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學前教育這十年:同在藍天下 共享普惠園

發布時間:2022-03-17 14:1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柴如瑾 陳鵬

  剛剛懂事的娃娃,嘰嘰又喳喳,帶著對家人的依戀,來到一個(ge) 新的大家庭——幼兒(er) 園。這裏是孩子們(men) 終身學習(xi) 的開端,是邁入社會(hui) 的第一步;這裏是國民教育體(ti) 係的起點,是重要的社會(hui) 公益事業(ye) 。

  從(cong) 黨(dang) 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辦好學前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到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努力讓每個(ge) 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我國學前教育事業(ye) 在“公平普惠”的道路上闊步前進,穩步邁向“幼有所育”的目標。

   普及又普惠

  “好聽的樂(le) 器”“我的小耳朵”“小熊換衣服”……新學期伊始,北京市東(dong) 城區永外實驗幼兒(er) 園小班的孩子們(men) 迎來了豐(feng) 富多樣的新遊戲。在建構區、娃娃區、美工區、益智區等,每個(ge) 孩子都能夠找到自己喜愛的遊戲形式,並得到老師的尊重、引領與(yu) 支持,度過快樂(le) 而有意義(yi) 的幼兒(er) 園生活。

  3年來,這家創辦於(yu) 2019年的普惠性民辦幼兒(er) 園,成為(wei) 周邊居民托幼的“新寵”——“幼兒(er) 園離家近,對上班族來說,真的很方便”“讓我最心動的是,幼兒(er) 園寒暑假都可以送,真是太人性化了”。

  過去,附近片區僅(jin) 有1所公辦幼兒(er) 園,學位非常緊張,多數學齡前兒(er) 童隻能進入民辦幼兒(er) 園。“小型民辦幼兒(er) 園辦學條件有限,國際化幼兒(er) 園收費又高。”孩子才1歲時,宥宥的家長就對周邊幼兒(er) 園進行了全麵考察,“當時很焦慮,怎麽(me) 也想不到家門口能開一家這麽(me) 好的幼兒(er) 園,而且收費跟公辦園一樣。”

  盤活用地辦新園,民辦園轉普惠園,社區辦園新模式……自2018年《北京市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出台以來,多渠道、多樣化舉(ju) 措不斷推行,學前教育學位持續供給,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持續加大,群眾(zhong) 切實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家住北京亦莊的劉奇達告訴記者,他所住小區的配套幼兒(er) 園轉為(wei) 普惠園了。這個(ge) 民辦幼兒(er) 園之前每月收費4000元,現在因為(wei) 有了市、區兩(liang) 級政府的補貼,收費降到了每月750元,另外再交一部分夥(huo) 食費。“一個(ge) 月省下不少錢,還是原來的條件和師資,讓我很放心。”劉奇達說。

  2019年1月發布的《北京市市級財政支持學前教育事業(ye) 發展補助資金管理使用實施細則(修訂)》規定,北京市對所有普惠性幼兒(er) 園,不論公辦民辦,都給予生均定額補助、一次性擴學位補助及租金補助。僅(jin) 2018年至2021年這3年,北京市對區學前教育專(zhuan) 項轉移支付資金就安排了110億(yi) 元,比2015年至2017年增長了51.27億(yi) 元,增幅87.3%。

  “學前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孫薔薔介紹,我國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在2020年已達2532億(yi) 元,比2012年的748億(yi) 元增長了兩(liang) 倍多;幼兒(er) 園數量從(cong) 2012年的18.13萬(wan) 所增加到了2021年的29.48萬(wan) 所,增長了63%,其中普惠性幼兒(er) 園覆蓋率達87.78%;在園幼兒(er) 規模從(cong) 2012年的3685.76萬(wan) 人增加到2021年的4805.21萬(wan) 人,增長了30.4%。

  農(nong) 村增量大

  “大力發展公辦園,農(nong) 村增量最大。”農(nong) 村幼兒(er) 園的巨大變化,讓長期關(guan) 注學前教育的孫薔薔感到振奮,“2020年全國公辦園達12.38萬(wan) 所,比2012年增加了6.72萬(wan) 所,增長了118%。其中,農(nong) 村地區增幅最明顯,8年共增加5.48萬(wan) 所,占公辦園增量總數的82%。”

  一串串數字的背後,是實實在在的變化。而對這些變化的感知,楊芳琴有最真切的發言權。

  家在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黑石頭鎮的楊芳琴,是兩(liang) 個(ge) 孩子的媽媽。她對比縣城和鎮上的幼兒(er) 園,發現兩(liang) 者差別不大,於(yu) 是決(jue) 定將小兒(er) 子送到鎮中心幼兒(er) 園。楊芳琴算了這樣一筆賬:每月保教保育費280元;營養(yang) 餐由國家補貼4元,按實際用餐次數補足差額,家長最多每月再交百元左右。“孩子在幼兒(er) 園吃得好,收費也不高。”楊芳琴說。

