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貼近新需求
【財經論語】
作者:姚亞(ya) 奇
走進某些醫院,有這樣一群不一樣的身影在忙碌著,他們(men) 陪伴著老人掛號、排隊候診、取藥,有的還在就診時提前與(yu) 醫生溝通,撥通視頻,讓醫生與(yu) 不能來到現場的病人親(qin) 屬溝通病情。在最近一段時期,這些在病人身邊跑腿幫忙的職業(ye) 陪診員,受到了公眾(zhong) 的廣泛關(guan) 注。
作為(wei) 一種新興(xing) 職業(ye) ,陪診員滿足了當下許多人群多樣化的就診需求。不少子女工作忙,或者在外地工作,不能陪伴父母就診;有的病人異地就醫,不熟悉就診流程、醫院環境;一些獨居青年,在生病獨自就醫時有著強烈的孤獨感……職業(ye) 陪診員的出現不僅(jin) 幫他們(men) 解決(jue) 了“看病難”的實際問題,也為(wei) 很多人傳(chuan) 遞了溫情和關(guan) 愛,提供了心理慰藉。
當下,新經濟不斷發展、創業(ye) 氛圍自由活躍、人們(men) 的消費需求更為(wei) 多元,推動了更加細化的產(chan) 業(ye) 業(ye) 態不斷湧現以及眾(zhong) 多新職業(ye) 的產(chan) 生。近年來,奶茶、果蔬飲料等新式飲品受到很多年輕人喜愛,“調飲師”適應了人們(men) 的消費新需求,也帶動了茶葉、奶類及果蔬等產(chan) 業(ye) 的發展;隨著服務機器人廣泛應用在醫療、餐飲、教育、娛樂(le) 、物流、安防巡檢等領域,“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成為(wei) 推動服務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人才支撐;隨著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負責碳排放規劃、核算、核查和評估等工作的“碳排放管理員”將在碳排放管理、交易等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去年3月,人社部等部門發布了18個(ge) 新職業(ye) 信息,包括集成電路工程技術人員、公司金融顧問、二手車經紀人、調飲師、食品安全管理師、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碳排放管理員、智能硬件裝調員等。這是自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頒布以來,人社部等部門第四次向社會(hui) 發布新職業(ye) ,四個(ge) 批次新職業(ye) 共計56個(ge) 。成為(wei) 被認定的新職業(ye) 後,其職業(ye) 等級鑒定、職業(ye) 發展與(yu) 晉升、從(cong) 業(ye) 者勞動關(guan) 係與(yu) 社會(hui) 保障等方麵會(hui) 得到更多完善和製度保障。
不管是被人們(men) 熟知的網約配送員、電子競技員,還是剛進入大眾(zhong) 視野的社群健康助理員、人工智能訓練師等,新職業(ye) 為(wei) 人們(men) 提供了更多樣的就業(ye) 選擇、更廣闊的就業(ye) 空間,也吸納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功就業(ye) 。
推動新職業(ye) 更好更快發展,發揮好就業(ye) “蓄水池”作用,還需要對各類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時,加大對從(cong) 業(ye) 人員的社會(hui) 保障和培訓力度。
當下市場發展變化速度快,新職業(ye) 數量以強勁勢頭蜂擁而出,許多新職業(ye) 由於(yu) 出現時間短,在社會(hui) 影響程度、勞動力市場需求、區域分布廣泛程度、職業(ye) 組織化程度等方麵還有待認定,因此相關(guan) 管理標準、製度保障等還不能及時跟進。像目前發展熱度較高的陪診行業(ye) ,其服務流程還沒有細化的標準,對陪診員也沒有相關(guan) 執業(ye) 要求。如何保障此類行業(ye) 健康有序發展,在社保、納稅等方麵做好有效銜接,出台更完善的法律法規和製度保障,還需要行業(ye) 內(nei) 部、相關(guan) 部門予以更多關(guan) 注和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