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潮頭觀瀾丨小小種子 攸關國脈

發布時間:2022-04-12 16:12: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潮頭觀瀾丨小小種子 攸關(guan) 國脈

  4月10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海南三亞(ya) 考察了崖州灣種子實驗室,重點了解海南支持種業(ye) 創新等情況。近年來,總書(shu) 記多次關(guan) 注種業(ye) 創新,強調種源安全。小小種子,攸關(guan) 國脈。

  北緯18度的育種天堂

  北緯18度的光和熱,讓海南三亞(ya) 一帶成為(wei) 我國農(nong) 業(ye) 育種的天堂。在這裏,農(nong) 作物育種周期大大縮短。從(cong) 上世紀50年代開始,全國大批農(nong) 業(ye) 科研工作者如候鳥一般,每年冬春季進入海南,進行農(nong) 作物的加代、繁育、製種,這被稱作南繁。

  南繁熱土,孕育良種。從(cong) 雜交水稻、高產(chan) 玉米到抗蟲害的棉花,我國已育成的農(nong) 作物品種中有七成以上經過了南繁基地的培育。

  南繁作為(wei) 全國育種基地,過去一直存在“小散弱”現象,不同科研單位各自為(wei) 戰,產(chan) 業(ye) 集群效應低。這讓南繁隻是個(ge) 承載科研勞作的基地,難以進一步發展成服務國家戰略的種子資源庫、科研數據穀。

  2018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海南考察時特地來到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他強調,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產(chan) 、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wei) 一體(ti) 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穀”。

  當年底,南繁科技城開始籌建。去年5月,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在這裏揭牌,匯聚了一批院士、高新技術企業(ye) 等重要科研力量。實驗室統籌科技創新資源,重點攻關(guan) 種子重大科學問題,解決(jue) 種源“卡脖子”等關(guan) 鍵技術難題。

  小種子,大戰略。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種業(ye) 問題,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他在看望參加政協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時強調,種源安全關(guan) 係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jue) 心把我國種業(ye) 搞上去,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引領種業(ye) 創新的“南繁矽穀”

  去年11月,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啟動“揭榜掛帥”項目,重點圍繞“卡脖子”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79個(ge) 重大攻關(guan) 項目,公開張榜。英雄不問出處,揭榜團隊項目責任人簽署“軍(jun) 令狀”,自行組建科研團隊,打破各科研單位的邊界。通過這項創新措施,有望解決(jue) 產(chan) 業(ye) 鏈中科技創新成果有效對接種業(ye) 需求的問題,形成產(chan) 學研協同攻關(guan) 的新機製。

  此外,種子實驗室依托海南自貿港政策和“南繁矽穀”產(chan) 學研聯動優(you) 勢,吸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科技創新,實現橫向聯動、縱向貫通,打造全產(chan) 業(ye) 鏈。

  在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每一粒種子都擁有自己的“身份證”。這是中國原創發明的植物MNP(多核苷酸多態性)標記法,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鑒定種子的知識產(chan) 權歸屬,讓假冒偽(wei) 劣種子無處遁形,也能解決(jue) 國際引進種質資源的確權難題。

  近年來,海南發揮自然區位優(you) 勢,立足崖州灣科技城建設種子實驗室,著力推進製度創新,匯聚配套設施和資源,串起了價(jia) 值鏈,蹚出了一條種業(ye) 科技創新之路。

  解決(jue) 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要深化農(nong) 業(ye) 科技體(ti) 製改革,健全品種審定和知識產(chan) 權保護製度,以創新鏈建設為(wei) 抓手推動我國種業(ye) 高質量發展。

  “南繁矽穀” 育種更育人

  南繁育種更育人。幾十年來,這裏成就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植物遺傳(chuan) 育種學家謝華安、玉米育種專(zhuan) 家程相文、“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中國抗蟲棉之父”郭三堆、“甜瓜大王”吳明珠等一批知名育種專(zhuan) 家。

  在南繁育種早期,當地生活條件格外艱苦。“一邊當農(nong) 民、一邊搞科研”,是許多育種人的生活寫(xie) 照。他們(men) 用青春、智慧、汗水繁育出優(you) 良種子,鑄造了中國飯碗最堅實的底座。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袁隆平院士的這句話,也如種子般在後來者心中萌芽。一代又一代南繁人致力於(yu) 用好南繁優(you) 勢,把農(nong) 業(ye) “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如今,南繁人已告別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南繁矽穀”在匯聚種業(ye) 優(you) 質要素資源的同時,也致力於(yu) 吸引更多的人才。出台引進人才獎勵辦法,完善實驗室、公寓、學校、醫院設施等,南繁科研正從(cong) 季節性研究向常年研究轉變。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說:“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ge) 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ge) 奇跡。”在“一粒種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是為(wei) 了讓14億(yi) 多中國人吃得更好,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牢。收聽音頻》》

  監製丨申勇 趙雪花 龔雪輝

  主筆丨侯豔

  播講丨姚科

  音頻製作丨李曉東(dong)

  責編丨鬱振一

  視覺丨陳括 張晶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