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提升綠色發展能力需要一場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發布時間:2022-05-07 13: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環保筆談】

  作者:楊峻嶺(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張北的風能點亮北京冬奧場館、冬奧史上首支氫燃料火炬、往返於(yu) 賽場間的氫燃料電池大巴……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上,氫能、風能等非化石能源的集中應用與(yu) 示範,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彰顯出中國推動綠色低碳轉型、踐行“雙碳”目標的決(jue) 心。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氣候治理呈現新發展態勢,推動世界能源體(ti) 係和能源發展模式進入非化石能源主導的嶄新發展階段。立足新時代,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積極探索我國能源轉型的綠色發展之路,統籌兼顧傳(chuan) 統能源與(yu) 新能源、清潔能源之間的供求平衡,推動新能源、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wei) 推動我國能源發展,保障能源安全,實現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能源作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事關(guan) 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穩定。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我國能源建設進入生產(chan) 和消費結構調整優(you) 化轉型的關(guan) 鍵時期。“十三五”期間,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you) 化,低碳轉型取得了較為(wei) 顯著的成效: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9%,煤炭消費比重下降至56.8%,常規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3.4億(yi) 千瓦、2.8億(yi) 千瓦、2.5億(yi) 千瓦、0.5億(yi) 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與(yu) 此同時,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you) 化。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長約為(wei) 2.8%,單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能源消費量下降約為(wei) 13.5%。截至2021年12月,我國天然氣、水核風光電等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3%,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chan) 量則分別比上年增長145.6%、42.1%。此外,我國能源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新能源和電力裝備製造能力全球領先,低風速風力發電技術、光伏電池轉換效率等不斷取得新突破,全麵掌握三代核電技術,超大規模電網運行控製實踐經驗不斷豐(feng) 富。

  客觀來看,長期以來“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造成我國以煤炭為(wei) 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決(jue) 定了新時代實現“雙碳”目標之路,必將任重而道遠。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因此,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基本原則,在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同時,大力發展天然氣、核能、風能、光能、水能以及其他新型可再生能源,推動煤炭等傳(chuan) 統化石能源和新能源的優(you) 化組合,打造多元一體(ti) 的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結構,不斷提升能源的綠色發展能力,已經成為(wei) 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選擇。

  提升我國能源的綠色發展能力,應著力推動能源革命,把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水電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清潔能源發展放在突出位置。一是積極探索在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稟賦較好、建設條件優(you) 越、具備持續整裝開發條件、符合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的重點地區(沙漠、草原、戈壁和荒漠等),建設大型風電光伏重點基地,推進風電光伏發電集中式開發;二是在確保國家或地域安全的前提下,在水能稟賦條件優(you) 越的河段(如金沙江上遊、雅礱江中遊、黃河上遊等),集中建設國家水利水電建設重大工程,在沿海地區合理布局和建設核電項目;三是結合不同地區、地域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優(you) 勢特點,因地製宜探索開發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農(nong) 林生物發電、沼氣發電、地熱能發電以及海洋能發電等生物質能多元化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利用模式。

  提升我國能源的綠色發展能力,應立足我國以煤炭為(wei) 主的基本國情,逐步減少我國傳(chuan) 統能源產(chan) 業(ye) 的碳足跡。要積極推動傳(chuan) 統化石能源的綠色低碳開采,強化煤炭綠色開采、煤炭洗選加工以及煤炭分質分級梯級利用,加大油氣田甲烷采收利用力度,加快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推廣應用,不斷提升傳(chuan) 統石化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推動落後低效產(chan) 能有序退出。同時,探索建立能源產(chan) 業(ye) 與(yu) 生態治理協同發展機製,加強礦區生態環境治理修複,創新礦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因地製宜發展“光伏+”綜合利用模式,逐步實現清潔能源、新能源開發利用與(yu) 生態修複、新型農(nong) 林牧漁業(ye) 之間的有機融合,協同發展。

  提升我國能源的綠色發展能力,還應大力推動全社會(hui) 能源消費的自我革命,實施綠色低碳全民總動員。一方麵,在全社會(hui) 倡導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構建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共同參與(yu) 的能源資源保護和治理體(ti) 係。倡導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崇尚綠色、低碳、環保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抵製或拒絕不合理的能源開發和能源消費,讓珍愛能源、節約能源的價(jia) 值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麵,創建綠色低碳社會(hui) 行動示範,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例如進一步大力倡導自行車、公共交通工具等綠色出行方式,讓簡約適度、文明健康的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廣泛形成,成為(wei) 一種時尚。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