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哮喘迅猛上升,亟須消除認知誤區
“在兒(er) 童哮喘的治療中,我們(men) 經常遇到一些談激素色變的家長,他們(men) 擔心激素影響孩子發育、影響孩子身高等,擅自減少藥物用量甚至停藥,從(cong) 而導致哮喘控製不佳。這是目前在兒(er) 童哮喘治療中的最大誤區。“近日,解放軍(jun) 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兒(er) 科醫學部主任花少棟在接受中國婦女報全媒體(ti) 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5月4日是第23個(ge) “世界哮喘日”,主題為(wei) “揭示哮喘的誤區”。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目前發病率很高的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公認的四大“頑疾”之一。據WHO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已有超過3.39億(yi) 人罹患哮喘,2016年全球有超過41萬(wan) 人死於(yu) 哮喘。
哮喘更是兒(er) 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近年來兒(er) 童支氣管哮喘發病率逐年上升。全國兒(er) 童哮喘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1990年中國0~14歲兒(er) 童哮喘平均患病率為(wei) 1.08%,2000年增加至1.97%,2010則高達3.02%,在2000年基礎上又上升了50%左右。我國兒(er) 童哮喘防治形勢嚴(yan) 峻,而早日消除有關(guan) 哮喘防治的認知誤區更是首當其衝(chong) 。
誤區一:家長談“激素”色變
在采訪中,花少棟主任談到一個(ge) 典型病例:5歲的彤彤(化名)在一次戶外活動後出現了咳嗽、氣促的症狀,家長以為(wei) 是感冒引起的咳喘,在藥店買(mai) 了一些止咳藥給孩子吃,吃完藥孩子白天咳嗽減輕了,但夜間咳嗽持續了很久,特別是在淩晨。家長便帶著孩子來醫院就診,兒(er) 科專(zhuan) 家通過評估及肺功能檢查,診斷其為(wei) 兒(er) 童哮喘,需要通過激素藥物進行治療。但一聽到要用激素,家長就陷入了猶豫和糾結:給孩子用激素會(hui) 不會(hui) 影響發育?
“在兒(er) 童哮喘的治療中,‘激素’始終都是一些家長心中過不去的坎。”花少棟說,從(cong) 醫近30年,他見到過太多這類家長,因為(wei) 對激素藥物治療哮喘的認識不足,影響了孩子的就醫,導致孩子哮喘反複發作,甚至長大後病情因此更為(wei) 嚴(yan) 重。
花少棟主任解釋說:激素在臨(lin) 床使用過程中雖會(hui) 產(chan) 生副作用,但是局部吸入的激素可以很好控製氣道炎症,正規治療後可以用最小劑量的激素維持,使哮喘兒(er) 童達到緩解病症的目的。“吸入糖皮質激素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哮喘治療藥物。該類藥物以吸入方式進入體(ti) 內(nei) ,直接作用於(yu) 呼吸道表麵,不僅(jin) 可有效改善肺部炎症,而且能改善肺功能、預防病情惡化。通過吸入治療進入到血液裏的激素是非常少的。”花少棟表示,激素用藥量,用藥次數對孩子的影響,醫生已經都考慮過了,家長完全可以不用擔心。
此外,根據哮喘診治指南建議,哮喘患者至少每年要進行一次肺功能檢查,以及氣道炎症水平的評估。醫生可以通過這些檢查結果來評估治療效果、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等,有助於(yu) 哮喘控製並維持病情穩定。通過這些檢查,醫生還能及時發現患者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及副作用,及時調整,使治療收益最大化。
誤區二:沒有喘息≠沒有哮喘,用藥時斷時續
