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出版30年 印數逾400萬冊
陳忠實先生逝去6周年了,今年是他80歲誕辰。他“墊棺作枕”、嘔盡一生心血的作品《白鹿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唯一擁有專(zhuan) 有版權,出版發行已經整整30年了。當年出版之初,5個(ge) 月內(nei) 連續加印6次,印數60萬(wan) 冊(ce) ,一時洛陽紙貴、無人不知。《白鹿原》長盛不衰,現在印數已達400餘(yu) 萬(wan) 冊(ce) ,持續被改編成影視話劇作品,包括北京人藝、陝西人藝的話劇,電影《白鹿原》,以及創收視率新高的77集電視劇,還有舞劇、秦腔等。這部作品的影響力持續振蕩,曆經時間的淘洗,成為(wei) 當代文學熠熠發光的一顆明珠。
4月28日晚,人民文學出版社組織舉(ju) 辦了紀念陳忠實誕辰80周年係列活動第一場——“我把生命交給你了”。活動邀請到了白鹿原的組稿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原副總編輯何啟治先生,《當代》雜誌原主編洪清波先生與(yu) 白鹿書(shu) 院常務副院長邢小利先生參與(yu) 。活動總計30餘(yu) 萬(wan) 人在線觀看。
感恩人民文學出版社及編輯 曾設立“白鹿當代文學編輯獎”
1986年春天,陳忠實蹚過冰冷的灞河,坐上公共汽車前往藍田縣搜集資料,經過兩(liang) 年的構思醞釀、材料準備,1988年開始了《白鹿原》的寫(xie) 作。用8個(ge) 月時間完成初稿,此後又耗時兩(liang) 年精心修改,終於(yu) 在1992年3月定稿。收到完稿的消息,人民文學出版社立即委派兩(liang) 位編輯專(zhuan) 程前往西安,從(cong) 陳忠實手裏接過了50萬(wan) 字沉甸甸的手稿。後來陳忠實跟朋友說:那個(ge) 時刻他好像也“將自己的生命交托了出去”。他回到家裏等候命運的安排,對夫人說,如果不行就回家養(yang) 雞,從(cong) 此不再寫(xie) 作。
人民文學出版社沒有辜負陳忠實的生命之托,在最短的時間裏完成了三級審稿,並立即向作者回複了審稿意見,高度肯定了這部作品的價(jia) 值。隨後的編輯出版工作非常順利,人民文學出版社深知此書(shu) 價(jia) 值,專(zhuan) 門召開了一場作品研討會(hui) ,獲得文學界的高度好評。《白鹿原》一躍成為(wei) 暢銷書(shu) ,人民文學出版社馬上跟陳忠實重簽合同,將原來通行的一次性字數稿酬合同更改為(wei) 國際上通用的版稅合同,保護了作者的利益。
30年來,人民文學出版社一直跟陳忠實先生及子女保持著非常良好穩固的合作關(guan) 係,是《白鹿原》專(zhuan) 有版權的唯一擁有者。
《白鹿原》一版再版,並被幾代讀者追捧和喜愛。201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了《白鹿原》出版二十年大型紀念活動,將陳忠實先生專(zhuan) 門請到北京,連續三天,記者的采訪排滿了日程。《白鹿原》沒有因為(wei) 時間的流逝而被淡忘,相反,這部作品的魅力曆久彌新。
在《白鹿原》出版二十周年紀念活動期間,陳忠實提議由他捐資,從(cong) 2013年開始設立人民文學出版社“白鹿當代文學編輯獎”,用於(yu) 獎勵人民文學出版社在中國當代文學領域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編輯。這是國內(nei) 首次由一位作家以自己的稿費為(wei) 編輯設立獎項。從(cong) 這個(ge) 獎項的設立可以看出陳忠實對人民文學出版社及編輯工作的尊重、感謝和鼓勵。
寫(xie) 中篇小說《藍袍先生》生發出創作《白鹿原》念頭
陳忠實長在農(nong) 村。高中畢業(ye) 參加高考名落孫山回到村子,做過民辦教師。後來在公社當幹部,整整十年。但他卻鍾情於(yu) 文學,調入灞橋區文化館後,3年時間裏,發表了30多篇短篇小說和特寫(xie) 。1982年末,他調進陝西省作家協會(hui) 創作組,成為(wei) 專(zhuan) 業(ye) 作家。
但陳忠實不僅(jin) 沒有把家搬進城市,反倒從(cong) 原來供職的灞橋區文化館所在的涵橋鎮搬回了甚為(wei) 偏僻的老家。這一年他剛剛跨過40歲,回到老家,他一待就是10年,創作了《康家小院》《梆子老大》《地窖》《藍袍先生》等中短篇小說,並由《藍袍先生》引發長篇小說的創作欲望,經過兩(liang) 年構思四年筆耕終於(yu) 寫(xie) 成了《白鹿原》。
多年以後,陳忠實還感動於(yu) 當初對白鹿原北坡根下祖居老屋這個(ge) 寫(xie) 作環境的選擇,“出於(yu) 我的也許特別的心理,想找一個(ge) 清靜甚至冷僻的環境,讀我想讀的書(shu) 和非讀不行的書(shu) ,尤其是需要冷下心來,回嚼我親(qin) 身經曆的生活……”
1985年夏,陝西省作協召開“陝西長篇小說創作促進會(hui) ”,原因是連續兩(liang) 屆“茅盾文學獎”評獎組織部門要求各省推薦參評作品,陝西省卻推薦不出一部長篇小說,原因不是挑選過於(yu) 嚴(yan) 格,而是截止1985年夏天,陝西新老作家尚無一部長篇小說創作出版。省作協對陝西新冒出的青年作家的創作狀況認真分析,結論是:起碼有一部分人的藝術修養(yang) 和思想能力已經達到長篇寫(xie) 作的火候,可以考慮進入長篇小說創作,需要“促進”一下。陳忠實回憶道:“我參加了這次會(hui) 議,有幾位朋友當場就表態要寫(xie) 長篇小說了。確定無疑的是,路遙在這次會(hui) 議結束之後沒有回西安,留在延安坐下來起草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實際上路遙早在此前一年就默默地做著這部長篇小說寫(xie) 作的準備了。我在會(hui) 議上有一個(ge) 很短卻很明確的表態發言,尚無長篇小說寫(xie) 作的絲(si) 毫準備,什麽(me) 時候發生長篇寫(xie) 作的欲望,沒有任何考慮。”
然而,也就是短短幾個(ge) 月時間後,伴隨著秋天的涼意,當陳忠實坐下來寫(xie) 《藍袍先生》這部中篇小說時,卻從(cong) 中生發出寫(xie) 長篇小說的強烈念頭,“幾乎把自己都嚇了一跳。”
這個(ge) 長篇小說此時尚無任何具體(ti) 的內(nei) 容。“如果要找最初的影像,就是原上一幢鏤刻鑲嵌著‘耕讀傳(chuan) 家’的四合院的門樓,我想探知這門樓裏神秘的故事。”陳忠實在回憶性質的文章中寫(xie) 道。
1988年春天,陳忠實在自己祖屋簡陋的書(shu) 房裏,坐在由鄉(xiang) 村木匠打製的沙發上,把一個(ge) 大16開的硬皮本在膝頭打開,寫(xie) 下《白鹿原》草稿第一行鋼筆字:“白嘉軒後來引以為(wei) 豪壯的是一生裏娶過七房女人。”這個(ge) 時候,整個(ge) 世界已經簡略到隻剩下一個(ge) 白鹿原……封麵新聞記者 張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