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奮鬥青春路 | 他與土地真誠對話 為“中國碗”裝“中國糧”貢獻力量

發布時間:2022-05-05 13:54: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在今年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當中,有這樣一位科研工作者——周雷,他紮根廣闊田野揮灑青春汗水,10多年來在水稻遺傳(chuan) 育種與(yu) 應用研究領域不斷攻堅克難,取得了一個(ge) 個(ge) 重大突破。他和團隊用科研人特有的方式與(yu) 土地真誠對話,為(wei)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貢獻著青春力量。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在湖北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的水稻試驗田,周雷和團隊正在對新一批2000多株秧苗的長勢情況進行檢查與(yu) 記錄,從(cong) 中選育新品種。

  周雷出生在農(nong) 村,對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少年時期目睹鄉(xiang) 親(qin) 們(men) 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傳(chuan) 統的耕種方式、自然災害的侵襲,有的農(nong) 戶一年到頭白忙活,從(cong) 那時起他就立誌要用科技的力量改變農(nong) 業(ye) 落後的麵貌。2009年,周雷從(cong)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作物遺傳(chuan) 育種博士畢業(ye) 後回到家鄉(xiang) ,就把“實驗室搬進了稻田”,潛心做起了水稻遺傳(chuan) 育種與(yu) 應用研究。如何“端好我們(men) 中國人的飯碗,保障糧食安全”,是他一心鑽研的攻關(guan) 方向。

  種業(ye) 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chan) 業(ye) ,水稻良種是水稻產(chan) 業(ye) 的“芯片”。稻種生根、秧苗生長、抽穗揚花…….一棵水稻就是一個(ge) 時鍾,每個(ge) 育種的關(guan) 鍵節點都是“集結號”。為(wei) 了培育出高產(chan) 優(you) 質的良種,他和團隊每年超過300天“泡”在實驗室和田間地頭,在一次次失敗中,理清頭緒、推倒重來,隻為(wei) 培育出高產(chan) 良種。

  以袁隆平先生、張啟發院士等老一輩科學家為(wei) 榜樣,周雷和團隊在過去的10多年步履不停,攻克了水稻耐冷基因克隆、秈稻花藥培養(yang) 力低下等多項“卡脖子”難題,還首次提出了“一加一減兩(liang) 替三增”水稻花藥培養(yang) 核心技術,解決(jue) 國內(nei) 傳(chuan) 統育種技術靶向性差、周期長、效率低等技術堵點,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作為(wei) 湖北省科技特派員,周雷還對口幫扶21個(ge) 村和30多家企業(ye) 發展優(you) 質水稻種植。這片綠油油的水稻田,就是周雷團隊從(cong) 2011年開始培育的水稻新品種“華夏香絲(si) ”。每次示範新品種、新技術,周雷總是隔三岔五往農(nong) 戶地裏跑,仔細查看秧苗長勢,指導種植技術。

  幾年來,周雷推薦的濃香型等高產(chan) 新品種得到不少糧食企業(ye) 和農(nong) 戶們(men) 的青睞,企業(ye) 願意推廣,農(nong) 民喜歡種植,還能夠增收致富。今年,一些農(nong) 戶還計劃擴大種植規模。

  目前,周雷和團隊已經培育出了16個(ge) 水稻新品種,破解了鄂稻高產(chan) 不優(you) 質難題,科研成果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授權發明專(zhuan) 利20餘(yu) 項。如今,他和團隊繼續向超高產(chan) 和特優(you) 質水稻品種研究方向發起攻關(guan) 。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