提起哮喘,大多數人的固定印象多為(wei) :哮喘是一種應激反應;往往在麵對感染、過敏、壓力或情緒波動時發作;發病時表現為(wei) 急促喘息、難以呼吸;患病後很少能外出,也很難參與(yu) 運動。這也導致很多患兒(er) 家長甚至有些非專(zhuan) 科醫生把“哮喘發作”誤當成“感冒和氣管炎”。
“哮喘不一定出現喘的症狀,有的咳嗽或胸悶也是哮喘的表現。比如孩子夜間或清晨咳嗽,也可能是哮喘引起的。”花少棟主任表示,這類病人很容易被誤診,這就需要做肺功能檢查。
哮喘是一種波動性的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其波動性主要表現在喘息症狀可以“突發突止”。這容易使很多家長產(chan) 生認識誤區或僥(jiao) 幸心理,在孩子哮喘發作時特別緊張,積極就醫,一旦病情控製進入哮喘緩解期後,就認為(wei) 隻要“不喘”就是好了,用藥時斷時續或擅自停藥。有的輕度哮喘患者甚至能自行緩解,使得有些患者認為(wei) 哮喘不治療也能緩解,就不必治療了。
2010年第三次中國城市兒(er) 童哮喘流行病學調查顯示,0~14歲兒(er) 童總患病率為(wei) 3.02%,近三分之一的哮喘兒(er) 童未得到及時和準確診斷。2013年一項全國42家三級醫院的相關(guan) 調查顯示,近20%的兒(er) 童哮喘未得到控製。
“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兒(er) 童哮喘如不積極治療,會(hui) 嚴(yan) 重影響肺功能及生活質量,部分兒(er) 童哮喘甚至可遷延至成人哮喘。”花少棟表示,盡管哮喘無法徹底治愈,但可以用藥控製以減輕和預防哮喘發作,使哮喘患兒(er) 肺功能及生活質量達到最好。
誤區三:哮喘兒(er) 童不能參加日常體(ti) 育運動
“現在有些哮喘患兒(er) 家長會(hui) 到醫院請醫生開具不能參加體(ti) 育運動的診斷證明。”花少棟主任說,其實很多哮喘患者是能參加正常活動的。按照《GINA 指南》維持治療,近80%的哮喘患者能達到良好控製;除了極少數中重度哮喘兒(er) 童,大多數哮喘兒(er) 童在發作期以外都可以正常參加日常活動。
為(wei) 達到哮喘兒(er) 童家庭管理的規範性和有效性,2017年,國家呼吸係統疾病臨(lin) 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兒(er) 童醫院、中華醫學會(hui) 兒(er) 科學分會(hui) 呼吸學組等單位共同推出了中國兒(er) 童哮喘行動計劃,以傳(chuan) 統紙質版和手機應用程序為(wei) 工具,明確了兒(er) 童哮喘的規範管理方案,為(wei) 患者診療和家庭管理提供了標準化、個(ge) 性化依據。
“患兒(er) 及家長通過中國兒(er) 童哮喘行動計劃可更好識別哮喘的症狀和肺功能情況,采取恰當的用藥措施,了解就醫時機,更好實現哮喘兒(er) 童的家庭自我管理,減少哮喘的急性發作、減少哮喘發作相關(guan) 的非計劃就醫或急診。”花少棟表示,家長對哮喘知識的掌握程度、用藥依從(cong) 性以及定期複查等,是影響哮喘控製的重要因素。
今年5月6日,由國家呼吸係統疾病臨(lin) 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申昆玲教授牽頭、全國30餘(yu) 位兒(er) 童呼吸哮喘領域知名專(zhuan) 家曆時3個(ge) 月編寫(xie) 的《中國兒(er) 童哮喘行動計劃臨(lin) 床應用專(zhuan) 家共識》和《中國兒(er) 童哮喘行動計劃“百問百答”》發布。《共識》為(wei) 醫生對哮喘兒(er) 童製定個(ge) 體(ti) 化的哮喘行動計劃提供臨(lin) 床指導;《百問百答》緊密圍繞中國兒(er) 童哮喘行動計劃內(nei) 容,對基層醫師和哮喘兒(er) 童家長在施行哮喘行動計劃過程中常見的100個(ge) 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哮喘現在的死亡率雖然大大減少了,但是患者仍然要堅持長期規範治療,科學用藥,才能得到良好控製。而這個(ge) 過程不僅(jin) 要兒(er) 科醫生加強計劃管理,更需要患兒(er) 家長配合好,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患者用藥等方麵的記錄。”花少棟表示。(記者 王慧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