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冬奧故事 向世界傳遞信心和力量

發布時間:2022-03-21 14:39:00來源: 人民日報

 

  北京冬奧會(hui) 精彩紛呈,運動員們(men) 努力拚搏,挑戰極限,不斷超越自我,演繹著一個(ge) 又一個(ge) 動人的冬奧故事,向世界傳(chuan) 遞“一起向未來”的信心和力量

  挪威自由式滑雪運動員伯克·魯德——

  因為(wei) 熱愛 夢想成真

  記者 陳尚文

  首鋼滑雪大跳台“雪飛天”見證了冬奧會(hui) 新增項目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的產(chan) 生。2月9日,挪威選手伯克·魯德憑借出色的前兩(liang) 跳提前鎖定冠軍(jun) 。魯德在賽後坦言:“在我十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夢想成為(wei) 滑雪奧運冠軍(jun) 。如今夢想成真,我感到十分驕傲。”

  在北京冬奧會(hui) 上,無論是資格賽還是決(jue) 賽,這位20歲出頭的小夥(huo) 子看起來都很放鬆,總是麵帶微笑。“這種感覺就像與(yu) 滑雪相戀。”魯德說,最初選擇滑雪就是因為(wei) 熱愛,“這份熱愛,讓我時常忘了訓練的辛苦和比賽的壓力”。

  魯德的職業(ye) 生涯並非一帆風順。在2016年利勒哈默爾冬青奧會(hui) 上獲得自由式滑雪坡麵技巧障礙金牌後,他滿懷希望能夠有機會(hui) 參加冬奧會(hui) ,但因為(wei) 資曆的緣故,未能入選2018年平昌冬奧會(hui) 挪威代表團。

  之後的賽季,魯德沒有灰心,而是積極參加更多比賽。2020年7月,父親(qin) 查出癌症,讓魯德備受打擊。“那是我一生中非常艱難的一段時間。”魯德回憶說,麵對父親(qin) 的病情他感到有些無助,他選擇更多地陪伴在父親(qin) 和家人身邊。遺憾的是,魯德的父親(qin) 還是在2021年4月離開了人世。

  在北京冬奧會(hui) 上奪冠後,麵對鏡頭,魯德舉(ju) 起手臂,近距離展示了一個(ge) 金色手鏈。這是父親(qin) 送他的禮物。“父親(qin) 總是鼓勵我,無論怎樣都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從(cong) 不在乎我的比賽結果,隻在乎我是否快樂(le) 。”魯德相信如果父親(qin) 看到他獲得冬奧冠軍(jun) ,一定會(hui) 為(wei) 此而驕傲。

  對魯德來說,首鋼滑雪大跳台並不陌生。2019年,他就曾在首鋼滑雪大跳台舉(ju) 行的“沸雪”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賽中獲得冠軍(jun) 。在這裏再次奪冠,讓魯德感歎,“這個(ge) 滑雪場地細膩流暢,從(cong) 高高的出發台上看到的風景令人享受。”他說,“雪飛天”成為(wei) 世界上首個(ge) 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場館,將是滑雪運動員和體(ti) 育愛好者的福音。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上,挪威以16金8銀13銅的成績,位列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一位。挪威參加冬奧會(hui) 的運動員不足百人,整體(ti) 實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挪威具備開展冰雪運動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其國土超過1/3位於(yu) 北極圈內(nei) ,很多地方一年中近一半時間是冬天。此外,在魯德看來,更為(wei) 重要的是,挪威人有愛好體(ti) 育運動的傳(chuan) 統。很多人童年的快樂(le) 來自在冰天雪地中的盡情玩耍,父母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任教練。據估算,挪威全國有1萬(wan) 餘(yu) 家體(ti) 育俱樂(le) 部,為(wei) 兒(er) 童接受體(ti) 育運動啟蒙和全民廣泛參與(yu) 冰雪運動提供了良好的設施條件。超過90%的挪威兒(er) 童和青年定期參加體(ti) 育活動,專(zhuan) 業(ye) 的體(ti) 育運動員從(cong) 中脫穎而出。

  挪威的兒(er) 童和青少年體(ti) 育教育不設置獎牌,也禁止給未滿13歲的孩子排名打分。“孩子們(men) 運動的目的不在於(yu) 競爭(zheng) 和取勝。”挪威冬奧代表團團長托爾·奧弗萊博表示,人們(men) 在運動中感受快樂(le) ,積極融入社會(hui) ,參加運動的目的不是一定要成為(wei) 職業(ye) 運動員。

