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吳曉紅傳承非遺技藝“接力棒”

發布時間:2022-06-14 14:59:00來源: 光明網

  “把扡好的茶樣裝在樣盤裏,通過平麵運動順轉、收攏,將茶樣集成饅頭形;用剝盤手法將茶葉分出上中下三段。通過這樣對茶樣盤的篩與(yu) 收的動作,才能把茶樣分出上中下三個(ge) 層次。”近日,泰順縣雪龍茶業(ye) 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曉紅給泰順縣職業(ye) 教育中心的44位學生,上了一堂茶葉審評與(yu) 檢驗課。

  從(cong) 泰順縣茶廠技術拚配員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溫州綠茶(三杯香)炒製技藝項目傳(chuan) 承人,吳曉紅始終呼籲茶文化進校園。如今,她帶著四十餘(yu) 載的製茶、審評工作經驗走進職校兼職授課,傳(chuan) 承非遺技藝“接力棒”,傳(chuan) 授經驗,讓茶文化薪火代代相傳(chuan) 。

  16歲與(yu) 茶結緣

  吳曉紅16歲便開始與(yu) 茶打交道了。“當時,我就讀於(yu) 泰順技校茶葉專(zhuan) 業(ye) ,和五位同學一起到蒼南橋墩精製茶廠學習(xi) 傳(chuan) 統綠茶炒製技術。”回憶起初入行的經曆,最讓吳曉紅難忘的,是學習(xi) 各種篩茶手法。

  她解釋說,盡管當時的橋墩精製茶廠已采用機械製茶技術,但茶廠的老師傅還是要求同學們(men) 必須用手來完成炒製精製眉茶的全套技巧和流程。“因為(wei) 隻有這樣才能讓我們(men) 更直接地感受到製茶過程中發生的品質變化,做到嚴(yan) 格掌控,做出色香味形俱佳的好茶。”印象中,吳曉紅每天都端著盛滿茶葉的篩子不停篩動,每分鍾篩茶的次數達二三十次。往往一天下來,她篩動篩子的次數達上萬(wan) 次。

  在泰順技校茶葉專(zhuan) 業(ye) 就讀三年後,1982年,吳曉紅進入泰順茶葉精製廠工作,開始精研各項製茶技藝。三年間,憑借勤學苦練,她陸續擔任技術員、拚配員、技術分管廠長,逐漸在行業(ye) 內(nei) 小有名氣。

  隻不過1992年,原本順利的茶葉之路趕上下崗潮。1994年,吳曉紅成立泰順縣雪龍茶業(ye) 有限公司,將從(cong) 茶廠學到的技術與(yu) 經驗延續下去。如今,泰順縣雪龍茶業(ye) 有限公司持續加工生產(chan) 三杯香、泰順黃湯、日月井紅茶、白毫銀針、香菇寮白毫、雪龍等泰順傳(chuan) 統名茶。

  幫扶茶農(nong) 帶領更多人致富

  產(chan) 銷一體(ti) 的模式,讓泰順縣雪龍茶業(ye) 有限公司走上了發展之路,推出“日月井”牌係列產(chan) 品。2009年,吳曉紅隨即開始打造自己的生態茶園種植基地。

  但茶葉市場不穩定,有時賣不出去沒有收益,讓她不禁為(wei) 周邊的茶農(nong) 擔心。為(wei) 此,她開始麵向周邊茶農(nong) 直接收購初製加工的毛茶,而後由雪龍茶業(ye) 公司進行精製加工拚配再銷售。這個(ge) 消息讓許多茶農(nong) 興(xing) 奮不已,采摘加工後的茶葉再也不愁賣不出去了。

  “其實茶農(nong) 的經驗很豐(feng) 富,隻是理論認知相對欠缺,茶葉品質可能會(hui) 比較不穩定。所以,公司按標準收購他們(men) 毛茶的同時,經常會(hui) 跟他們(men) 講些加工技術和方法。”在吳曉紅的幫助下,不僅(jin) 是泰順的茶農(nong) ,許多周邊地區的茶農(nong) 也聞訊而來。大家除了為(wei) 自己的茶葉拓寬銷路,更多的是希望學點專(zhuan) 業(ye) 知識提高技術。此時,隨著企業(ye) 發展趨於(yu) 穩定,吳曉紅將更多精力放到茶文化、製茶技藝等方麵的弘揚和傳(chuan) 承上。

  圍繞茶文化的曆史溯源、功能、種類,通過茶的藥用、飲用、食用,將古往今來茶文化中蘊藏的智慧一一展現在眼前……近年來,吳曉紅不斷受邀在各類互聯網平台、文化驛站、學校、國企、培訓機構等,向茶農(nong) 、學生、愛茶人士等不同群體(ti) 傳(chuan) 授自己對茶文化的理解與(yu) 經驗。在帶領更多農(nong) 民致富的同時,她希望能向更多人宣傳(chuan) 茶文化知識,繼承和弘揚中國傳(chuan) 統文化。

 

  校企協同培育茶產(chan) 業(ye) 人才

  2018年以來,吳曉紅不斷呼籲,要讓茶文化進校園。在她的努力下,2019年8月,她的母校,也就是如今的泰順縣職業(ye) 教育中心,恢複了茶葉生產(chan) 與(yu) 加工技術這一專(zhuan) 業(ye) 並順利招生。2020年,她與(yu) 學校順利達成授課意向,以校聘的技能指導老師身份兼職為(wei) 學生們(men) 上課,通過校企協同培育創新創業(ye) 人才。

  因此,近期每周一、三、四下午,她都會(hui) 按時到校為(wei) 學生們(men) 指導實訓課程。近日的一堂課後,她叫來班主任邵美鈔以及另外兩(liang) 名同學,詳細溝通教學情況。“有任何不明白或想了解的,都可以直接來公司找我。”她說。

  季紫玲是該專(zhuan) 業(ye) 20級9班的一名學生,對於(yu) 這位技能指導老師,她很喜歡。她說,在實訓課上,可以很好地解決(jue) 隻學理論卻無法實訓操作的現狀,也刷新了她對“茶葉審評”的認知。

  泰順縣職業(ye) 教育中心副校長蔡誌剛表示,作為(wei) 茶產(chan) 業(ye) 中的大師,吳曉紅的企業(ye) 家身份讓她兼具“產(chan) 業(ye) 、銷售、情懷與(yu) 製作”,希望通過校企合作,為(wei) 學校加強人才培養(yang) 、拓寬畢業(ye) 生就業(ye) 渠道開辟新路。相比“大師”這個(ge) 稱呼,吳曉紅覺得,自己應該先是“茶人”的身份。她希望將泰順的茶文化進一步做大做好,帶動泰順的茶產(chan) 業(ye) 發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