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建設情況綜述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 題:學為(wei) 人師 行為(wei) 世範——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建設情況綜述
新華社記者徐壯
“能讓中國立足於(yu) 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幫人在拚命,不是我一個(ge) 人……這是一個(ge) 群體(ti)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yu) 技術學院教授黃大年生前曾這樣說。
2017年,教育部啟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5年來共認定兩(liang) 批401個(ge)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覆蓋全部14個(ge) 學科門類中的13個(ge) 學科門類和東(dong) 中西各省份。他們(men) 在教育教學中學為(wei) 人師、行為(wei) 世範,成為(wei) 學生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立德修身
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好老師比比皆是。
2009年,秉持報國之誌,3位材料科學家馬恩、單智偉(wei) 、李巨選擇回到祖國,聯手發起並籌建了西安交通大學微納尺度材料行為(wei) 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教師團隊始終以高尚的人格吸引人才、以嚴(yan) 謹慎思的科研態度身教學生。團隊帶頭人單智偉(wei) 教授推動成立“微納師生聯合黨(dang) 支部”,強化師生溝通交流,實現黨(dang) 建工作與(yu) 學科建設同步。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教師團隊堅持教書(shu) 育人、言傳(chuan) 身教相統一。約九成的科研人員有3個(ge) 月以上赴非進修訪學經曆,多名團隊成員主動到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從(cong) 事科研教學、支教援教活動,培養(yang) 了一批中國的“非洲通”、非洲的“中國通”。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果蔬加工教師團隊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其核心通識課《舌尖上的曆史與(yu) 文化》,旨在弘揚中華飲食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同時,構建“文化與(yu) 品德兼備、創新與(yu) 實踐並舉(ju) ”的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
南京郵電大學曆史上曾為(wei) 我黨(dang) 、我軍(jun) 早期係統培養(yang) 出一大批通信兵、交通員。學校電子科學與(yu) 技術教師團隊積極推動以紅色校史文化為(wei) 本色,以藍色信息強國為(wei) 底色,紅藍融通,協同育人。學生們(men) 不僅(jin) 學到了專(zhuan) 業(ye) 知識,更增強了科技報國信心。
潛心治學
師者,所以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也。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雲(yun) 集了一批著眼世界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的“大先生”。
“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衛興(xing) 華教授,生前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教師團隊的一員。該團隊以揭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客觀經濟規律為(wei) 己任,並將理論運用於(yu) 實踐,指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建設。在一輩輩學人努力下,一批標誌性、原創性成果獲得國家級重大表彰和獎項。
“一流大學的教師一定要把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及時融入教育教學中,這有利於(yu) 提升人才培養(yang) 質量,成就一流人才。”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教師團隊負責人陳江華教授介紹,團隊多年來始終重視科研育人,培養(yang) 了一大批專(zhuan) 業(ye) 領域高素質人才,持續為(wei) 行業(ye) 和高校輸送新鮮血液。
“堅持科研與(yu) 業(ye) 務結合,為(wei) 國家重大建設需求提供技術支撐”是中山大學泛南海地區天氣氣候教師團隊恪守的信念。他們(men) 專(zhuan) 啃“硬骨頭”,不僅(jin) 揭示了泛南海地區在氣候變化認識與(yu) 應對中的關(guan) 鍵地位,還發展了針對大灣區及南海地區的衛星雷達等多項技術,預報和防禦泛南海地區極端氣象水文災害。
民以食為(wei) 天。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畜禽健康養(yang) 殖教師團隊長期服務國家畜牧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需求,圍繞畜禽健康養(yang) 殖關(guan) 鍵問題,獨立自主開展科技創新,突破國外畜牧業(ye) 技術壟斷,保障餐桌安全。
開拓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看家本領。
上世紀70年代,北京大學在全國首創大氣環境化學專(zhuan) 業(ye) 。站到“藍天保衛戰”最前線,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yu) 工程教師團隊以科學技術創新引領全國大氣汙染防治實踐,率先提出“大氣複合汙染”的科學思想,成為(wei) 具有國際聲譽的大氣領域學術中心。
2000年以來,浙江大學機電液重大裝備教師團隊先後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共11項。團隊攻克全斷麵硬岩隧道掘進裝備自主設計製造關(guan) 鍵技術,支撐兩(liang) 家央企在10年內(nei) 占領全球各類掘進機超過一半的市場,研製的裝備成功應用於(yu) 國內(nei) 外近百個(ge) 重大隧道工程。
華中科技大學數字化材料成形教師團隊,自主開發材料成形係列模擬軟件,成果瞄準國家深空、深海、深藍,大力支撐國家重大裝備研製,實現了多型號航空、航天發動機鈦合金、鋁鎂合金零件的整體(ti) 鑄造。
安徽農(nong) 業(ye) 大學茶與(yu) 食品科技學院茶學專(zhuan) 業(ye) 教師團隊把茶園當作實驗室,持續創新種茶技術。近3年,團隊累計技術推廣麵積88萬(wan) 畝(mu) ,新增茶葉產(chan) 量3.03萬(wan) 噸,新增純收益17.9億(yi) 元,帶動全省茶農(nong) 人均增收597元,成果輻射全國18個(ge) 產(chan) 茶省區。
一個(ge) 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ge) 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ge) 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工作有力引領帶動了各地各校在教育教學中推進協同育人、培養(yang) 全麵發展的時代新人,在科研工作中實施集智攻關(guan) 、破解“卡脖子”難題,在團隊建設上突出老中青傳(chuan) 幫帶、打造接續奮鬥的人才梯隊,已成為(wei) 教師隊伍建設的品牌工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