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劃縣城高質量發展
【專(zhuan) 家訪談】
縣城一頭連著大城市,一頭連著廣袤鄉(xiang) 村,是融合城鄉(xiang) 發展要素的重要樞紐。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縣城發展將迎來難得的曆史機遇。如何謀劃縣城高質量發展?圍繞相關(guan) 問題,近日,中國城市科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方明接受了本報專(zhuan) 訪。
記者:推進縣域就地城鎮化發展有何抓手?
方明:縣域就地城鎮化是新型城鎮化的一個(ge) 重要環節。縣域就地城鎮化需要把握好城鎮化發展新趨勢,精準找好縣市定位,發展好縣域經濟和產(chan) 業(ye) ,提高縣城品質,做好城鄉(xiang) 融合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我認為(wei) ,區域協作重構縣城功能、構建“大城小縣”格局、推動“一縣一品”發展產(chan) 業(ye) 、提高縣城的公共服務品質、打造一體(ti) 化公共服務體(ti) 係、營造適合縣城的理想人居空間等,都是縣域就地城鎮化的重要抓手,其中“大城小縣”模式是推進縣域就地城鎮化的必由路徑。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大部分縣城隻有三五萬(wan) 人口,現如今全國縣城平均人口八萬(wan) 人,且不同區域縣城發展不平衡,有的縣城多達二三十萬(wan) 人,有的僅(jin) 有一兩(liang) 萬(wan) 人。用“大城小縣”的模式推進縣域就地城鎮化,是廣大縣城和鄉(xiang) 村地區今後發展的一個(ge) 重要發力點。縣城要主動集聚農(nong) 村剩餘(yu) 人口,把更多人口集中到縣城來。同時,要適度擴大縣城的布局開發新區,打通新舊縣城的融合通道。通過打造城郊農(nong) 民進城集聚區,擴大縣城規模和人口,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解決(jue) 進城農(nong) 民就業(ye) 問題,集聚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服務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將成為(wei) 實現城鄉(xiang) 融合的新路徑。
記者:發展縣域經濟可能麵臨(lin) 資本、人才、技術等問題,政府和企業(ye) 如何更好地協調?
方明:我國縣域經濟總量達39.1萬(wan) 億(yi) 元,約占全國的41%。新發展階段下,縣域發展麵臨(lin) 著多重挑戰,部分縣域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壓力較大,人才技術金融資本等要素資源短板逐漸顯露出來。縣域的定位、發展邏輯和產(chan) 業(ye) 模式,到了必須轉變、全麵重構的關(guan) 鍵節點,需要有關(guan) 部門進一步強化引導、精準施策,為(wei) 縣域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一是實施“一縣一品”的名縣戰略,支撐縣域經濟發展。“一縣一品”的名縣戰略,並不僅(jin) 指產(chan) 品,更指品牌。要通過特色化發展,把中國縣城打造成各具特色的名縣。二是盤活存量資源,打造縣城未來經濟增長的新活躍點。通過利用閑置土地房屋、基礎設施,改造城中村、棚戶區為(wei) 特色街市等方式,激活縣城存量資源,提高其商業(ye) 價(jia) 值,從(cong) 而提升縣域經濟活力。三是抓住縣城新需求,打造縣城新業(ye) 態。過去縣城的休閑娛樂(le) 產(chan) 業(ye) 多為(wei) 本縣城居民打造,較少輻射到周圍鄉(xiang) 村。如今,交通條件的改善使得相鄰縣城之間往來的便利性大大提高。應利用這一契機,支持有條件的鄉(xiang) 鎮建設購物、娛樂(le) 、休閑等業(ye) 態融合的商貿中心,打造更多特色化的商業(ye) 、餐飲、娛樂(le) 、休閑產(chan) 品,滿足區域內(nei) 休閑消費需求。四是以需求為(wei) 導向,創新縣域經濟增長點。縣域建設已趨於(yu) 飽和,但內(nei) 部仍有一定騰挪空間,應不斷推陳出新,帶動縣城建設實現轉型升級,這是未來縣城發展的方向。
記者:縣城建設如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賦能?
方明:縣城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個(ge) 重要突破口。近年來,鄉(xiang) 村與(yu) 城市人口雙向流動特征明顯,既有鄉(xiang) 村人口流入大城市、都市圈,也有外出人口從(cong) 城市回歸鄉(xiang) 村。從(cong) 空間地理上講,縣城與(yu) 田野鄉(xiang) 村緊密相連,如果縣域經濟能夠帶動農(nong) 民就業(ye) ,則可避免人口遠距離遷徙,讓農(nong) 民在農(nong) 忙時期兼顧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從(cong) 而有效降低農(nong) 地被棄耕和拋荒的可能性,提高耕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對於(yu) 農(nong) 村勞動力而言,縣城工作既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享受城鎮生活的便捷性與(yu) 舒適感,也可以兼顧家庭責任,如贍養(yang) 老人和教育子女。因此,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在振興(xing) 縣城。
縣城振興(xing) 過程中,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公共服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拓展升級,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這都將為(wei) 實現縣城振興(xing) 提供重要推動力。同時,要運用高效的信息化手段與(yu) 網格化管理策略,搭建便捷的公共服務平台,助推縣域和中心城鎮居民實現戶籍的遷移、教育資源的獲取以及醫療與(yu) 養(yang) 老資源的共享等。
(本報記者 邱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