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曬咱的國之重器30】東方紅五號:讓衛星公用平台從“跟跑”變“領跑”
【曬曬咱的國之重器30】
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
“東(dong) 方紅,太陽升……”
提起“東(dong) 方紅”衛星,許多人都不陌生。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dong) 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它不僅(jin) 開創了中國航天的新紀元,還把“太空‘聽得到’《東(dong) 方紅》”的豪邁,撒向寰宇。
此後50餘(yu) 年,中國衛星研製能力實現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東(dong) 方紅”衛星(平台)家族,從(cong) “一號”到“五號”,枝繁葉茂,不斷壯大——
2019年12月27日,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踐二十號衛星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2020年1月5日,衛星成功定點於(yu) 東(dong) 經105.5。,幾個(ge) 月後在軌完成全部功能驗證和新技術試驗。
至此,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公用平台——“東(dong) 方紅五號”(以下簡稱東(dong) 五平台)研製成功了!
衛星公用平台有啥過人之處?
“衛星公用平台就好比一輛公共汽車,通過搭載不同的乘客(載荷)來實現衛星的應用性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實踐二十號衛星總設計師李峰這樣比喻。
如此一來,隻需做少量適應性修改,就可裝載不同的有效載荷,從(cong) 而縮短了衛星研製周期,節省了研製經費,提高了衛星可靠性。據介紹,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采取了衛星公用平台的設計方法。
作為(wei) 東(dong) 五平台的首飛試驗星,實踐二十號重達8噸,有近8米高,攜帶了我國目前麵積最大、翼展最長的太陽翼。而且,為(wei) 適應多種載荷及擴展需求,實踐二十號放棄了傳(chuan) 統的承力筒式結構,創新性地采用桁架結構技術,有效提升了平台的承載能力和適應性。
“如果說東(dong) 四平台讓我們(men) 具備了同國際同行同台競技的實力,那麽(me) 到了東(dong) 五平台,我們(men) 就能實現從(cong) 跟跑到領跑的轉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工程師、實踐二十號衛星總指揮、東(dong) 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台總指揮周誌成院士自豪地說,東(dong) 五平台填補了東(dong) 方紅係列大型衛星平台型譜的空白,可滿足中國近20年內(nei) 高通量通信衛星的需求。
能力超強,設計理念新,東(dong) 五平台的一身“絕技”讓它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可廣泛應用於(yu) 高軌通信、微波遙感、光學遙感、空間科學探測、科學試驗、在軌服務等,是世界航天領域少有的多適應性平台。
“在助力國民經濟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東(dong) 五平台也能在技術推動、商業(ye) 航天市場拓展等領域擁有更大作為(wei)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實踐二十號衛星產(chan) 保經理郝燕豔肯定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