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放休假製度
空餘(yu) 的時間是人們(men) 進行休閑活動的基本前提。就如現代社會(hui) 中有很多法定節假日一樣,古代也有類似完善的休假製度。古代的官方休假時間可分為(wei) 三類:一是各種節日,如一些傳(chuan) 統的宗教、祭祀和民俗類節日;二是假日,即法定休息日;三是臨(lin) 時性假日。但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的放休假製度,主要針對的是官僚階層,且並沒有被嚴(yan) 格執行,對於(yu) 農(nong) 民、手工業(ye) 者及商人來說,其作息並無定例,有些勞動者終年勞作,長年無休。
節慶假日
古代的重要日子,如元日、元宵節、端午節、清明節、夏至、伏日、中秋節、臘日、冬至等,都要放假休息。如元宵節起源於(yu) 西漢文帝時期,漢代放一天假,唐代放三天假,宋代放五天假,到了明代放十天假。民間認為(wei) 伏日有鬼出行,不便外出,“伏日萬(wan) 鬼行,故盡日閉,不幹它事”,所以隻能放假休息。冬至是陰陽二氣轉換的時節,要以靜養(yang) 為(wei) 主,“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ti) ,百官絕事,不聽政”,也要放假休息。
法定假日
官員的法定作息製度稱為(wei) “休沐”,這一製度起源於(yu) 西漢:“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沐,最早的意思是洗頭發,後來泛指洗浴、洗滌,這裏指代的是休息。唐代把五日休沐改為(wei) 十日休沐,也就是旬休,“九日馳驅一日閑”,工作九天休息一天。上、中、下旬各休息一天,這三天分別叫作上浣、中浣、下浣。為(wei) 何唐代較之漢代假日有所減少?因為(wei) 漢代官員一般住在官署內(nei) ,而不是住在家裏,辦公時間就比較充裕,所以可以五日回家休沐一次。唐代之後,官員一般就住在家裏,來回上班,效率降低,休息時間也隨之減少。明清時期官方假日在旬休基礎上又進一步減少,一方麵是因為(wei) 政務增加,另一方麵也是皇帝加強集權的一種體(ti) 現。
有些官員會(hui) 在假日中勞作,如東(dong) 漢時的尚子平,“為(wei) 縣功曹,休歸,自入山擔薪,賣以供食飲”。大概是做官收入不高,就在休息日上山砍柴,以貼補家用。也有人在這天加班,以處理未完成的公務。漢成帝時,有位任“賊曹掾”,也就是掌管查捕盜賊之事的官員張扶,就在休息日加班,“獨不肯休,坐曹治事”,可謂勤政的典範。但也有人在休息日遊戲玩樂(le) ,瀟灑度日。
臨(lin) 時假日
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皇帝誕辰,也會(hui) 放假幾天,以示慶賀。唐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定為(wei) “千秋節”,放假三天。此後的帝王多沿襲這種做法,在生日時給官民放假。唐代尊奉老子,把老子誕辰稱為(wei) “降聖節”,放假一天。還有一些忌日,也是上下“廢務”,不上班。家庭成員中,近親(qin) 的婚喪(sang) ,官方規定可以回家休假。如父母去世,必須丁憂去職,服喪(sang) 三年,如果是軍(jun) 職,則為(wei) 一百天;離開父母三千裏之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定省假(不包括路上的時間),父母在五百裏之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定省假;兒(er) 子行冠禮(即成年禮),有三天假期;兒(er) 女婚禮,有九天假期;受業(ye) 老師去世,有三天假期,等等。這些臨(lin) 時性的假期,有些是許多朝代一貫的製度,有的隻是某個(ge) 時期的規定,這些假期多涉及政治管理、家庭關(guan) 係以及個(ge) 人交往等因素,算是古代官員們(men) 的特別福利。
星期製的引入
隨著近代中西之間的交流,中國人注意到了西方的星期製。許多人對此表示讚同,認為(wei) 一則可以勞逸結合,利於(yu) 養(yang) 生;一則可“中西一律”,符合世界通例。但也有抵製者,他們(men) 認為(wei) 中國人遵從(cong) 西俗,有違傳(chuan) 統,且不符合中國人的生活習(xi) 慣。而且星期製有宗教的根源,更是讓人無法接受。如張之洞就曾規定兩(liang) 湖書(shu) 院的學生,隻能按原來的慣例休息,不能采用星期製。
1902年,清政府開始全麵推行星期製,之後星期製逐漸成為(wei) 中國人新的作息製度。在城市中,星期天成為(wei) 人們(men) 最重要的休閑時間,多種娛樂(le) 項目也多在星期天進行。星期製的引入,更為(wei) 重要的意義(yi) 是改變了中國人,尤其是勞動階層的生活觀念。中國是傳(chuan) 統的農(nong) 業(ye) 國家,在古代社會(hui) 中,由於(yu) 技術和工具落後,農(nong) 業(ye) 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由此也逐漸形成了多勞動少休息的作息方式,勤勞一直被視為(wei) 中國人的傳(chuan) 統美德。純粹的娛樂(le) 消遣,一直被中國人看作是不務正業(ye) 。現代作息觀念讓普通人意識到張弛有度、勞逸結合的重要性,通過休息娛樂(le) 來恢複體(ti) 力和精力,從(cong) 而讓工作更有效率。如梁啟超所說,中國人雖然投入了很多時間去工作,但效率反而不如善於(yu) 休息的西方人,梁啟超把星期製及作息安排,看作是影響中西文化強弱的關(guan) 鍵因素,雖有誇大之嫌,但也不無道理。
(作者:王宏超,係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