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使命”珠峰科考進入“衝頂時刻” 有哪些任務?
“巔峰使命”珠峰科考進入“衝(chong) 頂時刻” 峰頂科考有哪些任務?一起了解→
今天,“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將開啟“衝(chong) 頂時刻”。12名科考登頂隊員將在峰頂與(yu) 珠峰大本營前方指揮部協同作戰,共同完成最關(guan) 鍵、也最具挑戰性的峰頂科考綜合任務。包括在海拔8800米架設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首次在地球之巔利用高精度雷達測量冰雪厚度、采集冰雪樣,和人體(ti) 極高海拔適應機製實驗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起開展了超過6次的珠峰科考活動,包括70年代我國開展了第一次大規模的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
“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今年4月28日全麵啟動,共有5個(ge) 科考分隊16支科考小組270多名科考隊員參加,這是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以來學科覆蓋麵最廣、參加科考隊員最多、采用的儀(yi) 器設備最先進的綜合性科考,是人類在珠峰地區開展極高海拔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一次壯舉(ju) 。
今天淩晨3點,由於(yu) 1名科考登頂隊員手部凍傷(shang) ,留在了海拔8300米,其餘(yu) 12名科考登頂隊員已從(cong) 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預計9點左右抵達8800米架設氣象站,展開係列科考任務。
峰頂科考有哪些任務
這12名科考登頂隊員抵達峰頂後,他們(men) 究竟有哪些科考任務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5月4日早上,這12名科考登頂隊員登頂後,將分成三個(ge) 組同時完成三項任務。包括在8800米架設全球海拔最高的氣象站、用高精度雷達測量冰雪厚度以及進行人體(ti) 極高海拔適應機製實驗等。登頂在即,在大本營的科考團隊也十分關(guan) 注,通過對講互動交流。
2022年5月3日中午 5200米大本營與(yu) 科考登頂隊員對話:
科考登頂小組後方指揮人員 次仁桑珠:紮隊,你預計幾點到8300米。
“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頂科考小組副組長紮平:我們(men) 可能下午六七點到8300米,現在在7790米要加點東(dong) 西。然後再往上出發。
科考登頂小組後方指揮人員次仁桑珠:好的,辛苦。注意安全,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保護度一定要做好。等你們(men) 到達8300米的消息。
在開啟科考衝(chong) 頂行動的路上,科考登頂人員沿途對已架設好的海拔7028米、7790米、8300米的自動氣象站進行檢查調試。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項目研究員趙華標:目前難度一個(ge) 是安裝的時間,因為(wei) 高海拔待的時間不能太久,因為(wei) 他們(men) 是一個(ge) 氧氣的用量,體(ti) 力就是讓他們(men) 快速安裝好。第二個(ge) 就是能否就在安裝好之後,第一時間把數據傳(chuan) 回來,因為(wei) 如果出了問題之後是不好進行解決(jue) 的。
探測峰頂冰雪的厚度也是本次科考的重點和難點。登頂隊員所帶的設備主要是高精度探地雷達。這些雷達除了對峰頂測量,也對整個(ge) 珠峰絨布冰川展開測量。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項目研究員 楊威:高精度的激光雷達掃描高程變化 看它冰川的變化
海拔5800米向上東(dong) 絨布冰川冰塔林之路
“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標誌性科考活動,科考隊員們(men) 要登上海拔5800米到6700米的高度進行鑽取冰芯、冰雷達測厚、采集雪樣等科考工作。因此,從(cong) 海拔5800米向上的東(dong) 絨布冰川冰塔林之路,是極高海拔科考團隊必須共同經曆的路,來看總台記者的體(ti) 驗。
總台記者唐巍: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海拔5800米的過渡營地,今天我將前往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這一路上剛好是東(dong) 絨布冰川冰塔林分布最密集的地方,那麽(me) 今天我們(men) 還有幸請到了青藏高原研究所冰芯組的李真教授跟我們(men) 一路同行,他會(hui) 在路上跟我們(men) 介紹冰塔林的各種形態,形成原因等知識。
從(cong) 海拔5800米營地一出門,就是很陡峭的上坡,我們(men) 換上輕裝,從(cong) 山穀中努力爬升。半個(ge) 小時後,我們(men) 前進路線變得非常清晰,就是要沿著東(dong) 絨布冰川兩(liang) 條分支中向的冰磧隴一路向上。從(cong) 空中的視角看,東(dong) 絨布冰川的兩(liang) 條分支呈現出一個(ge) 巨大的“X”形狀,冰塔林中泛出淡淡的藍色,在陽光照射下蔚為(wei) 壯觀。
總台記者唐巍:現在我們(men) 的海拔大概已經到了海拔6000米左右,每走一步喘息都非常局促,現在我們(men) 就是來到了東(dong) 絨布冰川冰塔林最壯觀的地方。
記者:我看冰塔林它每一個(ge) 的個(ge) 體(ti) 差異都很大,這是為(wei) 什麽(me) 呢?
青藏高原研究所冰芯組教授李真:冰川,就是河流的意思,我們(men) 的冰川也是河流,隻是它是冰,在流動的,冰川也是流動的,就是在流動的過程中,在曆史上的某個(ge) 時期,溫度突然升高,下麵流動速度快,冰就斷開了,拉開了,就形成了一個(ge) 一個(ge) 的截麵。
隨著海拔的攀升,氣溫也逐漸下降,冰塔林的奇景也越來越多地呈現眼簾,您看這座冰塔林酷似長了一副牛頭的將軍(jun) ,雙角指向大空,而這一冰塔林又酷似一隻王座,守候著冰封的冰湖……
(總台記者 陳琴 唐巍 紮旺 強久 趙耀 拉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