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看兩會】三問預期目標5.5%:積極、合理、加把勁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給2022年的經濟增長定下係列目標。其中,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5.5%左右。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大宗商品價(jia) 格高位波動,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國內(nei) 經濟發展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此背景下,我們(men) 為(wei) 何將經濟增速預期目標定為(wei) 5.5%?是否合理?要完成這一目標,今年一年要怎麽(me) 幹?光明網邀請三位專(zhuan) 家對此進行解讀。
一問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為(wei) 什麽(me)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羅立彬: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設定,主要考慮穩就業(ye) 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並同近兩(liang) 年平均經濟增速以及‘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相銜接”,同時又指出:“這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體(ti) 現了主動作為(wei) ,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在我看來,把2022年經濟增速目標定在5.5%,是有一定依據的。首先是之前國內(nei) 外各大機構已經對中國2022年經濟增速有過判斷:聯合國《202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yu) 展望》預測為(wei) 5.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是5.6%;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預測是5.1%;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經濟藍皮書(shu) 》預測是5.3%左右;中國科學院預測是5.5%,等等,均是在5.5%左右。其次,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到2035年“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有專(zhuan) 家測算這意味著在未來15年間,年平均增速不能低於(yu) 4.7%,或者需要達到6%甚至更高的增速才能實現(假設人民幣匯率不變),可見這個(ge) 要求還是不低的,我想今年經濟增速的設定應該和這個(ge) 也有關(guan) 係。此外,還有一點是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的相關(guan) 數據也可以為(wei) 今年經濟增速提供一些信心: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發電量增幅在6.7%左右,鐵路裝車貨運量較快增長,進出口貿易增長13.3%。更重要的一點是,今年5.5%的目標設定,可以在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情況下,幫助微觀經濟主體(ti) 穩定預期,向微觀經濟主體(ti) 傳(chuan) 遞一個(ge) 明確信號:政府有信心也有決(jue) 心一定會(hui) 實現這個(ge) 目標。另外從(cong) 經驗來看,過去政府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幾乎全部都順利完成了,這使微觀經濟主體(ti) 有理由形成“理性預期”:今年政府設定的5.5%的目標一定是可以完成的,是經過精確計算和慎重考慮的結果,這非常有助於(yu) 微觀經濟主體(ti) 對經濟未來產(chan) 生樂(le) 觀估計,從(cong) 而卸下包袱,努力奮鬥,最終實現目標,這就是經濟學中經常提到的“預期自我實現機製”的作用。
二問經濟增速預期目標:合理嗎?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每一年的經濟增速預期目標,都是經過科學測算的,綜合考慮完成的可能性,既需要積極,同時也需要符合實際。2020年,考慮到疫情衝(chong) 擊等因素,政府工作報告未提經濟增速具體(ti) 目標,我國經濟實際增速為(wei) 2.3%。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6%以上的目標,盡管最終實現8.1%的增長,但第四季度的增幅並不是特別明顯。今年我們(men) 將增速目標定為(wei) 5.5%,相對來看是比較積極但合理的,並不是“高不可攀”,隻是較之往年來看留有的餘(yu) 地不是特別大,可能需要我們(men) “踮起腳尖兒(er) ”去努力夠一下。這樣的目標能夠給我們(men) 一個(ge) 信心、一個(ge) 方向、一個(ge) 很好的鞭策。因為(wei) 今年是進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們(men) 經濟發展麵臨(lin) 諸多挑戰,發展任務十分艱巨,包括我們(men) 要繼續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中國經濟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一個(ge) 積極目標的設定有很有必要的。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也已經采取了一係列政策,包括通過落實“六穩六保”、平衡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等等同時發力,能夠為(wei) 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我們(men) 必須有一個(ge) 正確的認識,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目標雖然大概率是可完成的,但如果今年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大幅度增加,我國經濟受到較大衝(chong) 擊,致使目標“差了點兒(er) ”,我們(men) 也不必過於(yu) 擔憂。因為(wei) 橫向對比來看,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經濟恢複是走在世界前列的,2020年還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ti) ,因此要對我們(men) 國家的經濟發展保持自信。
三問經濟增速預期目標:怎麽(me) 幹?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李長安:第一,要牢牢抓住投資這個(ge) 重要的推動力量,進一步優(you) 化投資結構,加大對新基建、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投資力度,努力在穩投資的基礎上拉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當前,從(cong) 財政政策來看,我國已經在穩投資方麵進行了相應安排,可以看得出雖然財政赤字率有所上升,但今年的支出總量並沒有減少;從(cong) 貨幣政策來看,央行今年對中小微企業(ye) 的貸款支持力度是比較大的。隻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能夠切實落實到位,今年的投資會(hui) 實現比較平穩的、有一定恢複性的增長。第二,要進一步擴大消費。消費當下已經成為(wei) 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力量,但疫情以來,消費增速明顯有所下降。所以今年要不斷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大收入分配體(ti) 製的改革,進一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居民的消費意願,拉動消費實現大幅度增長。第三,要進一步拓寬對外貿易的發展。要繼續出台相應的鼓勵政策,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大力發揮“一帶一路”等平台的巨大作用,促進雙邊及多邊貿易量的不斷增大,夯實外需“這駕馬車”對於(yu) 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總體(ti) 來說,今年的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壓力確實比較大,尤其是國內(nei) 企業(ye) 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的成本壓力是相當巨大的。對此,我們(men) 今年的經濟政策必須著重考慮如何進一步去降低企業(ye) 發展所需的包括能源、原材料、人工等等的成本,減輕中小企業(ye) 發展的壓力,促進中小微企業(ye) 的發展,以此帶動經濟實現更進一步的高質量的發展,最終如期達成全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