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江西龍南市:非遺傳承 從活起來到火起來

發布時間:2022-04-12 16:41:00來源: 贛南日報

 

  打造關(guan) 西村和虔心小鎮非遺小鎮,“圍屋之變”亮相2021年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龍南客家山歌受邀參加“一帶一路中泰文化藝術節”“馬來西亞(ya) 沙巴文化藝術節”,龍南客家織帶在第五屆三亞(ya) 國際文博會(hui) 、上海手工造國際博覽會(hui) 等大型活動上展演,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等非遺項目參加央視《綜藝盛典-歡樂(le) 城市派》錄播……近年來,江西省龍南市非遺項目頻頻以新麵貌展現出新活力。

  龍南市擁有7個(ge) 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和2個(ge) 中國曆史文化名村,形成了一係列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截至目前,該市共有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1個(ge) ,省級非遺名錄項目6個(ge) ,市級非遺名錄項目18個(ge) 。市級以上非遺傳(chuan) 承人17個(ge) ,非遺傳(chuan) 播基地3個(ge) ,非遺傳(chuan) 習(xi) 所 9個(ge) 。近年來,龍南根據“保護為(wei) 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chuan) 承發展”的工作方針,通過強陣地、育人才、辦活動等多種方式,積極探索、創新實踐,推動非遺文化在傳(chuan) 承中“活起來”。

  A 強陣地,打造非遺傳(chuan) 承平台

  “不僅(jin) 能欣賞圍屋建築,還能近距離參觀學習(xi) 客家織帶製作、在圍屋裏學唱客家山歌,這種研學還是蠻有意思的。”這是參加過在關(guan) 西新圍舉(ju) 行的研學後,學員們(men) 的普遍評價(jia) 。

  近年來,龍南市以非遺資源為(wei) 基礎,以客家圍屋為(wei) 主線,積極探索“非遺+文旅”發展路徑。該市將非遺保護與(yu) 村落保護、景區建設、村民增收、研學旅遊和旅遊商品等方麵緊密融合,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走進人們(men) 身邊。打造非遺小鎮,正是龍南開展非遺保護與(yu) 傳(chuan) 承的積極嚐試。2021年2月,龍南市關(guan) 西鎮關(guan) 西村入選贛州市第一批非遺小鎮名錄。

  除了非遺小鎮,龍南還采用統一標準規範加快非遺傳(chuan) 習(xi) 所的建設,不僅(jin) 用於(yu)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實物、資料保存,還是每年定期開展傳(chuan) 承活動、培養(yang) 後繼人才固定場所。目前,該市共設立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國家級)、楊村米酒釀造技藝(省級)、龍南客家山歌(省級)等9個(ge) 非遺傳(chuan) 習(xi) 所,累計開展傳(chuan) 承傳(chuan) 播活動350次,受眾(zhong) 達15000人次。

  傳(chuan) 承平台不是一建了之,如何讓陣地不斷發揮作用,一直是龍南思考的問題。為(wei) 此,龍南相關(guan) 部門積極依托現有場所修建非遺展示館,在市文化藝術中心的非遺展示館重點突出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並同時展示了17項其他非遺項目,年均參觀人次15萬(wan) 人次。龍南還積極建設非遺就業(ye) 扶貧工坊,以非遺項目為(wei) 基礎,依托景區、企業(ye) 設立了虔心小鎮、太平堡酒業(ye) 有限公司非遺就業(ye) 工坊,其中虔心小鎮非遺就業(ye) 工坊現已吸收學徒與(yu) 固定員工600多人,為(wei) 當地提供了在家門口的就業(ye) 崗位,增加了當地貧困群眾(zhong) 的工資性收入。

  B 育人才,壯大非遺傳(chuan) 承隊伍

  “目前桃江鄉(xiang) 客家山歌傳(chuan) 習(xi) 所已招收20多名徒弟,形成了老中青少四代梯隊,這種局麵才是有利於(yu) 非遺傳(chuan) 承的。”龍南市桃江鄉(xiang) 文化站站長廖聖星說。

  龍南相關(guan) 部門深知,非遺保護與(yu) 傳(chuan) 承雖不像工廠裏的師父帶徒弟,教會(hui) 了相關(guan) 步驟就能馬上上手,但人才一定是做好非遺工作的關(guan) 鍵要素。為(wei) 此,該市加強非遺人才隊伍建設,成立龍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程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和龍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安排專(zhuan) 職人員從(cong) 事非遺保護工作,每年組織非遺工作人員進行非遺保護與(yu) 傳(chuan) 承的培訓。

  “李師傅,您還有一本證書(shu) 在我們(men) 單位,明天我們(men) 去關(guan) 西走訪時給您帶上。”龍南市文化館組織工作隊在楊村鎮開展新春走訪時,遇到正在楊太圍做事的圍屋營造技藝省級傳(chuan) 承人李明華。每年春節期間開展非遺傳(chuan) 承人走訪慰問活動,是龍南市對各級傳(chuan) 承人開展的人文關(guan) 懷送溫暖行動之一。

  龍南積極做好非遺項目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管理工作,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傳(chuan) 承人名錄。該市建立傳(chuan) 承人考核機製,每年對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進行考核和組織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同時,龍南還通過成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龍南客家山歌協會(hui) 等方式,從(cong) 政策上、資金上鼓勵支持非遺傳(chuan) 承人開展傳(chuan) 承活動,擴大傳(chuan) 承隊伍。

  C 辦活動,豐(feng) 富非遺傳(chuan) 承形式

  “如果說龍南客家山歌隊受邀走出國門參加‘一帶一路中泰文化藝術節’等活動,讓龍南非遺在國際舞台初放光彩,那以龍南圍屋為(wei) 創作母題的‘圍屋之變’亮相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並被國際媒體(ti) 譽為(wei) 本屆最好看五個(ge) 展覽之一,就是讓龍南非遺影響力登上一個(ge) 新的高度。”龍南市文化館館長王瓊介紹。

  龍南在做好非遺保護的同時,注重非遺成果的轉化。不僅(jin) 將龍南非遺借助文博會(hui) 、非遺周等機遇積極展示,還利用傳(chuan) 統節日、“百姓大舞台”“旅遊文化節”等機會(hui) ,開展形式多樣、內(nei) 容豐(feng) 富的非遺展示、演出、知識講座等活動,擴大了龍南非遺國內(nei) 國際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龍南還積極開展非遺進景區、進商圈、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進校園“四進”工作。通過把非遺項目植入風景區、美麗(li) 鄉(xiang) 村、民宿村等地,促進文旅融合;開展非遺產(chan) 品線上線下展銷會(hui) ,讓非遺產(chan) 品麵向市場;組織社區居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舞龍舞獅、客家山歌學唱等文娛節目,豐(feng) 富群眾(zhong) 生活;將龍南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與(yu) 校園文化有機結合,做到非遺傳(chuan) 承從(cong) 娃娃抓起。

  據了解,龍南市已完成對全市非遺的全麵普查,基本摸清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起源、延續、發展、分布和保存現狀等情況,並及時整理建立起了《龍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工作檔案》。目前共收集民間文學500多個(ge) ,龍南山歌2000多首,調查收集婚、嫁、娶、喪(sang) 等人生禮俗習(xi) 俗20多種(類),民間美術20多種,傳(chuan) 統手工技藝50多種,拍攝《贛南客家圍屋習(xi) 俗》《香火龍》《楊村龍舟賽》等題材的錄像資料近500分鍾、民俗照片數千張。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