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本輪新冠疫情何時結束,如何結束

發布時間:2022-04-07 13:35:00來源: 科技日報

  “此前疫情較為(wei) 嚴(yan) 重的5個(ge) 省市中,廣東(dong) 、山東(dong) 、河北呈現向好態勢,但上海和吉林疫情仍處於(yu) 發展狀態。”在4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舉(ju) 行的發布會(hui) 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雷正龍表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將繼續指導各地提升應對規模性疫情的能力。

  3月1日以來,全國累計報告本土感染者17.6萬(wan) 例,吉林、上海的規模性疫情引發持續關(guan) 注,社區傳(chuan) 播、疫情外溢交織,這種狀況還要持續多久?如何才能結束?

  還要持續多久?

  “這種疫情狀態持續的時間,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的防控策略、防控措施落實的力度。”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zhuan) 家吳尊友表示,從(cong) 嚴(yan) 從(cong) 實把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個(ge) 環節,近期呈現的疫情多點散發的形勢很快會(hui) 得到好轉。

  “3月中旬以來,隨著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實,此前疫情較為(wei) 嚴(yan) 重的廣東(dong) 、山東(dong) 、河北等均呈現向好態勢。”雷正龍表示,多地疫情得到有效控製證明,從(cong) 嚴(yan) 從(cong) 緊采取隔離、管控、封控、篩查等為(wei) 核心的措施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的本土聚集性疫情依然有效,是科學必要的,可以實現“動態清零”的既定方針。

  如何做才能結束?

  本輪疫情仍在高位運行,與(yu) 奧密克戎變異株傳(chuan) 播隱匿性強、速度快的特點密切相關(guan) 。

  要想盡早結束本輪疫情,必須堅持外防輸入堵住源頭,內(nei) 防反彈切斷傳(chuan) 播。

  “受全球第四波疫情特別是周邊國家及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疫情高位運行的影響,我國‘外防輸入’壓力特別大。”吳尊友說,將境外輸入的疫情在第一代病例時就發現和控製,這是發現最早、控製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的策略措施。為(wei) 此,要同時做好入境人員的隔離觀察,以及涉及境外冷鏈或貨物運輸人員的每日監測,及時發現境外輸入感染者、“物傳(chuan) 人”以及繼發的“人傳(chuan) 人”。

  在內(nei) 防反彈方麵,吳尊友強調,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對防疫工作開展的理解和配合至關(guan) 重要。“明確每個(ge) 人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責任人。”吳尊友說,每個(ge) 人通過提升健康意識,養(yang) 成良好的健康習(xi) 慣,把常態化防控的個(ge) 人措施落實到位。

  在感染者早發現方麵,及時發現每個(ge) 感染者的傳(chuan) 播鏈上的密切接觸者,是早發現的重要措施。吳尊友介紹,對於(yu) 密切接觸者的發現和管理,一要全,二要快。通過傳(chuan) 統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發現“時空伴隨者”等方法,進一步進行風險排查,發現密切接觸者。

  相關(guan) 部門切實、及時從(cong) 嚴(yan) 從(cong) 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強新冠疫情地區的人員流動控製,嚴(yan) 防感染者流出將新冠疫情帶入非疫情地區,造成新的疫情;加強門診就診者監測,對發熱、咳嗽等疑似新冠或感冒的病人進行核酸檢測;出現咽喉紅腫或疼痛、咳嗽等症狀的人,可以用抗原篩查方法做自我檢測,如果發現陽性,要及時向當地防疫部門報告。

  保障封控區基本生活和就醫需求

  針對疫情期間如何保證封控區等居民其他重大疾病的救治診療工作的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要求各地加強隔離點和方艙醫院儲(chu) 備,提升規模性疫情處置能力;千方百計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實際問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和就醫需求。

  “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疫情防控和基本的醫療救治兩(liang) 方麵都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疫情聚集期間,封控區、管控區的群眾(zhong) 看病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並且采取一係列手段保證這些病患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王貴強介紹,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強調在急診、搶救室、手術室、醫院病房以及婦產(chan) 科要有相應的應急區域或者緩衝(chong) 病區,解決(jue) 核酸檢測未出結果前危重患者的救治問題。同時要求各地統計孕產(chan) 婦、透析人群、放化療人群的基本底數,把本底摸清楚,建立台賬,使這些病人得到有效跟蹤隨訪,在需要時得到及時救治。對慢性長期用藥患者要安排就近的醫療機構給予相應藥物處方(可延長至12周),並提供上門送藥服務。對於(yu) 封控區、管控區的群眾(zhong) 用藥問題要有健康谘詢、心理谘詢,包括慢性病的谘詢問診工作,充分發揮互聯網診療優(you) 勢,解決(jue) 百姓足不出戶的日常看病需求。“出小區、進醫院”需各方麵協調妥善安排,必要時可征用政府車輛、誌願者車輛來保證點對點的接送服務。(記者 張佳星)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