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左右江老區:“綠色動能”讓“金山”多起來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xing) 王瑾雯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廷智
“這裏的風景太美了,真想每天都生活在這裏!”攝影愛好者覃先生一邊不停地摁下相機快門,一邊由衷地讚歎。
夏日的巴馬盤陽河畔,木棉花滿樹火紅,淺灘上蘆葦迎風搖曳,一群野生白鷺在空中盤旋,草叢(cong) 中幾隻野水鴨“撲通”鑽入水中,歡快地奔向岸邊。
行走在廣西左右江老區,隨處可見山水相擁、鄉(xiang) 田相望、城綠相融的和諧景象。近年來,老區各縣市區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守牢生態底線,留住了“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
巴馬瑤族自治縣壽源田園綜合體(ti) 示範點,步步是景,處處含韻:秀美青山、如畫田園、別致村舍,將這裏裝扮成網紅打卡點,每逢節假日,遊客紛至遝來。
在巴馬,像這樣的生態旅遊景區還有很多,深受遊客青睞。去年,該縣接待遊客768.4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19.29%,旅遊消費收入80.87億(yi) 元,同比增長21.4%。
“生態資源是巴馬的最大財富、最大優(you) 勢、最大品牌。”巴馬瑤族自治縣縣委書(shu) 記黃炳峰說,該縣依托生態資源和養(yang) 生資源,發揮“旅遊+”優(you) 勢,促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走出新路。
東(dong) 蘭(lan) 縣紅水河第一灣,流經一個(ge) “U”型大峽穀,兩(liang) 岸高山聳立,峽穀間雲(yun) 霧繚繞。從(cong) 長樂(le) 鎮旅遊碼頭乘船前往紅水河第一灣生態旅遊景區,途中崇山峻嶺、草木茂盛,構成一幅秀麗(li) 的自然風景畫廊。
“我帶著一家人,慕名從(cong) 廣東(dong) 前來遊玩。這兒(er) 空氣特別清新,真是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來自廣東(dong) 的遊客張先生說。
“第一灣農(nong) 家樂(le) ”老板譚德靈夫婦,正在廚房忙著給客人做菜。“我們(men) 是附近的村民,2012年在生態旅遊帶動下,在景區內(nei) 經營了第一家農(nong) 家樂(le) 。”譚德靈告訴記者,好山好水吸引來很多遊客,全村開起10多家農(nong) 家樂(le) 、旅遊農(nong) 宿、特產(chan) 店,村民的口袋也都一天天“鼓”了起來。
“全麵激活‘綠色動能’,保護好綠水青山。”東(dong) 蘭(lan) 縣縣委書(shu) 記徐迪克告訴記者,東(dong) 蘭(lan) 縣正健全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提高森林資源科學利用水平,積極推進國家儲(chu) 備林項目建設,讓老區人民在國家碳中和政策中坐收生態“綠”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然成為(wei) 左右江老區人民的共識。在田林縣浪平鎮海拔1000多米的弄獅文老山上,5萬(wan) 千瓦風電場項目已並網發電。“風力發電可有效緩解空氣汙染和減少碳排放,無異於(yu) 為(wei) 生態發展插上了‘綠色翅膀’。”田林縣發改局局長楊聖富說。
風力發電,是田林縣開發利用新能源的一個(ge) 縮影。“目前已簽訂框架協議風電、光伏項目8個(ge) ,在建項目4個(ge) 。”田林縣縣長韋建明介紹,該縣鼓勵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新建一批風能、光伏等新能源項目,著力構建綠色循環產(chan) 業(ye) 鏈,提升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推動產(chan) 業(ye) 生態化、生態產(chan) 業(ye) 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