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談科技文化】奮力譜寫贛鄱文化 繁榮發展新篇章
【一把手談科技文化】
作者:易煉紅(中共江西省委書(shu) 記)
文化興(xing) 國運興(xing) ,文化強民族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作出一係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文化建設一係列戰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問題,為(wei) 新時代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江西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持之以恒鑄文化之魂、強文化之基、興(xing) 文化之業(ye) ,加快建設更具創造力、創新力、競爭(zheng) 力、影響力的文化強省,奮力譜寫(xie) 贛鄱文化繁榮發展新篇章。
把握方向導向,牢牢守住文化根脈。方向引領行動。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方向導向至關(guan) 重要。我們(men) 堅定不移鞏固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導地位,堅持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等,深學篤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及時跟進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省上下貫徹“兩(liang) 個(ge) 確立”、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更加堅定自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實施全域精神文明創建,縣級行政區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現全覆蓋。嚴(yan) 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運用媒體(ti) 融合成果,深入開展決(jue) 勝全麵小康、決(jue) 戰脫貧攻堅、抗疫抗洪等重大主題宣傳(chuan) ,唱響時代主旋律,讓正能量滋潤百姓心田、遍灑贛鄱大地。實踐證明,隻有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導向,全麵提升先進文化引領作用,才能固文化之根、守文化之魂,把江西打造成為(wei) 最講黨(dang) 性、最講政治、最講忠誠、最講擔當的地方。
堅持守正創新,全力打響文化品牌。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紅色、綠色、古色文化底蘊深厚、恢弘大氣。我們(men) 堅持把推進贛鄱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為(wei) 使命責任,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讓贛風鄱韻魅力在新時代綻放光芒。以建設全國紅色基因傳(chuan) 承示範區為(wei) 抓手,深入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高標準建設一批紅色名村、紅色驛站、紅色教育實踐基地,努力打造全國紅色文化傳(chuan) 承創新高地。用好綠色生態這個(ge) 最大財富、最大優(you) 勢、最大品牌,培育踐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廬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龍虎天下絕”“江西風景獨好”等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全方位推進書(shu) 院文化、戲曲文化、中藥文化、贛菜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轉化,加快建設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chuan) 承創新試驗區,全麵啟動《江右文庫》編撰工程,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成為(wei) 全省文化新地標。實踐證明,隻有堅持守正創新,推動文化資源轉化利用、傳(chuan) 承發展,擦亮紅色、綠色、古色等文化品牌,才能不斷提升贛鄱文化的感召力、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
注重融合結合,培育壯大文化產(chan) 業(ye) 。文化融合和文化滲透是文化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發達的關(guan) 鍵所在。我們(men) 堅持以文興(xing) 業(ye) ,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與(yu) 製造業(ye) 、旅遊、教育、商貿、科技、金融等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文化和旅遊產(chan) 業(ye) 鏈鏈長製,扶持培育文化龍頭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文化企業(ye) ,全省現有上市文化企業(ye) 8家、重點擬上市後備文化企業(ye) 53家、文化獨角獸(shou) 和瞪羚企業(ye) 13家。深化省屬文化企業(ye) 改革發展,成立江西電影集團,組建省文投公司,江西出版傳(chuan) 媒集團連續十三屆入選“全國文化企業(ye) 30強”,江西文演集團近年來營業(ye) 收入和利潤均實現裂變式翻倍增長。堅持“數字優(you) 先”戰略,大力實施“文化+”“+文化”工程,新型文化業(ye) 態、文化消費模式不斷湧現。加快推進文化與(yu) 旅遊融合發展,成立全國首個(ge) 文旅消費促進聯盟,全省旅遊接待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穩步增長。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實現營收總量居全國第11位。實踐證明,隻有做好融合結合文章,加快集群集聚發展,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才能做優(you) 做強做大文化產(chan) 業(ye) ,提高文化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貢獻率。
強化惠民利民,不斷優(you) 化文化供給。推動文化發展、建設文化強省,根本目的是為(wei) 了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我們(men)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麵繁榮文化事業(ye) ,提升文化服務供給能力,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繁榮文藝創作,紮根江西、深植時代,創作推出《從(cong) 瑞金出發》《三灣改編》《鄧小平小道》《一個(ge) 人的長征》等一批優(you) 秀文藝作品。深入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區建設,加快補齊文化設施短板,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省博物館、省圖書(shu) 館建成開館,全省文化館、公共圖書(shu) 館覆蓋率達100%,鄉(xiang) 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實現全覆蓋。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促進供需精準對接,廣泛開展“情暖贛鄱”惠民觀影、“鄉(xiang) 村閱讀季”“文化進萬(wan) 家”等群眾(zhong) 性文化活動,“接地氣”的優(you) 質文化供給服務深受群眾(zhong) 喜愛。實踐證明,隻有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普惠性、共享性,推動公共文化設施高效使用、優(you) 質文化資源向社會(hui) 開放,才能讓人民群眾(zhong) 享受更加充實、更為(wei) 豐(feng) 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