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為了這片深情的土地——評廣播連續劇《黑色沃土》

發布時間:2022-06-08 11:1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影視銳評】

  作者:景鳳鳴(吉林省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

  近期在吉林、上海、陝西等地熱播的廣播連續劇《黑色沃土》取材於(yu) 鬆遼平原腹地、保護性耕作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的地區,取材於(yu) 現代農(nong) 業(ye) 技術得到具體(ti) 使用、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得到有效實踐、現代農(nong) 民得到培育成長的地方。創作團隊曾多次趕赴吉林省梨樹縣,與(yu) 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交談,采訪農(nong) 機合作社,深入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梨樹實驗站,深入感受與(yu) 體(ti) 驗。

  受現實生活的啟發和鼓舞,劇作如期展現了一派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動人圖景。對於(yu) 這樣一幅立體(ti) 的可貴的生活圖景,藝術家們(men) 運用富有質感的聲音,調動各種聲音要素,立足於(yu) 不同角色的需求,精心搭建出一幕幕恍若眼前的場景。不僅(jin) 有效傳(chuan) 達了濃鬱的現代生活氣息,而且由角色、故事、情感、衝(chong) 突、情節發展,疊加出一個(ge) 別致的聲音世界,一個(ge) 充分體(ti) 現廣播劇魅力的聲音舞台躍然眼前。以獨具特色的形式,展示了可貴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生活圖景。

  隨著國家的重視、現代科技的使用,從(cong) 精準扶貧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巨大政策關(guan) 懷與(yu) 支持,它們(men) 帶來了新農(nong) 村的新生活、新麵貌、新氣象,原有的農(nong) 民正在變成農(nong) 業(ye) 工人,機械化、網絡化之下的農(nong) 業(ye) ,不僅(jin) 展示著農(nong) 業(ye) 的美好前景,更展示著新農(nong) 村與(yu) 新農(nong) 業(ye) 中,可以作為(wei) 理想與(yu) 奮鬥目標的農(nong) 民生活。這樣的農(nong) 業(ye) 是強大和有希望的,這樣的農(nong) 民是富有理想和奮鬥前景的,這樣的農(nong) 村是留得住人的。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men) 體(ti) 會(hui) 到保護性耕作的堅決(jue) 踐行者梁曉梅、劇中的村第一書(shu) 記李山靈,她們(men) 作為(wei) 時代新人的幸福,充分感受到以她們(men) 為(wei) 代表的時代新人,對於(yu) 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的激情相悅、如影相隨。對於(yu) 梁曉梅和李山靈,作品中更多是體(ti) 現出他們(men) 對土地的珍惜,對保護性耕作的理解,對現代農(nong) 業(ye) 的主動向往與(yu) 賦予,和更多的對農(nong) 業(ye) 理想的自覺追求。

  作為(wei) 一種具有聲音傳(chuan) 播特質的綜合藝術手段,廣播劇同樣通過講述故事,展示衝(chong) 突,情節推進,塑造人物。在人物塑造過程中,主創人員創設了恰當的承載矛盾與(yu) 觀念衝(chong) 突的人物關(guan) 係,通過建立在人物關(guan) 係基礎上的矛盾、發展、衝(chong) 突、高潮,傳(chuan) 達了可貴的但常常被忽視的農(nong) 業(ye) 傳(chuan) 承,展示了真實可信、感人至深的人間親(qin) 情。廣播劇以主人公梁滿倉(cang) 和梁曉梅父女這對人物關(guan) 係貫徹始終,從(cong) 觀念不同到父女打擂,從(cong) 漸積漸累到誤會(hui) 加深,從(cong) 山窮水盡到問題戛然解決(jue) ,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其間充分體(ti) 現了以父女為(wei) 代表的兩(liang) 代人,對種地打糧的終生熱愛,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深刻情懷,更有父女之間感人至深的真心掛牽,幾次讓人落淚。從(cong) 和風細雨到矛盾漸起,到衝(chong) 突漸深,作品很好地把握了節奏,提供了感人至深的文學藝術享受。

  土地是人類延續生命的根本。對土地的熱愛,原本貫穿在生命的延續與(yu) 傳(chuan) 遞之中。這個(ge) 現實生活中正在發生的土地的傳(chuan) 遞、觀念的傳(chuan) 遞、親(qin) 情的傳(chuan) 遞、信念的傳(chuan) 遞,它是我們(men) 延續生命、延續生活、民族自立自強的最珍貴的金飯碗。正是這個(ge) 信念,凝聚起對耕地的熱愛,對農(nong) 業(ye) 的熱愛,對種地打糧的熱愛。劇中父女的職務交接,是讓農(nong) 業(ye) 合作社辦得更好的交接,是對全村人的糧倉(cang) 的交接,是對為(wei) 國家種地打糧、更好地種地打糧的交接。父輩的滿壟合作社,改成了新一代的沃土農(nong) 機合作社,也正是踔厲風發的現實與(yu) 土地希望的體(ti) 現。

  關(guan) 於(yu) 傳(chuan) 統觀念和保護性耕作之間的糾葛,是貫穿全劇的重頭戲,不僅(jin) 體(ti) 現在父女之間,而且體(ti) 現在村民們(men) 之間。不僅(jin) 在於(yu) 觀念方法,還在於(yu) 理念衝(chong) 突帶來的行為(wei) 桎梏。在關(guan) 鍵環節、緊要關(guan) 頭,劇本凸顯了黨(dang) 員的力量、村黨(dang) 支部的力量。黨(dang) 員集體(ti) 明確了立場,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凸顯了黨(dang) 員的先進性和模範性,可稱運用恰當,展現及時,達到了以理服人,實現了以情感人。這樣的情節不多,但是效果上特別出彩,邏輯上讓人信服,應該說解決(jue) 得恰到好處。短短的幾個(ge) 情節,幾幕場景,體(ti) 現了基層黨(dang) 組織的作用,昭示了基層組織、基層黨(dang) 員、共產(chan) 黨(dang) 員先鋒隊的形象,形成了思想上、劇情上的升華。

  《黑色沃土》創作團隊多次深入采訪,幾易其稿,努力做到融入生活,把握生活,充分沉浸於(yu) 對人民群眾(zhong) 的學習(xi) 和對生活的感動之中。其對現實題材的深層挖掘,對人物的鮮活刻畫,立體(ti) 飽滿的情緒、拂之不去的濃鬱氣息,充分印證了農(nong) 村題材創作的寬廣途徑。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