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趙冬苓代表:現實主義題材最有生命力 影視創作要紮根生活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hui) 副會(hui) 長 趙冬苓
我覺得《人世間》的熱播,說明了一個(ge) 道理,就是兜兜轉轉,最後大家還會(hui) 回到現實主義(yi) 。
【解說】最近幾年,現實主義(yi) 題材作品在電視熒幕熱播,從(cong) 《山海情》《大決(jue) 戰》到如今的《人世間》,都收獲了收視與(yu) 口碑的雙豐(feng) 收。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hui) 副會(hui) 長趙冬苓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古裝、甜寵、玄幻風潮過後,還是現實主義(yi) 題材作品最有生命力、最打動人。
【解說】趙冬苓說,成功的現實主義(yi) 題材作品有一個(ge) 共同點,能如實反映人民的真實情感和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醜(chou) ,容易與(yu) 觀眾(zhong) 產(chan) 生共鳴。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hui) 副會(hui) 長 趙冬苓
這幾年的作品,你觀察一下,觀眾(zhong) 口碑比較高的作品,基本上都帶著一些這樣的特點。因為(wei) 觀眾(zhong) 去看作品的時候,他不光是看獵奇、看新鮮,他需要在當中看到自己又熟悉又陌生的東(dong) 西,希望在作品當中和自己能取得共鳴,所以隻有帶著這樣特點的一些作品,它才可能得到觀眾(zhong) 的認同。
【解說】日前,《“十四五”中國電視劇發展規劃》公布,要求“十四五”期間,每年推出10餘(yu) 部精良的主題電視劇精品。趙冬苓認為(wei) ,這也是行業(ye) 發展的必然。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hui) 副會(hui) 長 趙冬苓
一個(ge) 國家的一個(ge) 民族的文學創作、影視創作,它歸根到底是要反映一個(ge) 民族的命運、一個(ge) 民族的發展的,那麽(me) 它最後就會(hui) 回歸到現實主義(yi) 的這條創作道路上。我相信以後還會(hui) 越來越多的。
【解說】現實主義(yi) 題材作品該如何創作?趙冬苓說,每一次寫(xie) 作時她都會(hui) 去實地采風。如2022年即將開拍的《父輩的旗幟》,為(wei) 寫(xie) 好角色,趙冬苓深入大興(xing) 安嶺,與(yu) 林業(ye) 工人聊生活、聊變遷。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hui) 副會(hui) 長 趙冬苓
我經常覺得是這樣,哪怕寫(xie) 一個(ge) 曆史題材,就像寫(xie) 《紅高粱》那種曆史題材,我也一定要堅持到原地,哪怕你就站在那個(ge) 土地上,你的想象就和在家裏不一樣。
【解說】“德藝雙馨”的概念或許就藏在其中。趙冬苓說,就像演員塑造角色,從(cong) 一開始注重形式,到最後慢慢抓住角色的內(nei) 心,都需要自己去摸索,是一個(ge) 修煉的過程。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hui) 副會(hui) 長 趙冬苓
我覺得無論是寫(xie) 作品、寫(xie) 劇本或者是表演角色,或者你就是在社會(hui) 上打一份工,其實對每個(ge) 人的人生來說都是一個(ge) 修煉的過程,就是你會(hui) 慢慢地摸索著怎麽(me) 去做人。塑造角色大概也有這麽(me) 一個(ge) 過程,就一開始我們(men) 可能追求是一個(ge) 形式,但慢慢我們(men) 的人生到達了那個(ge) 境界,我們(men) 抓住了那個(ge) 角色的內(nei) 心,我們(men) 可能才能真正把這個(ge) 角色給表演出來。
記者 劉超 郎佳慧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