  法國高山滑雪運動員約翰·克拉雷——

  奮力拚搏 終有收獲

  記者 楊 迅

  在北京冬奧會(hui) 高山滑雪男子滑降比賽中,41歲的法國選手約翰·克拉雷獲得銀牌,他也成為(wei) 高山滑雪領域年齡最大的冬奧獎牌獲得者之一。克拉雷用這枚寶貴的銀牌,詮釋了堅持和拚搏的意義(yi) ,他在賽後說:“不管是20歲還是41歲,這都不重要。獲得這塊冬奧獎牌將成為(wei) 我一生中美好的回憶。”

  1996年,15歲的克拉雷就開始參加國際雪聯旗下的賽事,首場比賽排名第三十二,他對未來充滿期待。2003年,他第一次參加世界杯,總積分排名140位,2010年在溫哥華冬奧會(hui) 上他未能完成比賽,2019年獲得世錦賽銀牌。歲月如白駒過隙,克拉雷不再年輕。他的排名進入世界前列,卻總也觸及不到冠軍(jun) ,正常發揮時能進前10,每隔一兩(liang) 年能站上某個(ge) 分站賽的領獎台。在之前的3屆冬奧會(hui) 上,他都未能進入前3名。有人問他準備何時退役,但克拉雷始終活躍在賽場上。

  高山滑雪是複雜程度最大的冬季體(ti) 育項目之一,被譽為(wei) “冬奧會(hui) 皇冠上的明珠”,其比賽地形陡峭多變。在滑降比賽中,瞬時滑行速度會(hui) 突破100公裏/時。克拉雷在訓練時曾多次受傷(shang) ,他有時感到耳壓有變化,甚至耳鳴,但他從(cong) 未言放棄。

  北京冬奧會(hui) 前,克拉雷的世界杯滑降年度排名連續3個(ge) 賽季位列前10。北京冬奧會(hui) 對這名老將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再度衝(chong) 擊獎牌的機會(hui) 。比賽發令槍響,克拉雷就全力以赴向前衝(chong) ,“我一直在衝(chong) ,衝(chong) 得非常狠,冒了很多險。”克拉雷說,雖然自己看不到計時器和排名,“但我知道自己滑得很好”。

  比賽結果出來,克拉雷雖沒能站到最高領獎台,但一枚冬奧會(hui) 銀牌已經足以證明他的拚搏和奮鬥是值得的。

  “從(cong) 小時候起,我做事就比別人慢,包括走路、說話和其他事情。而我的運動生涯,也延續了這個(ge) 特點。”克拉雷坦言,“在35歲時,我曾經一度懷疑過自己的職業(ye) 生涯,但我還是沒有放棄這份事業(ye) ,最終決(jue) 定根據每年的實際情況考慮未來的規劃。”

  “現在我也沒有感覺自己年齡很大,我媽媽一直都還叫我‘男孩’呢。”克拉雷笑著說。雖然這枚冬奧獎牌來得遲了些,但克拉雷表示,“我覺得這樣的堅持是值得的,因為(wei) 這讓我在麵對未來時更有信心了。”

  加拿大短道速滑運動員查爾斯·哈梅林——

  相信自己 不懈努力

  記者 暨佩娟

  2月16日晚,在首都體(ti) 育館舉(ju) 行的北京冬奧會(hui) 短道速滑項目男子5000米接力比賽中,由37歲老將查爾斯·哈梅林領銜的加拿大隊獲得冠軍(jun) 。哈梅林參加了5屆冬奧會(hui) ,共獲得4金、1銀、1銅6塊獎牌,是加拿大曆史上獲得冬奧金牌最多的運動員之一。

  哈梅林說:“在這次比賽中,除了我自己,其他隊員都很年輕。過去4年裏,我們(men) 付出巨大努力,在冰麵上度過了很多難忘的訓練時光。決(jue) 賽時,我們(men) 進行了完美的接力,最終獲得了勝利。”

  哈梅林也是北京冬奧會(hui) 加拿大代表團開幕式旗手。“太意外了,我做夢都沒想過能成為(wei) 旗手。”哈梅林說:“無論如何,這是一份榮耀,我為(wei) 自己感到驕傲。”

