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組”出征! 神舟十四號肩負哪些使命?

發布時間:2022-06-06 15:39: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 題:“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組”出征! 神舟十四號肩負哪些使命?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胡喆、宋晨、李國利

  心懷山海,眼有星辰。浩瀚太空再度迎來中國人逐夢蒼穹的身影。

  6月5日上午,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順利送入太空,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發射告捷。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7秒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yu) 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入軌後,采取徑向自主快速交會(hui) 對接方式同空間站組合體(ti) 對接。3位航天員將進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正式開啟6個(ge) 月的太空之旅。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將迎來空間站兩(liang) 個(ge) 實驗艙及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並與(yu) 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進行在軌輪換,堪稱“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組”。這次發射任務有何看點?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又肩負哪些使命?

  出征:“神箭”再創新紀錄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站立時長達到近10個(ge) 月,刷新了此前遙十三火箭站立6個(ge) 多月的紀錄。

  為(wei) 何火箭發射升空前要“站”這麽(me) 久?專(zhuan) 家告訴記者,自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起,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采取“發射1發、備份1發”及“滾動備份”的發射模式,為(wei) 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加上“雙保險”。

  此次發射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就是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應急救援火箭。隨著4月16日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成功返回,遙十四火箭也結束了應急救援值班任務,由應急狀態轉入正常任務狀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指揮荊木春介紹:“在中國載人航天的曆史上,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執行了從(cong) 神舟一號至今的所有載人飛船和目標飛行器的發射任務,發射成功率達到100%,被譽為(wei) 中國神箭。”

  為(wei) 了進一步提升火箭可靠性,消除薄弱環節,研製人員不斷進行技術改進。

  “這就好比考試成績要從(cong) 90分提高到91分,甚至91.1分,哪怕是0.1分的提升,背後的工作也並不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體(ti) 主任設計師常武權說。

  為(wei) 此,研製團隊不僅(jin) 提前對長期豎立狀態下火箭諸如火工品承載能力、螺栓預緊力等開展了專(zhuan) 門的試驗驗證,並且保證火箭豎立時的溫濕度等環境條件,還會(hui) 在火箭轉入正常任務狀態後對箭上螺栓擰緊力矩、密封產(chan) 品的密封性等進行複測。

  遙十四火箭發射準備期間,型號團隊還需同步開展遙十五火箭的裝配和測試等,完成應急救援狀態的設置。

  “通過去年兩(liang) 次任務探索實施流程並行與(yu) 優(you) 化,今年發射的準備時間有望進一步縮短。”常武權說。

  目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

  按照載人航天工程規劃,以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為(wei) 標誌,中國空間站已圓滿完成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轉入全麵建造階段,並將於(yu) 2022年下半年全麵建成。

  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是空間站建造階段第二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ge) 月。

  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將迎來空間站兩(liang) 個(ge) 實驗艙以及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並與(yu) 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進行在軌輪換,於(yu) 12月返回地球。

  此次出征的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堪稱“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組”,他們(men) 肩負著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的重要使命。

  “在長達6個(ge) 月的飛行中,航天員們(men) 要經曆的飛行工況極為(wei) 複雜,包括9種組合體(ti) 構型,5次交會(hui) 對接,3次分離撤離,2次轉位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係統總設計師、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黃偉(wei) 芬說。

  “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期間將全麵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wei) 基本構型的天宮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其中,問天實驗艙主要麵向空間生命科學研究,夢天實驗艙主要麵向微重力科學研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說。

  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期的關(guan) 鍵一戰,困難更多、挑戰更大。擔任此次任務指令長的陳冬在出征前說:“我們(men) 乘組一定會(hui) 以滿格的信心、滿血的狀態、滿分的表現,堅決(jue) 完成任務。”

  展望:載人航天“三十而立”再出發

  從(cong) 1992年9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被批準實施,至今已走過近30年。

  從(cong) 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再到神舟十四號,從(cong) 一人一天進入太空到多人多天進入太空,再到駐留太空3個(ge) 月、6個(ge) 月……中國空間站藍圖繪就,飛天夢伸向更遠的天際。

  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

  然而,空間站工程立項之初,中國航天人麵臨(lin) 著很多難題,比如空間站長什麽(me) 樣、走什麽(me) 樣的技術路線、怎麽(me) 建……任務非常艱巨。

  研製準備長達十年之久,許多空間站工程設計研究人員十年如一日,每個(ge) 人都把建成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作為(wei) 追求和夢想,使一項又一項關(guan) 鍵技術得以突破,一個(ge) 又一個(ge) 複雜的技術問題得以解決(jue)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介紹,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以後,工程將轉入為(wei) 期十年以上的應用與(yu) 發展階段。初步計劃是每年發射兩(liang) 艘載人飛船和兩(liang) 艘貨運飛船。航天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並對空間站進行照料和維護。

  此外,我國還將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均可實現重複使用,新一代載人飛船可搭載7名航天員。

  “同時,我們(men) 在考慮研發空間站的擴展艙段,為(wei) 進一步支持在軌科學實驗和為(wei) 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郝淳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