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讀書自覺應從教師開始
【文化評析】
作者:朱生營(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與(yu) 教師培訓學院院長)
教師在古代被尊稱為(wei) “先生”,先生之所以成為(wei) 社會(hui) 的尊者,不在於(yu) 爵位,而在於(yu) 德行與(yu) 才識。要做一個(ge) 受人尊敬的“先生”,一方麵要砥礪道德,另一方麵更要飽學詩書(shu) 。陶淵明刻畫了一個(ge) “好讀書(shu) ,不求甚解”的五柳先生的形象,為(wei) “先生”和讀書(shu) 之間的關(guan) 係定下了恒久不變的基調,而朱熹也說“為(wei) 學之道,莫先於(yu) 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yu) 讀書(shu) ”。在第27個(ge) “世界讀書(shu) 日”即將到來之時,這些古訓尤其應該長思。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有各級各類專(zhuan) 任教師1844萬(wan) ,每個(ge) 學校也都有自己的圖書(shu) 館或圖書(shu) 室,無論從(cong) 職業(ye) 需要還是從(cong) 條件保障來看,教師都應該是讀書(shu) 的主力軍(jun) ,是讀書(shu) 的重要推動力量。但實際上,廣大教師尤其是基礎教育教師的閱讀情況卻並不很樂(le) 觀。2021年某教育雜誌社做的一項教師隨機調查顯示,從(cong) 讀書(shu) 頻率來看,每天都讀的占30.62%,一周讀兩(liang) 三次的占40.68%,想起來才翻翻的占25.46%;從(cong) 每天讀書(shu) 時長來看,81.28%的教師每天讀書(shu) 時長不足1小時;從(cong) 讀書(shu) 規劃來看,46.3%的教師表示“偶爾有,但不怎麽(me) 執行”,有詳盡的讀書(shu) 規劃並能嚴(yan) 格執行的僅(jin) 占8.08%;在被問到影響閱讀的主要因素的時候,有72.23%的教師選擇了“工作負擔重,沒時間讀書(shu) ”。
上述調查結果可以說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雖然部分地方因為(wei) 某些傑出的教師閱讀推廣人的努力,或者校長名師的示範,教師閱讀有規劃地向更廣和更深方向發展,但是多數地方的教師閱讀還是屬於(yu) 零散和自發狀態。以教師職後培訓為(wei) 例,無論是專(zhuan) 門的脫產(chan) 培訓還是在崗的工作之餘(yu) 的各類大小培訓,多是各種專(zhuan) 家講座,或是滿堂灌——聽著感動回去不動,或者是滿足於(yu) 個(ge) 別技能、某種竅門——培訓工具化味道濃厚。真正讓教師們(men) 慢下來、細細研讀一些必讀的經典、尋找書(shu) 裏書(shu) 外誌同道合真正共鳴的那種培訓卻少之又少。
我國的教師培訓經過“國培計劃”以來的跨越式發展,也已經慢慢地悟出了教師發展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大水漫灌,而是要圍繞“定向培養(yang) ”和“精準培訓”發力。而無論是培養(yang) 還是培訓,都要師生共同涵養(yang) 砥礪、共同吸收借鑒品讀人類文明的優(you) 秀成果。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重拾讀書(shu) 之於(yu) 教師發展的重要作用,重新讓教師變成一個(ge) “好讀書(shu) ”的讀書(shu) 人。通過師友引領、氛圍熏陶、提供支撐服務,用形式多樣的閱讀,激發教師自主學習(xi) 、自主發展的內(nei) 驅力。如在北京師範大學近年來舉(ju) 辦的許多教師培訓中,教師閱讀目前已經成為(wei) 教師培訓的重要環節。在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基地(北京師範大學)的教師培訓中,通過中華經典閱讀,汲取中華文化師道精華,進而涵養(yang) 師德師風已經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影響改變了許多教師的人生旅程。
教師培訓是推動教師發展的重要途徑,讓教師們(men) 以書(shu) 為(wei) 友,實現自主發展,找到教師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應先自教師培訓始。讓教師培訓更具有書(shu) 香味道,讓教師在書(shu) 香的浸潤滋養(yang) 中揚帆遠航,培養(yang) 出更多新時代的“大先生”,是從(cong) 深層推動教育前行的長遠之舉(j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