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習近平: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

發布時間:2022-06-06 11:16:00來源: 黨建網微平台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2022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親(qin) 致賀信。他指出,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開展了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直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今天,黨(dang) 建網微平台與(yu) 您一起回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部分相關(guan) 重要論述。

  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全黨(dang) 全國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著力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統籌汙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中國,為(wei) 共建清潔美麗(li) 世界作出更大貢獻!希望全社會(hui) 行動起來,做生態文明理念的積極傳(chuan) 播者和模範踐行者,身體(ti) 力行、真抓實幹,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li) 家園。

  ——2022年6月5日,習(xi) 近平致2022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的賀信

  海南要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重中之重,對熱帶雨林實行嚴(yan) 格保護,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家公園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豐(feng) 碩成果。

  要紮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國寶,是水庫、糧庫、錢庫,更是碳庫,要充分認識其對國家的戰略意義(yi) ,努力結出累累碩果。

  ——2022年4月11日至13日,習(xi) 近平在海南考察時的講話

  中國減排行動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hui) 變革。盡管任務極其艱巨,我們(men) 將馳而不息,為(wei) 全球綠色轉型作出貢獻。中國減排行動也將帶動規模龐大的投資,創造巨大市場機遇和合作空間。我們(men) 歡迎亞(ya) 太工商界積極參與(yu) ,共創綠色發展未來。

  ——2021年11月11日,習(xi) 近平出席亞(ya) 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hui) 時的講話

  黃河是我們(men) 的母親(qin) 河,保護是前提,要有始有終、鍥而不舍抓好黃河生態保護工作。

  ——2021年10月20日,習(xi) 近平在山東(dong) 東(dong) 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時的講話

  從(cong)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傳(chuan) 統智慧,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方麵和全過程,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20年9月30日,習(xi) 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hui) 上的講話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yi) 。

  ——2020年4月20日,習(xi) 近平在陝西考察時的講話

  麵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ti) ,沒有哪個(ge) 國家能獨善其身。唯有攜手合作,我們(men) 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汙染、生物保護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隻有並肩同行,才能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態文明之路行穩致遠。

  ——2019年4月28日,習(xi) 近平在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hui) 開幕式上的講話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我們(men) 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習(xi) 近平出席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時的講

  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men) 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li) 的萬(wan) 裏長江!

  ——2018年4月25日,習(xi) 近平在東(dong) 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時的講話

  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men) 聽從(cong) 黨(dang) 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於(yu) 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ye) 、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2017年8月,習(xi) 近平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2017年5月26日,習(xi) 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的講話

  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ti) 觀,堅持保護優(you) 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2016年3月10日,習(xi) 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