  “我和隊友們(men) 在奧運村裏度過了愉快的時光。我們(men) 玩得很開心,也能專(zhuan) 注於(yu) 練習(xi) 和比賽,在需要認真的時候認真麵對,最後帶著金牌回家,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最好狀態。”哈梅林告訴記者,首都體(ti) 育館的冰麵和賽道,是“最好的冬奧會(hui) 短道速滑場地之一”。

  哈梅林1984年出生於(yu) 加拿大魁北克省一個(ge) 體(ti) 育世家。他的父親(qin) 先後擔任加拿大短道速滑國家隊教練、主管。在父親(qin) 的激勵下,哈梅林10歲時開始接觸短道速滑。他於(yu) 2003年加入加拿大短道速滑隊,並在2006年都靈冬奧會(hui) 的短道速滑5000米接力比賽中,與(yu) 隊友一起贏得銀牌。

  每逢假期,哈梅林就和他的弟弟、後來成為(wei) 他隊友的弗朗索瓦·哈梅林一起滑冰。“我很喜歡在冰上滑行的刺激。每次我們(men) 去溜冰場,就像在參加一場家庭活動,玩得很開心!”哈梅林說。

  關(guan) 於(yu) 如何長期保持訓練和比賽的熱情,哈梅林說:“我隻是在做我最喜歡的事情。我想說,如果你心懷夢想,同時相信自己,去為(wei) 之努力,就能實現它。一切皆有可能,哪怕你已經不再年輕。”

  短道速滑項目男子5000米接力是加拿大的強項,自1992年法國阿爾貝維爾冬奧會(hui) 設立該項目以來,加拿大在這一賽事中共獲得7枚奧運獎牌。

  加拿大有著悠久的冰雪運動曆史。19世紀80年代,冰球運動在加拿大迅速普及。為(wei) 了擺脫嚴(yan) 寒,一些地區相繼修建室內(nei) 冰球場,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經常到室內(nei) 冰球場練習(xi) 。隨後,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魁北克以及溫尼伯等城市相繼出現了室內(nei) 速度滑冰比賽。為(wei) 了推動和普及速度滑冰,加拿大於(yu) 1887年成立了國家管理機構加拿大速度滑冰協會(hui) 。該協會(hui) 在全國擁有多個(ge) 分支,每個(ge) 分支代表加拿大的一個(ge) 省或地區,其成員包括運動員、教練、官員和誌願者。該協會(hui) 經常舉(ju) 辦全國開放日活動,向公眾(zhong) 普及短道速滑運動的知識。

  談及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哈梅林充滿熱情地表示,他會(hui) 繼續從(cong) 事鍾愛的冰雪運動事業(ye) ,積極幫助有誌於(yu) 參與(yu) 短道速滑項目的孩子,“我希望向他們(men) 展示在這項運動中如何做正確的事情並使自己達到高水平,幫助他們(men) 實現夢想,同時盡自己所能讓短道速滑為(wei) 更多人所喜愛”。

  荷蘭(lan) 鋼架雪車運動員金伯莉·博斯——

  成功轉型 創造佳績

  記者 白紫微

  “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感到非常自豪!”荷蘭(lan) 鋼架雪車運動員金伯莉·博斯在獲得北京冬奧會(hui) 女子鋼架雪車銅牌後激動地說。她不僅(jin) 為(wei) 荷蘭(lan) 奪得了在該項目上的首枚奧運獎牌,同時也創造了荷蘭(lan) 女子鋼架雪車的奧運會(hui) 最好成績。

  在獲得2021/22賽季女子鋼架雪車世界杯總冠軍(jun) 後,博斯成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的奪冠熱門人選。她沒有因此感到過多壓力,“我並不覺得困擾,而是相當放鬆。因為(wei) 我隻是做我想做的事,並傾(qing) 盡全力,我的目標是四輪都跑出好成績。”她在賽前表示。

  在鋼架雪車項目中,運動員以站姿開始比賽,通過奔跑約40米獲得啟動速度後,運動員需要趴在鋼架雪車上,以頭朝前的姿勢從(cong) 賽道中滑下,並通過腿和肩膀控製方向。比賽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可以達到130公裏/時,可以說,這是一項驚險刺激的極限運動。

