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開幕
中新網上海3月9日電 (王笈)“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9日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匯聚195件/組受贈文物,涵蓋書(shu) 畫、青銅、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錢幣等各個(ge) 門類,以此向關(guan) 心和支持上博發展的所有捐贈者、文博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截至2021年末,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102萬(wan) 餘(yu) 件,所藏珍貴文物逾14萬(wan) 件。館藏文物中有8.8萬(wan) 多件來自各界人士捐贈,其中珍貴文物3.3萬(wan) 餘(yu) 件,一般文物5.5萬(wan) 餘(yu) 件,捐贈品約占館藏文物總量的8.6%,館藏珍貴文物總量的23.6%,捐贈者包括個(ge) 人和集體(ti) 。至今,上海博物館的捐贈者人數超過了800位,集體(ti) 捐贈超過120家,接受捐贈的文物批次更是多達1200多次。
幾代上博人堅持通過舉(ju) 辦展覽的方式,與(yu) 世人共享受贈瑰寶,並以此表彰和紀念捐贈者。除常設展外,“盛世芳華”為(wei) 上海博物館建館以來舉(ju) 辦的第33個(ge) 受贈文物展。
此次展出的受贈文物包括王安石《行書(shu) 楞嚴(yan) 經旨要卷》、小臣單觶、文彭“七十二峰深處”牙章、吳王夫差盉和沈周《臨(lin) 戴文進謝安東(dong) 山圖軸》等。
其中,王安石《行書(shu) 楞嚴(yan) 經旨要卷》為(wei) 王南屏、房淑嫣於(yu) 1985年捐贈,摘錄《楞嚴(yan) 經》中《觀世音發妙耳門》一節,正書(shu) 中間有行書(shu) ,淡墨疾書(shu) ,筆畫清勁。卷後自署“餘(yu) 歸鍾山,道原假楞嚴(yan) 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時元豐(feng) 八年(1085年)四月十一日臨(lin) 川王安石稽首敬書(shu) 。”為(wei) 王安石去世前一年親(qin) 自校正《楞嚴(yan) 經》經卷文字。卷後有南宋牟獻之、元王蒙、明項元汴等人題跋。
吳王夫差盉為(wei) 何鴻章於(yu) 1996年捐贈,肩部有銘文十二字,內(nei) 容為(wei) “吳王夫差吳金鑄女子之器吉”,即吳王夫差用青銅為(wei) 一女子鑄器。夫差在位僅(jin) 二十三年,目前所見存世遺物多為(wei) 兵器(劍、矛)和鑒等,以往此盉未見流傳(chuan) ,彌足珍貴。盉的鏤空提梁采用失蠟法澆鑄而成,蓋及器上紋飾運用當時流行的印模技術,體(ti) 現了當時南方吳越地區(今江浙一帶)的鑄銅工藝。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誌剛表示,上海博物館東(dong) 館建成開放已進入倒計時,人民廣場館舍將迎來建館後的首次閉館大修。因而“盛世芳華”所帶來的,還會(hui) 是暫別前博物館與(yu) 觀眾(zhong) 之間的一次深情對視,一番殷殷心語。今後在東(dong) 館和完成大修的人民廣場館,各類捐贈的展陳仍將繼續。
據悉,“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將持續至9月4日,其中書(shu) 畫展品將分為(wei) 上下半場。(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