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奧密克戎是“大號流感”?輕敵了!
◎張佳星
“感染後無需隔離的行政決(jue) 定錯了!”“新冠不是流感!”
4月6日,德國衛生部長卡爾·勞特巴赫在社交網站上連發兩(liang) 條更新,為(wei) 德國新冠防控政策的“搖擺”做解釋。
德國的“搖擺”再次表明:以為(wei) 奧密克戎是“大號流感”,確實輕敵了!
從(cong) 出現到成為(wei) 主要流行株,奧密克戎毒株儼(yan) 然一條“變色龍”——
最初,它帶著驟增的50多個(ge) 突變(30多個(ge) 突變在關(guan) 鍵蛋白上)疾聲厲色而來,令人以為(wei) 它是新冠家族中的“雷霆派”,各國聞之擔憂、避之不及;
隨後,它在個(ge) 人感染者身上又表現得“婉約”起來,用人們(men) 熟悉的流感症狀(咳嗽、打噴嚏、鼻塞)走“懷柔”路線,各國又奔走相告“新冠病毒毒性減弱”。
小半年過去,人類用現代的大數據統計手段,將奧密克戎對整個(ge) 人群造成的危害算了總賬。英國2021年8月至10月間,德爾塔毒株流行為(wei) 主,死亡率為(wei) 16人/10萬(wan) 人口,而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間,奧密克戎毒株流行為(wei) 主,死亡率為(wei) 22人/10萬(wan) 人口。美國相同時間段的死亡率也從(cong) 40人/10萬(wan) 人口增加至42人/10萬(wan) 人口。
“不要小看每十萬(wan) 人口的死亡人數隻有幾個(ge) 人的增加,乘以人口總數,奧密克戎感染帶來的死亡總數將更大。”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zhuan) 家吳尊友如是說。
人們(men) 算過總賬才恍然大悟,奧密克戎毒株流行期的死亡人數遠高於(yu) 同樣時間內(nei) 德爾塔毒株流行期的死亡人數!
了解了人類對奧密克戎認知的整個(ge) 過程,再回到原來那個(ge) 問題:奧密克戎是“大號流感”嗎?的確,憑兩(liang) 個(ge) 月前的人類認知和判斷,人們(men) 可以認為(wei) 奧密克戎毒力減弱、像是“大號流感”。多國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也正是在兩(liang) 個(ge) 月前提出或製定“與(yu) 病毒共存”計劃的。例如,2月初,德國宣布將在3月份放寬部分防疫措施;2月16日,美國傳(chuan) 染病專(zhuan) 家福奇表示,是時候開始慢慢恢複正常了,美國一些地方相繼取消“口罩令”;2月24日,英國宣布結束一切新冠防疫政策……
那時,全人群的大數據統計結果尚未出來,總賬還沒來得及算。
而今,隨著其他國家防疫措施放鬆時間的延長,各國疫情進一步蔓延,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屢敲警鍾,德國、英國等多國的新增感染者人數達到兩(liang) 年來的最高點。例如,英國在最近一周的單周新增490萬(wan) 例,創下新高。
看到這樣的數據,有全局觀念的決(jue) 策者、傳(chuan) 染病學者開始意識到,奧密克戎的“毒性減弱”隻是一招“示弱”的幌子,為(wei) 的是不動聲色隱秘流行、廣泛傳(chuan) 播,造成更大的破壞。
德國防疫政策的“搖擺”正是由於(yu) 對奧密克戎有了更全麵認知,進而對疫情防控局麵進行的及時止損。德國衛生部長的認錯不僅(jin) 說明人類認知的進步、也說明防疫政策應該隨之做出科學調整。
反觀國內(nei) ,卻仍有一些人抱著歐美國家兩(liang) 個(ge) 月前的過時觀點不放,機械刻板地認為(wei) “奧密克戎是大號流感”,不明就裏、盲目跟從(cong) “新冠疫情的損失小於(yu) 防控帶來的損失”等錯誤觀點,認為(wei) 中國應學習(xi) 歐美選擇“躺平”。
這樣的錯誤判斷,一方麵由於(yu) 對疫情的動態和分析未能做到實時更新,另一方麵是由於(yu) 對新冠病毒危害性的認識沒有做到科學、客觀、連續性地認知。
在進行防疫策略研判時,更不應該忽略的一點是,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越多,越會(hui) 促進它的變異加快出現和累積。傳(chuan) 染性更強的XE變異株已經出現,未來的疫情形勢在其他國家的“躺平”中仍具有極大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作為(wei) 一個(ge) 人口大國,實施“動態清零”策略更彰顯了大國擔當。當下,我國此前疫情較為(wei) 嚴(yan) 重的5個(ge) 省市中,廣東(dong) 、山東(dong) 、河北在從(cong) 嚴(yan) 從(cong) 緊采取隔離、管控、封控、篩查等為(wei) 核心的防控措施下,均已呈現向好態勢。實踐將不斷證明,“動態清零”是有效的、是科學必要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