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 建立市場標杆
原標題:培育更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中小企業(ye) 是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也是推動社會(hui) 創新和創造大量就業(ye) 的積極要素。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ye) 成長為(wei) 創新重要發源地”“推動中小企業(ye) 提升專(zhuan) 業(ye) 化優(you) 勢,培育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
“專(zhuan) 精特新”是指企業(ye) 具有專(zhuan) 業(ye) 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發展特征。與(yu) 其類似,德國著名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曾提出“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的概念,指那些不為(wei) 公眾(zhong) 所熟知,但在某一細分領域或行業(ye)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小企業(ye) 。
引導和推動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第一,有助於(yu) 激發企業(ye) 創新活力。“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專(zhuan) 注於(yu) 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掌握一定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好。大力發展“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有助於(yu) 示範引領廣大中小企業(ye) 創新轉型,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提高核心競爭(zheng) 力和發展的主動權。例如,全球氣彈簧市場的領導者斯泰必魯斯曾成功改變了行業(ye) 風向標。一年之內(nei) ,全球競爭(zheng) 對手都開始對標斯泰必魯斯,在推介自己的產(chan) 品時會(hui) 說“我們(men) 的產(chan) 品質量與(yu) 斯泰必魯斯一樣好”。類似地,許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都在世界範圍內(nei) 建立起各自市場的標杆。
第二,有助於(yu) 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多數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的關(guan) 鍵環節,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固鏈、補鏈、強鏈起到強有力的助推作用。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有助於(yu) 完善產(chan) 業(ye) 生態,解決(ju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關(guan) 鍵環節和重要產(chan) 品設備的“補短板”問題。例如,由德國貝洱公司、海拉公司和法國彼歐公司等汽車供應商一同組建的HBPO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集汽車前端模塊研發、組裝機物流於(yu) 一體(ti) 的係統集成商。這一創新係統打通了照明技術、散熱技術、氣體(ti) 動力學、行人保護以及碰撞管理技術上的功能連接,在提高客戶效用的同時,通過簡化流程降低了成本。HBPO公司創建於(yu) 2004年,7年後就以440萬(wan) 套模塊部件的產(chan) 量實現了超過10億(yi) 歐元的銷售額。
第三,有助於(yu) 加快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大力發展“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發揮這些企業(ye) 在知識產(chan) 權創造運用方麵的積極作用,有助於(yu) 推動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和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實現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躍升。例如,愛納康是世界上擁有風能生產(chan) 領域最多專(zhuan) 利的企業(ye) ,世界領先的風力發電機企業(ye) 維斯塔斯以及西門子、通用電氣等都要依賴愛納康的技術許可。與(yu) 許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一樣,愛納康在解決(jue) 技術問題時另辟蹊徑,其風能發電設備不使用變速箱,這意味著更短的起動時間、更低的故障率和損耗。愛納康的產(chan) 品也為(wei) 風能發電領域技術發展開辟了新思路。
目前,中國已培育了三批4762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帶動各地培育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4萬(wan) 多家,入庫培育的企業(ye) 11萬(wan) 多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超五成研發投入在1000萬(wan) 元以上,超六成屬於(yu) 工業(ye) 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行業(ye) 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細分市場首位。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有300餘(yu) 家已掛牌上市,企業(ye) 研發人員占比基本達到25%,平均研發強度超過7%。
未來,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服務和支持。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北京證券交易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作用,加大國家中小企業(ye) 發展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政策引導,帶動社會(hui) 資本擴大中小企業(ye) 直接融資規模;進一步向“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開放技術、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促進更多企業(ye) 融入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
(楊東(dong) 日 作者為(wei) 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中小企業(ye) 研究所所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