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匠人尹利萍:擇一趣事終老
中新網成都6月8日電 題:漆器匠人尹利萍:擇一趣事終老
作者 王利文
夏日炎炎,在成都寬窄巷子對麵的成都漆器工藝廠,69歲的“成都漆藝”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尹利萍依舊堅守在創作一線。身處鬧市,淡然自若,這位從(cong) 業(ye) 47年的匠人至今仍沿襲著“老工老料”的傳(chuan) 統技藝,其創作的大量漆器作品先後被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等收藏。
人磨漆,漆磨人。集藝術性和實用性為(wei) 一體(ti) 的成都漆器有著3500年曆史。它不僅(jin) 以工藝獨特、富有地域特色的修飾技藝聞名於(yu) 世,也成就了一生專(zhuan) 注一件事的匠人。
1975年,22歲的尹利萍被分配到成都漆器廠,這也是繪畫專(zhuan) 業(ye) 的她第一次接觸漆器。對大多數初學者而言,“漆咬”的過敏反應成為(wei) “勸退”的攔路虎。那時,為(wei) 了保證藝術品的完美,製作過程中需要工人直接接觸大漆。尹利萍分到製漆車間的第一天便全身紅腫,繼而生出很多大水泡。
但尹利萍忍耐著痛癢繼續跟著廠裏的老師傅學藝。用了3年時間,尹利萍熟練掌握了製胎、刷漆、拋光等漆器製作的全部流程,並自費前往四川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深造。隨著學習(xi) 的不斷深入,尹利萍真正感受到了漆藝的無窮魅力,她一幹就是47年。
“手藝是通過時間的累積得來的,看到那些不起眼的材料通過自己的雙手變成漂亮的藝術品,那種成就感不言而喻。”現在,漆器已經成為(wei) 尹利萍生命的一部分,與(yu) 她的藝術追求融為(wei) 一體(ti) 。
“我對漆器的情感從(cong) 一開始的喜歡,到後來想去駕馭它,轉而到現在的敬畏。它給了我太多意外之喜。”於(yu) 尹利萍而言,她在不斷探索漆器的過程中去更新自我認知,發掘個(ge) 人潛能,表達內(nei) 在思考。
作品《生命》融合了美的姿態和不屈的精神,展現了尹利萍對生命情感的思考。看著工作室窗外樹葉的四季變化,尹利萍創作了寄托著她對時光流逝的作品《春去春又來》。她告誡自己:光陰似箭,我還能做多少年漆器?她希望自己的作品經得起曆史的檢驗,打動自己的同時能引起他人共鳴。
“慢工才能出細活,學真功夫要耐得住寂寞。”尹利萍告訴徒弟。由於(yu) 漆器製作工藝複雜,每件漆器都要經曆設計、製胎、灰底、髹漆、裝飾、打磨推光六道工序,時間少則三個(ge) 月,多則數年。且各個(ge) 工序環環相扣,對最終效果都至關(guan) 重要。
所謂“百技千工磨一漆”,隨著時間的沉澱,成都漆藝形成了以“三雕一刻”(雕銀絲(si) 光、雕花填彩、雕漆隱花、拉刀針刻)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技法。
“隻有將傳(chuan) 統與(yu) 現代融合,將漆器打上這個(ge) 時代的烙印,才會(hui) 走得越來越遠。”近年來,尹利萍毫無保留地將技藝傳(chuan) 授給徒弟們(men) ,並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不斷探尋各種跨界合作發展的可能,推動“讓漆器進入尋常百姓家”。
47年的熱愛與(yu) 堅守,尹利萍將情感注入到漆藝事業(ye) 中,她笑言:“擇一趣事終老,我可能會(hui) 堅持到做不動的那一天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