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它何以成為“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

發布時間:2022-06-06 10:56: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北京6月3日電(記者袁秀月)一百多萬(wan) 詩行、兩(liang) 千多萬(wan) 字,有人稱它是“東(dong) 方的荷馬史詩”。而事實上,它的規模遠比荷馬史詩要長,甚至超過世界“五大史詩”的總和。

  更特別的是,它還是一部“活”的史詩,由說唱藝人世代承襲,在藏族群眾(zhong) 、尤其是農(nong) 牧民當中廣泛流傳(chuan) ,深受群眾(zhong) 喜愛,至今已有千年。

  它就是《格薩爾王》,被稱為(wei) “震撼人心的偉(wei) 大史詩”,講述了傳(chuan) 說中的藏族英雄格薩爾王降妖伏魔、造福百姓的故事。

  為(wei) 了讓“格薩爾王”的形象能得到更具象立體(ti) 的呈現,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指導、中國新聞網等聯合出品的電影《格薩爾王之磨煉》,用動畫電影的形式,講述少年時期的雄獅國王格薩爾以大無畏的精神團結各部族共同抵抗魔族入侵,建立了新家園的一代傳(chuan) 奇成長的故事。

  一部史詩為(wei) 何能夠傳(chuan) 唱千年?

  回答這一問題,需要理解《格薩爾王》這一曆史文化符號背後的多重深刻意涵。

  其一,《格薩爾王》是文化自信的承載。《格薩爾王》史詩講述了格薩爾王從(cong) 天界下凡嶺國,成為(wei) 黑發藏族人民之主,為(wei) 救贖嶺國芸芸眾(zhong) 生戎馬一生,降服四方伏魔、扶助弱小,完成使命後返回天國的英雄故事。

  有研究者指出,《格薩爾王》不僅(jin) 是一部優(you) 秀的文學作品,而且有很高的學術價(jia) 值和認識價(jia) 值,對於(yu) 古代藏族社會(hui) 生活的各個(ge) 方麵,如人民的經濟生活、宗教信仰、風俗習(xi) 慣等,都作了生動而真實的描繪,“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社會(hui) 生活方方麵麵的百科全書(shu) 式巨著”。

  有觀點稱,長期以來,一些西方學者認為(wei) 中國人沒有自己的民族史詩,以《格薩爾王》為(wei) 代表的少數民族史詩豐(feng) 富了中國詩詞的種類,並以其龐大的體(ti) 量、活態的傳(chuan) 承成為(wei) 世界詩學的一大奇跡。

  其二,《格薩爾王》是民族交融的縮影。格薩爾王的故事在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羌族、珞巴族等眾(zhong) 多民族中流傳(chuan) ,是多民族共同稱頌的英雄,《格薩爾王》史詩是多民族在漫長曆史歲月中共同創造的文化瑰寶。

  在結構框架上,《格薩爾王》便有著較強的包容性。它分為(wei) 天界篇、降魔篇和地獄篇,特點是開篇與(yu) 結尾相對較固定,中間部分是開放性結構,民間說唱藝人可以在這部分發揮所能。說唱藝人不僅(jin) 靠口耳相傳(chuan) ,還有神授、圓光、掘藏、頓悟、智態化等獨有史詩傳(chuan) 承類型。

  這一開放性結構,不斷吸納進新的故事內(nei) 容,而且把許多敘事文類——如神話、傳(chuan) 說、故事、民歌、諺語等吸納到史詩中,形成壯觀的敘事畫卷。

  其三,《格薩爾王》還是非遺保護的代表。作為(wei) 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態史詩,上世紀50年代,中國展開對《格薩爾王》的搶救、保護工作,在80年代初成立專(zhuan) 門的保護機構,並對格薩爾藝人、文本及文化語境等方麵進行長達半個(ge) 多世紀的搶救、保護和研究。

  2006年,《格薩爾王》被納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

  近年來,中國出版了一係列《格薩爾王》相關(guan) 書(shu) 籍,還積極推動格薩爾文化的數字化,對民間格薩爾說唱藝人、手抄本等進行係統調查、搜集、翻譯和整理,並完成超百名說唱藝人的普查建檔工作。

  傳(chuan) 唱千年,如今,《格薩爾王》的故事正通過更多形式流傳(chuan) 和豐(feng) 富,它靜靜記述著中華民族的多元一統,闡釋著中華文明的兼收並蓄。(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