 奮勇、為(wei) 國、為(wei) 黨(dang) 、氣節不輸男兒(er) 的巾幗玫瑰,她平等地歌唱男性和女性,她背誦《草葉集》時眼裏有光。
再來看3月8日全國婦聯宣傳(chuan) 部指導發布的《2022熒幕女性報告》,其中顯示,超半數受訪的95後年輕人稱,會(hui) 將劇中形象當成現實生活中的榜樣。在近一年的國產(chan) 劇裏,Z世代推崇的女性高光時刻,也不從(cong) 刻意的性別之爭(zheng) 而來。《山海情》裏,李水花用汗水和一顆向學之心培育出了蘑菇;《理想之城》中,“理想打工人”蘇筱把一份幹淨的造價(jia) 表執行到底;《女心理師》賀頓幫助產(chan) 後抑鬱症的年輕母親(qin) 回歸了正常生活……縱覽每一處高光,都指向了人物內(nei) 心的向陽生長,而非外部的性別標簽。
她們(men) 恰好啟示了今天的創作者——能引領時代風尚的女性敘事,不是溫柔謙卑、附庸於(yu) 他人的成功,而是傾(qing) 向於(yu) 對獨立人格和多樣人生選擇的追求;不是以婚姻美滿、事業(ye) 有成當作人生贏家的籠統標杆,而是認同奮鬥拚搏的過程本身已是人生的珍貴修行;不是用財富增長來衡量生活得失,而是能看到精神財富、心智財富乃至感知幸福能力的提升,都是珍貴收獲。最後還有重要的一條——她們(men) 身上的困境與(yu) 彷徨,絕非兩(liang) 性分置對立後的議題取勝,而是創作者把角色還原成“人”,從(cong) “人”的本性與(yu) 內(nei) 心成長出發,刻畫出了人物弧光。
以此標準再審視一些高高揚起女性旗幟的都市劇,無論呼喚家庭內(nei) 部“換位思考”的對照假設,還是描摹職場女性與(yu) 天鬥與(yu) 地鬥與(yu) 人鬥的硬氣轉身,過分強調兩(liang) 性差異、性別雙標的“痛點”,往往使得劇集口碑淹沒在了同一條河流:一邊熱議、一邊撕裂。
隨時代審美而變遷的女性角色,她們(men) 的閃光不僅(jin) 應該在乎衝(chong) 破了性別的刻板印象,更是獨特的智慧和哲思、自尊與(yu) 自省。正是這些精神特質,使得我們(men) 再次討論起角色時,觸動的是她們(men) 的名字、她們(men) 的故事,而非一定要強調她們(men) 的性別。(王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