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遼寧丹東:鴨綠江畔花果香

發布時間:2022-06-17 10: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美邊疆】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青坡

  開欄的話

  美!這是祖國的邊疆!

  江水滔滔,群山延綿,草原遼闊,戈壁茫茫……2.2萬(wan) 公裏陸疆,勾勒出雄雞模樣屹立東(dong) 方。

  美!這是時代的步伐!

  協同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脫貧攻堅,全麵小康……十年滄桑巨變,描繪出邊疆地區的複興(xing) 圖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邊疆各地充分發揮區位優(you) 勢,匯聚發展力量,書(shu) 寫(xie) 了各族人民齊心致富的發展新篇。

  光明日報今起推出“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美邊疆”係列報道,記者深入邊疆地區,展現風土人情,探訪人物故事,回顧奮鬥曆程,刻畫時代新顏。

  這是一片霧的世界。

  雞鳴三響,水汽不斷從(cong) 江心翻湧向上,彌漫在漫山遍野的桃樹林中。清晨的露珠夾雜著芳草的清香,順著霧氣,在嫋嫋炊煙中浸潤了整個(ge) 山莊。雖已六月,鴨綠江畔,遼寧省丹東(dong) 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河口村的清晨仍略感薄涼。

  “這還不是最美的時候。”穿好長袖,推開屋門,河口村村民吉洪洲拿著剪刀走進桃林。此時正值桃樹修枝,青綠色的燕紅桃在薄霧中若隱若現,在晨光中成長。

  “每年春秋兩(liang) 季,這裏都是旅遊勝地,每天來看桃花、摘桃子的遊客絡繹不絕,那時的美景才真的像歌中唱的那樣。”吉洪洲說的歌,便是《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1982年,詞作家鄔大為(wei) 到河口采風,為(wei) 鴨綠江河口景色所陶醉,欣然作詞,寫(xie) 下該歌,後經鐵源作曲,被蔣大為(wei) 唱響大江南北。

  “當時的桃樹遠沒有現在多。”河口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主任郎顯琨補充道,“一開始都是零零散散的種植,還沒有形成氣候。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大家都嚐到了鄉(xiang) 村旅遊帶來的甜頭,種植規模逐年擴大。如今,桃林已發展到2萬(wan) 畝(mu) ,年產(chan) 量4000萬(wan) 公斤,年產(chan) 值約1.52億(yi) 元。”

  太陽爬上山頭,桃林間的晨霧逐漸散去,遠處的江水閃耀起粼粼波光。天地間仿佛被畫筆突然掠過,遍山的綠色替代了白色,延伸至江水的倒影之中,青山綠水,生機盎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8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東(dong) 北考察時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東(dong) 北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xing) 東(dong) 北的一個(ge) 優(you) 勢。”近年來,丹東(dong) 市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理念,努力向綠色要效益、向綠色要未來,更好地將“山水資源”轉化為(wei) “美麗(li) 經濟”,使綠色成為(wei) 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鮮明的特質和最持久的優(you) 勢。

  東(dong) 港草莓是丹東(dong) 享譽全國的“明星水果”。大棚裏,掌心大小的草莓緊緊相依,掛滿莖葉。綠油油的地麵,被幾條紅彤彤的直線分隔開,今年的草莓又喜獲豐(feng) 收。

  “這幾天的訂單真是絡繹不絕,合作社近200畝(mu) 的草莓大棚,每天畝(mu) 產(chan) 五六十斤,早都被預訂好了。早上5點工人們(men) 便下地采摘,7點就能打包發運。”3月31日,在東(dong) 港市美琴果菜生產(chan) 合作社的草莓大棚裏,負責人宋美琴正核對著當天的發貨運單。

  今年春季,為(wei) 做到科學防控疫情,東(dong) 港市椅圈鎮采取閉環管理方式,點對點服務草莓運輸。在椅圈鎮的貨車驛站,近50輛外地貨運車輛“對號入座”,整齊排列。另一邊,現場工作人員正協調一輛輛滿載草莓的本地貨運車輛尋找“目標”,身著防護服的專(zhuan) 職搬運工將草莓箱搬運到外地貨運車輛上。3個(ge) 小時後,近50輛貨車排成長龍,經過消毒,駛向高速路口。

  “椅圈鎮每天通過高速公路外運的草莓有180噸左右,銷路的暢通,讓老百姓的草莓賣上了好價(jia) 錢。”椅圈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祝冶平對記者說,“接下來,椅圈鎮將繼續在疫情防控和服務保障上下功夫,確保疫情防控和生產(chan) 發展‘兩(liang) 不誤’。”

  溫潤的江風撲麵而來,遠處連片的“黑雲(yun) ”順風壓下。

  “快看!是鳥群!”堤壩上,觀鳥愛好者早已準備好“長槍短炮”,迅速按動著快門,捕捉這鋪天蓋地的視覺盛宴。

  丹東(dong) (東(dong) 港)鴨綠江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鳥類種群最為(wei) 集中的地區,與(yu) 新西蘭(lan) 米蘭(lan) 達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北美洲加拿大沿岸並稱為(wei) 世界三大最為(wei) 理想的觀鳥地。每年的3月末到5月初,從(cong) 新西蘭(lan) 飛躍10000餘(yu) 公裏的斑尾塍鷸將在這裏度過短暫的覓食時光,在長出成倍於(yu) 自身體(ti) 重的脂肪後,啟程前往阿拉斯加的苔原產(chan) 卵。

  “除了斑尾塍鷸,每年在此過境、棲息、覓食、越冬的鳥類有300多種、數量達上百萬(wan) 隻,最大鳥群可達12萬(wan) 隻。”攝影愛好者閆先生告訴記者,“我在這拍鳥十幾年了,這些年濕地保護做得好,鳥群一年比一年多。上萬(wan) 隻候鳥同時起飛,拍出來的照片特別壯觀。”

  鴨綠江口的晚風吹著浪花,喧鬧的鳥群逐漸沉寂。驅車順流而上,夜色之下的邊城丹東(dong) 華燈初上。明月懸江,照亮了旅程的歸途,也照亮了大美邊疆。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