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再出實招
多部門發文打擊種業(ye) 假冒偽(wei) 劣套牌侵權行為(wei) ——
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再出實招
日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保護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打擊假冒偽(wei) 劣套牌侵權營造種業(ye) 振興(xing) 良好環境的指導意見》。業(ye) 內(nei) 認為(wei) ,文件的出台有利於(yu) 激發育種原始創新活力、調動企業(ye) 創新投入積極性,對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義(yi) 。
種子是糧食安全的基礎。近年來,我國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支撐糧食增產(chan) 豐(feng) 收。目前水稻、玉米、小麥等主導品種中,70%以上是保護品種。與(yu) 此同時,加大保護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也越來越迫切。
種業(ye) 侵權違法問題之所以長期存在,一是因為(wei) 在利益驅使下,不法分子存在僥(jiao) 幸心理;二是因為(wei) 體(ti) 製機製不夠健全,保護手段不夠多、不夠硬,特別是種子侵權取證難、執法難,違法成本低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業(ye) 管理司副司長楊海生表示,文件從(cong) 完善立法、強化司法、嚴(yan) 格執法、技術標準、社會(hui) 監督五方麵提出具體(ti) 措施,夯實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製度基礎。
針對種業(ye) 侵權案件追溯難、取證難、查處難、震懾弱等問題,《意見》強調要加強司法保護,推進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有效銜接。記者了解到,多部門將積極運用涉及植物新品種、專(zhuan) 利的民事及行政案件集中管轄機製,打破地方保護主義(yi) ,提高保護專(zhuan) 業(ye) 化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機製,聯合開展重大案件督查督辦。聯合公布一批有資質的種子檢測機構名單,建立健全損失認定和涉案物品保管、處置機製。降低維權難度和成本,充分利用舉(ju) 證責任轉移等製度規定,提高侵權代價(jia) 。
嚴(yan) 格品種管理是加強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重要手段。楊海生介紹,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已發布實施了新修訂的國家級水稻、玉米品種審定標準,提高了DNA指紋差異位點數、產(chan) 量指標和抗性指標,適時推進大豆、小麥、棉花等品種審定標準修訂。
打擊假冒偽(wei) 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wei) 是農(nong) 業(ye) 行政執法的重要任務。楊海生表示,將持續開展種業(ye) 監管執法年活動。堅持常態化專(zhuan) 項整治,突出重要品種、重點環節和關(guan) 鍵時節,加強種子企業(ye) 和市場檢查,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強化製種基地監管,持續保持嚴(yan) 查嚴(yan) 打高壓態勢。加強種畜禽生產(chan) 經營許可管理和質量檢測,強化畜禽遺傳(chuan) 物質監管。針對近年來利用電商網絡平台銷售假冒偽(wei) 劣種子的違法行為(wei) ,《意見》要求創新監管方式,加快建立分工明確、處置及時、協同聯動的工作機製,狠抓電商網絡銷售種子監管。
專(zhuan) 家認為(wei) ,伴隨新修訂的種子法實施,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行政等手段,推行全鏈條、全流程監管,對假冒偽(wei) 劣、套牌侵權等問題重拳出擊,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jia) 。(記者喬(qiao) 金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