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涓泉歸海 大道同行

發布時間:2022-04-19 10:58:00來源: 光明網

 

  《向北方》綜合運用豐(feng) 富史料,通過檔案文獻和“親(qin) 曆、親(qin) 見、親(qin) 聞”回憶相結合的手法,生動講述了民主人士加入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過程,對他們(men) 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細節進行了深入挖掘。

  1948年4月,中共中央發出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號召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hui) 議,籌建民主聯合政府。各民主黨(dang) 派、各階層代表人士熱烈響應,但也有很多人滯留在香港、上海等地,需要組織他們(men) 北上前往解放區。在當時的情況下,民主人士必須突破層層封鎖,難度之大、風險之高,可以想象。經過毛澤東(dong) 、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同誌的運籌帷幄、周密部署,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香港工委從(cong) 1948年8月至1949年9月組織護送民主人士北上達20多次。沈鈞儒、李濟深、張瀾、黃炎培、章伯鈞等350多人,加上黨(dang) 內(nei) 幹部共1000多人,輾轉到達北平,為(wei) 新政協會(hui) 議的召開提供了重要保證。由中國政協文史館李紅梅、劉仰東(dong) 撰寫(xie) 的《向北方》一書(shu) 生動、真實、全麵地描寫(xie) 了這段不同尋常的曆史。

  “文章合為(wei) 時而著,歌詩合為(wei) 事而作。”所謂“為(wei) 時”“為(wei) 事”,就是要發時代之先聲,在時代發展中有所作為(wei) 。《向北方》一書(shu) 主題鮮明又飽含細節,能夠幫助推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常態化長效化。作為(wei) 一部非虛構作品,作者爬羅剔抉、鉤沉梳理,呈現了新中國建立過程中的獨特一幕。當年,人民解放軍(jun) 南下,如紅色鐵流追殲國民黨(dang) 殘餘(yu) 部隊;同時一批批民主人士北上,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組織安排下,成功地從(cong) 香港經煙台、天津、大連等地匯聚一堂,協商建立新中國。他們(men) 猶如一條條初春的溪流,在香港等地醞釀,向著解放區匯聚,涓泉歸海,大道同行。

  民主人士秘密北上,這件事情本身意義(yi) 重大,其嚴(yan) 密的組織工作、曲折複雜的護送過程,則富有傳(chuan) 奇色彩。作者充分利用中國政協文史館的豐(feng) 富資料,將這段曆史詳細地複原出來。比如書(shu) 中提到毛澤東(dong) 、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同誌對邀請名單的反複討論修改,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各界人士的堅定決(jue) 心。同時,該書(shu) 深入挖掘民主人士北上時遭遇的各種困難、危險及其前後心路曆程的變化,比如筆酣墨飽地描寫(xie) 李濟深、黃炎培北上一波三折的情節,具有較強感染力。

  各民主黨(dang) 派在響應中共中央“五一口號”北上解放區的過程中,接受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並順利召開了新政協籌備會(hui) 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職權,為(wei) 新中國誕生作了全麵準備。該書(shu) 用大量曆史細節,以細致入微的精彩描述,記錄了新型政黨(dang) 製度形成的過程,反映了曆史大潮的湧動。

  真實且生動是該書(shu) 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向北方》綜合運用豐(feng) 富史料,通過檔案文獻和“親(qin) 曆、親(qin) 見、親(qin) 聞”回憶相結合的手法,生動講述了民主人士加入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過程,對他們(men) 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細節進行了深入挖掘,對一些標誌性事件、人物和曆程把握得較為(wei) 準確和充分。為(wei) 了確認從(cong) 香港北上的政協代表和候補代表的人數,兩(liang) 位作者搜集了大量北上者、北上行動的組織者以及當事人親(qin) 友撰寫(xie) 的日記、回憶錄等,得出這一結論:至少有177人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這些信息為(wei) 敘事提供了豐(feng) 富紮實的史料基礎。在確保真實性的前提下,該書(shu) 格外注重人物形象的飽滿、敘事的變化和語言的生動。比如在“楔子”部分交代民主人士北上的緣由和結果,采用倒敘方式詳述北上曆程,設置懸念。全書(shu) 語言明白曉暢,富有情感張力,讀來每每令人動容。

  《向北方》一書(shu) 所記敘的中共中央組織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區的這段重要曆史,展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高超的政治智慧、強大的凝聚力和組織能力,謳歌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與(yu) 民主人士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精神風采和光榮傳(chuan) 統。該書(shu) 在出版後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中國好書(shu) ”“書(shu) 映百年偉(wei) 業(ye) ”等書(shu) 單,受到不少讀者的關(guan) 注。

  (作者:李忠傑,係原中央黨(dang) 史研究室副主任)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