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兩會相冊丨穿越時空 再見“溜溜”的她

發布時間:2022-03-10 15:14: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07年,一張照片將很多人的目光聚焦在了雲(yun) 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這張照片記錄了餘(yu) 春花和餘(yu) 才妹姐妹倆(lia) 溜索過江上學的場景。如今,15年過去了,她們(men) 過得怎麽(me) 樣?

  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記者實地探訪了這對姐妹當下的生活。

  2015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溜索改橋”被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地方共同投入了近34億(yi) 元,在雲(yun) 南、四川、貴州等7個(ge) 省(區)實施“溜索改橋”項目,共建設橋梁309座,並配套建設796公裏連接道路。項目覆蓋約1168個(ge) 建製村和4000個(ge) 自然村,惠及人口約165萬(wan) 。

  2018年12月30日,橫跨怒江的懸索橋——喬(qiao) 馬橋建成,餘(yu) 春花和餘(yu) 才妹的家鄉(xiang) 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姐姐餘(yu) 春花2014年考入了雲(yun) 南中醫藥中等專(zhuan) 業(ye) 學校,畢業(ye) 後如願成為(wei) 了馬吉鄉(xiang) 衛生院的一名護士;而妹妹餘(yu) 才妹雖然沒能考上大學,但在精準扶貧開展以來,她和村民們(men) 一起發展草果種植,依靠草果走上了致富路。“國家給我們(men) 建了橋以後,這樣的溜索就很少了,隻保留了一些給遊客體(ti) 驗。”姐妹倆(lia) 這樣對記者說,“我們(men) 這一代不需要再過溜索了,下一代也不需要再過溜索了,我覺得這就是幸福吧。”

  目前,怒江州草果種植麵積達111.5萬(wan) 畝(mu) ,鮮果總產(chan) 量近4.74萬(wan) 噸,產(chan) 值13.2億(yi) 元,已成為(wei) 我國草果的核心產(chan) 區和雲(yun) 南省最大的草果種植區。

  “溜索改橋”打通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致富路,一車車草果穿過大橋被運往全國。生活在峽穀深山中的人們(men) 徹底告別了溜索出行的曆史,走上振興(xing) 家鄉(xiang) 的希望之路。

  監製|李大勇

  製片人|溫露 張鵬軍(jun)

  記者|張鵬軍(jun)

  編導|張建中 唐甜甜

  剪輯|王帥

  技術負責人|陸偉(wei)

  攝像|王偉(wei) 倫(lun) 唐旭

  虛擬場景製作|邊世峰 薑雪 趙靜 付佳偉(wei) 任子鈺

  技術支持|張宇辰 範宏運 沈璐

  調色|王浩

  音編|陳炳曉

  包裝|趙源

  編輯|石若宇

  合作|總台雲(yun) 南總站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