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是時候讓知網感受來自市場淘汰的力量
【閱讀提示】中科院也受不了知網的漲價(jia) ?沒那麽(me) 簡單!
光明網評論員:中文文獻數據庫知網又一次引來全社會(hui) 關(guan) 注。
近日,一則落款為(wei) 中國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的郵件在網上流傳(chuan) 。該郵件指責知網近“千萬(wan) 級別”的續訂費用和“苛刻”的續訂條件,並表示因談判無法達成一致,目前中國知網已暫停中國科學院對CNKI數據庫的使用權限。中科院圖書(shu) 館處某位負責落實此事的老師向媒體(ti) 證實此事屬實。
近些年來,知網因高昂的訂購使用費用備受爭(zheng) 議。除了中科院,包括北京大學、武漢理工、太原理工等“雙一流”高校都曾因知網漲價(jia) 、訂購使用費高昂而停用過知網。與(yu) 動輒千萬(wan) 的高昂使用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知網並未給予學術產(chan) 品生產(chan) 者應有的尊重。價(jia) 格極低的版權使用費,論文作者本人知網下載需要付費,以及諸如此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百餘(yu) 篇論文被擅自收錄未收到任何稿費。
此種表現下的知網,幾乎操控了學術資源市場,形成了一種事實上的壟斷,且早已不再承擔文獻數據庫應有的公益性責任。既是市場行為(wei) ,為(wei) 什麽(me) 沒有機製能夠保障買(mai) 賣雙方進行合理博弈。除了早年間國內(nei) 知識產(chan) 權保護機製不夠完善,侵權方的違法成本較低,人們(men) 普遍存在知識產(chan) 權意識較弱等問題外,也應看到學術產(chan) 品主要生產(chan) 方並未聯合起來“對抗”知網。
學術資源理應分享與(yu) 共享,這是現代教育的一種普遍共識。北大和清華能夠互選本科課程、互認學分就是這一共識的最基礎實踐。對這一共識更深次的實踐,則是在某一地域內(nei) ,形成製度化機製,來保障任何形式的學術活動不再受校際限製,學術參與(yu) 者可以在此機製下自由地、有保障地、受尊重地獲取任何學術資源,互通有無。當然,在這樣的機製下,也需承擔符合市場規律的使用成本。
從(cong) 這一角度出發,知網實際上正是這一共識之下的產(chan) 物。知網本身是一個(ge) 成功的中文文獻數據庫,在學術資源市場上的地位不可撼動。這從(cong) 國內(nei) 幾乎所有高校、圖書(shu) 館、科研院所都會(hui) 購買(mai) 知網服務就可看出。隻不過,高校、科研院所等學術產(chan) 品的主要生產(chan) 方在獲得了這種便利之後,並沒有抱團聯合起來維護好本應屬於(yu) 自己的權利,從(cong) 而形成了當下無法與(yu) 知網平等對話的吊詭局麵,甚至還讓知網敢於(yu) 不懼用戶退訂而肆意漲價(jia) 。
因此,作為(wei) 學術產(chan) 品主要生產(chan) 方的各高校、圖書(shu) 館、科研院所要做的就是聯合起來,打破來自知網的學術資源壟斷。高校信息化建設已開展多年,這意味著高校與(yu) 高校之間是可以直接進行信息聯通,共享學術資源,而不必非要通過知網。這一過程當然需要耗費精力和財力,但成本顯然遠低於(yu) 知網動輒千萬(wan) 的訂購費用。讓學術資源市場的競爭(zheng) 對手多起來、實力強起來,知網也就能夠感受到來自市場淘汰的力量而盡早作出改變。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