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老許”補位

發布時間:2022-04-13 15:4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在現場】

  開欄的話

  新聞現場就是記者的“戰場”。

  在現場,腳下的土地會(hui) 讓信息采集更加真實可靠,因為(wei) 少了一些“紙上得來”;在現場,眼前的景物會(hui) 讓心靈感受更加細膩豐(feng) 富,因為(wei) 去了一點“浮雲(yun) 遮眼”;在現場,腦中的思索會(hui) 讓認知維度更加清晰準確,因為(wei) 有了一泓“源頭活水”;在現場,筆下的表述讓事實呈現更加生動真誠,因為(wei) 添了一種“興(xing) 酣落筆”……

  在現場采寫(xie) 出的新聞,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會(hui) 成為(wei) “舊事”,但,這樣的新聞不會(hui) 是易碎品,它將沉澱成這個(ge) 偉(wei) 大時代的壯麗(li) 史詩!

  從(cong) 今天起,光明日報開設《我在現場》專(zhuan) 欄,讓我們(men) 和作者一起走進正在發生的新聞現場。

  光明日報上海4月12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章正 任鵬 顏維琦

  4月12日。日頭剛起,上海市郊奉賢區,青村鎮吳房村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王玉詩紅著雙眼,拿著藥盒,揣上塑料袋,準備到醫院給村民取藥。走到私家車旁,剛要拉門,一隻手攔在了車把手上。

  “儂(nong) 眼睛都紅的,沒休息好呀!我來開車,儂(nong) 路上睡會(hui) 兒(er) 。”一個(ge) 聲音不由分說。

  扭頭一看,是來村裏“下沉”的幹部許秀明。王玉詩心裏湧上一股暖流。“這是為(wei) 了讓我能輕鬆一點啊!”她鼻子一酸,淚水在眼眶裏打轉。

  “我很心疼這幫‘戰友’,你看,她後備廂裏從(cong) ‘滑雪衫到T恤衫’……3月3號村裏出現確診病例以來,村幹部們(men) 都一個(ge) 多月沒回家了。”許秀明說。

  這些天,上海疫情防控最吃勁。各街鎮村居的一線工作者承受著巨大壓力。辦公室裏支個(ge) 行軍(jun) 床、打個(ge) 地鋪,有時一天隻能睡兩(liang) 三個(ge) 小時。疫情瞬息萬(wan) 變,突發成了常態,他們(men) 直麵矛盾和問題,難免身心疲憊……

  當務之急,緩解一線壓力!

  3月28日淩晨,奉賢區委統戰部副部長許秀明,連夜馳援“結對村”,當起了“村幹部”。

  很快,難題來了——全村1300多人做核酸檢測,怎樣才能安全、有序又高效?

  “老許可幫了大忙!帶著我們(men) 重新梳理流程,早上五點起床準備,六點半分類通知村組,不僅(jin) 做到人員不聚集,而且嚴(yan) 格按照兩(liang) 米以上間距排隊檢測。”吳房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秦瑛直誇老許有辦法。

  奉賢區要求,“機關(guan) 幹部頂崗一天、村居幹部休整一天”,而許秀明“下沉”吳房村已經半個(ge) 多月。像許秀明這樣的“下沉”機關(guan) 幹部,在該村所在的青村鎮就有26人,哪裏有需要,就在哪裏“補位”。

  機關(guan) 幹部“下沉”,“頂崗”村幹部,讓持續戰鬥在一線的同誌能喘口氣,歇一歇。

  “困難是暫時的,大家一起熬一熬就好了。”許秀明說。

  此時此刻,麵對上海疫情防控嚴(yan) 峻複雜的形勢,共產(chan) 黨(dang) 員們(men) 挺身而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1.5萬(wan) 名黨(dang) 員戰鬥在第一線……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