  然而10年前,楊芳琴的大女兒(er) 曾作為(wei) 黑石頭鎮中心幼兒(er) 園的第一批學生入園,“當時進去後到操場一看,什麽(me) 都沒有。一片空地上,孩子們(men) 隻能跑跑跳跳”。曾經作為(wei) 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麵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貴州學前教育的基礎之薄弱可想而知。“當時的教具、食堂設備都是賒賬,直到幾年前才還清。”回憶初創時的場景,黑石頭鎮中心幼兒(er) 園園長王偉(wei) 益記憶猶新。

  今非昔比。幼兒(er) 園近年配備配齊了很多硬件:塑膠操場、大型玩具、洗衣機、消毒櫃、空調……“這得益於(yu) 國家經費保障。”王偉(wei) 益告訴記者,現在的黑石頭鎮中心幼兒(er) 園,每到開學季,都會(hui) 收到從(cong) 外地或城區幼兒(er) 園回流就讀的兒(er) 童。

  開園10年來,黑石頭鎮中心幼兒(er) 園的入園人數從(cong) 最初的260人增加到現在的417人。“家長們(men) 送園熱情很高。”王偉(wei) 益介紹,通過紮實開展幼小銜接、家園共育、中心園分園一體(ti) 化考核及協同教研等工作,該園已被評為(wei) 市級示範園。

  窺一斑而見全豹。“十三五”以來,貴州投入近50億(yi) 元新建、改擴建易地扶貧搬遷點配套幼兒(er) 園近300所,提供8萬(wan) 個(ge) 學位。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在園幼兒(er) 從(cong) 2010年的76萬(wan) 人增加到158萬(wan) 人,翻了一番,入園率從(cong) 50%增加到90.3%,已實現每個(ge) 鄉(xiang) 鎮都有一所公辦園的發展目標。

  “數量的根本變化,來源於(yu) 學前教育新增資源向貧困地區和困難群體(ti) 傾(qing) 斜的政策導向。”在沈陽師範大學學前與(yu) 初等教育學院教授秦旭芳看來,“有針對性地開展區域學前教育資源建設有助於(yu) 不斷縮小城鄉(xiang) 差距,使農(nong) 村地區民眾(zhong) 同樣享有普惠且優(you) 質的學前教育服務,提高農(nong) 村學前教育質量,有效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利民利國的良性循環。”

  普惠不普通

  一個(ge) 小房間,一塊小黑板,一些小板凳,擠滿小腦袋……10年前的江西省萍鄉(xiang) 市蘆溪縣,遍布這樣的學前班、家庭園。全縣沒有一所標準的鄉(xiang) 鎮中心幼兒(er) 園,沒有一所標準的村級幼兒(er) 園,沒有一所高質量的民辦幼兒(er) 園。

  與(yu) 落後的辦園條件相伴隨,還有陳舊的保育教育理念和活動。“家長一聽說幼兒(er) 園讓孩子玩就著急。”蘆溪縣學前教育教研員王丹(化名)告訴記者,“老師習(xi) 慣了按照課表組織集體(ti) 教學活動,孩子們(men) 在幼兒(er) 園就是寫(xie) 拚音、寫(xie) 漢字、做算術。”

  蘆溪縣對學前教育的重視,不僅(jin) 僅(jin) 是解決(jue) “有園上”,更旨在追求讓兒(er) 童“上好園”。然而,從(cong) “小學化”到“遊戲化”,觀念的改變非一朝一夕之功。

  王丹回憶,5年前的冬天,一所村級園的草地上擺著很多裝滿水的大盆小盆。老師說,孩子們(men) 發現幼兒(er) 園的水池結冰了,對結冰現象產(chan) 生了好奇,老師就帶著孩子探究水在什麽(me) 情況下會(hui) 結冰。“當時,我的心情可激動了,這意味著教師的兒(er) 童觀、教育觀都在轉變。”王丹說。

  隨著學前教育普惠程度的擴大,我國學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已從(cong) “有園上”、追求入園機會(hui) ,逐漸轉向“上好園”、追求教育質量。

  在蘆溪縣源南鄉(xiang) 中心幼兒(er) 園,一個(ge) 大沙池、一個(ge) 大水池、一片果林、一個(ge) 大山坡、一塊大菜地,格外引人注目。“我們(men) 還有兩(liang) 分水稻田呢。”園長劉玉丹介紹說,為(wei) 了給孩子一個(ge) 親(qin) 近自然的遊戲環境,幼兒(er) 園在建設之前跟鄉(xiang) 裏提出請求,把原本計劃建休閑廣場的地,劃給幼兒(er) 園做戶外活動場地。

  在幼兒(er) 園引導下,家長們(men) 的教育理念也在發生變化,源南鄉(xiang) 中心幼兒(er) 園孩子家長陳茜告訴記者,孩子上幼兒(er) 園第一天,老師給每個(ge) 家長發了一本《3-6歲兒(er) 童學習(xi) 與(yu) 發展指南》。“聽了老師的講解,我們(men) 才知道,培養(yang) 孩子就跟種莊稼一樣,什麽(me) 季節種什麽(me) ,什麽(me) 年齡幹什麽(me) 事情,不能違背規律。”

  作為(wei) 學前教育專(zhuan) 家,秦旭芳見證了這種教育理念的變化:“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兒(er) 童的主體(ti) 性被逐漸關(guan) 注,人們(men) 也樹立了越來越科學的育兒(er) 觀。”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7日 05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