  博斯一直對北京冬奧會(hui) 充滿期待。去年在北京參加測試賽期間,她就繪製了一幅以中國龍為(wei) 主要元素的作品,慶祝北京冬奧會(hui) 倒計時100天。參加北京冬奧會(hui) 期間,博斯在社交媒體(ti) 上記錄了她參賽和生活的點滴,入住冬奧村後,她曬出了與(yu) “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合影。

  博斯從(cong) 小就經常參加體(ti) 操訓練和比賽,一次機會(hui) 讓她與(yu) 冰雪運動結緣。“我和幾個(ge) 朋友在一個(ge) 運動會(hui) 上幫忙,那裏有一條雪橇賽道,我便第一次接觸到了雪橇。”博斯回憶說,運動會(hui) 結束一個(ge) 月後,當時16歲的她收到電子郵件,被詢問是否願意去奧地利接受雪橇訓練,從(cong) 此她便參與(yu) 到此項運動中來。在2012年因斯布魯克冬青奧會(hui) 上,她與(yu) 隊友代表荷蘭(lan) 國家隊獲得了雙人雪橇項目的銅牌。

  然而在更高級別的比賽中,相較於(yu) 身材高大的成年組選手,博斯在雪橇這個(ge) 要求運動員必須保持一定體(ti) 脂率的項目上逐漸喪(sang) 失優(you) 勢。“荷蘭(lan) 雪橇和雪車聯合會(hui) 建議我嚐試鋼架雪車,他們(men) 認為(wei) 我在體(ti) 操訓練中獲得的靈活性將使我在操控鋼架雪車時更具優(you) 勢。”她說。

  2013年秋天,博斯的主項從(cong) 雪橇變為(wei) 了鋼架雪車,但這個(ge) 轉變並非一帆風順。“我還記得,第一次訓練時的情況並不理想,但我沒有放棄。”在接下來的幾周裏,博斯熟練掌握了鋼架雪車的基本原理。“我絕不是這個(ge) 領域的佼佼者,但在第一個(ge) 賽季,我在歐聯杯上獲得了幾次前十名的成績,我認為(wei) 這是很好的起點。”

  堅持不懈的刻苦訓練終見成效。2016年,博斯在鋼架雪車青少年世界錦標賽上獲得銀牌,並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hui) 上獲得第八名。由於(yu) 在平昌冬奧會(hui) 上的亮眼表現,她第一次有資格獲得國家資助,組建了個(ge) 人支持團隊。如今,在新團隊的支持下,她的鋼架雪車運動水平也達到了新高度。“盡管我從(cong) 事的是一項個(ge) 人運動,但如果身邊沒有團隊支持,就不可能在這些比賽中取得優(you) 異的成績。”

  訓練和比賽之餘(yu) ,博斯還會(hui) 回到體(ti) 操協會(hui) 幫助年輕女孩練習(xi) 體(ti) 操。“體(ti) 操是我第一個(ge) 參與(yu) 練習(xi) 的運動,盡管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從(cong) 事體(ti) 操項目了,但我真的很喜歡參加體(ti) 育協會(hui) 的活動。”博斯所說的體(ti) 育協會(hui) ,對促進荷蘭(lan) 體(ti) 育運動發展功不可沒。在荷蘭(lan) ,有超過2.3萬(wan) 家非營利體(ti) 育協會(hui) 和俱樂(le) 部。很多孩子從(cong) 小練習(xi) 體(ti) 育項目,早早加入各類業(ye) 餘(yu) 體(ti) 育俱樂(le) 部。一些業(ye) 餘(yu) 俱樂(le) 部與(yu) 專(zhuan) 業(ye) 俱樂(le) 部保持長期合作,讓孩子們(men) 有機會(hui) 進入專(zhuan) 業(ye) 俱樂(le) 部訓練。通過這種合作,專(zhuan) 業(ye) 俱樂(le) 部能在早期發現有潛力的孩子,為(wei) 體(ti) 育運動項目輸送大量青少年人才。

  作為(wei) 荷蘭(lan) 目前唯一的鋼架雪車女運動員,博斯期待有更多運動員出現在鋼架雪車賽道上。“如果我的競技表現和體(ti) 育故事能激勵其他人加入到這項運動中來,我將非常開心。”

  版式設計:蔡華偉(wei)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