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漢字之美 感悟中華文化
日前,國產(chan) 古裝劇《夢華錄》熱播。其片頭與(yu) 海報上的“錄”字上部因多了一橫引發熱議,焦點在於(yu) 該寫(xie) 法是否是錯別字。相關(guan) 討論也引發了大家對漢字規範書(shu) 寫(xie) 的關(guan) 注。
◆整理規範伴隨著漢字的演變發展
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孟德宏表示,梳理漢字曆史可以發現,整理和規範漢字是客觀需要,也一直伴隨著漢字的發展演變。
相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由於(yu) 漢字是表意體(ti) 係的文字,無論是早期以象形為(wei) 主的階段,還是後來進入複雜的表意文字階段,其形體(ti) 都具有很強的多變性。漢字的一字多形現象,擾亂(luan) 了字與(yu) 詞之間的對應關(guan) 係,影響了漢字記錄漢語的有效性,也增加了人們(men) 學習(xi) 和使用漢字的負擔,因而必須加以整理和規範。
數字化背景下,漢字字體(ti) 更加多元,一些所謂的“藝術字體(ti) ”,粗俗、草率地對漢字進行誇張變形,不僅(jin) 影響了規範漢字書(shu) 寫(xie) 意識,還背離了漢字的文化內(nei) 涵和審美趣味,對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造成了負麵影響。
今年1月,在中央宣傳(chuan) 部出版局召開的規範使用漢字工作座談會(hui) 上,與(yu) 會(hui) 人員一致認為(wei) ,加強漢字使用的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勢在必行。
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委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常耀華表示,雖然信息化時代給漢字書(shu) 寫(xie) 帶來衝(chong) 擊,漢字的生態環境也在改變,但文字是“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的載體(ti) 和媒介,必須得到應有的尊重,維護漢字規範書(shu) 寫(xie) 便是維護文化根脈。
◆規範使用漢字需全社會(hui) 共同努力
漢字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無論從(cong) 法律層麵還是具體(ti) 操作層麵,推行規範漢字都是共識。
2000年10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首次使“規範漢字”成為(wei) 一個(ge) 法律概念。該法明確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
2013年,《通用規範漢字表》頒布,使“規範漢字”這一法律概念落到實處,明確告知表內(nei) 列舉(ju) 的8105個(ge) 漢字就是國家規定的通用規範漢字。
今年2月,中國出版協會(hui) 、中國報業(ye) 協會(hui) 等11家協會(hui) 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規範使用漢字的倡議》。《倡議》指出,漢字是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ti) ,是中華文化的根,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標識。規範使用漢字、表現漢字之美,需要全社會(hui) 共同努力。
◆漢字書(shu) 寫(xie) 需兼顧規範性和審美性
規範漢字使用並不等於(yu) 拒絕個(ge) 性化的漢字書(shu) 寫(xie) ,但漢字書(shu) 寫(xie) 需兼顧規範性和審美性。
孟德宏認為(wei) ,新聞出版、影視媒體(ti) 、展覽廣告等公共領域,應使用規範漢字。但漢字書(shu) 寫(xie) 帶有個(ge) 性色彩,在非公共應用領域,在規範性的前提下,應對個(ge) 性書(shu) 寫(xie) 予以尊重。
說到個(ge) 性書(shu) 寫(xie) ,常被提及的是漢字書(shu) 寫(xie) 藝術對字形產(chan) 生的影響。就此,常耀華表示,日常用字和藝術創作不同。書(shu) 法創作允許“繁則減除”“疏當補續”,書(shu) 家追求的是創造出“有意味的形式”,而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交際。“但這是變例,不是常例。即使為(wei) 變例,也是約定俗成,書(shu) 家創作並不會(hui) 一時性起、隨興(xing) 所遣、任意塗抹。”常耀華說。
值得關(guan) 注的是,進入信息化、網絡化時代,計算機漢字字體(ti) 廣泛應用於(yu) 出版、影視、網絡等麵向公眾(zhong) 的領域,較好地滿足了單位和個(ge) 人多樣化、個(ge) 性化的用字需求,但也存在字體(ti) 運用場合不當、書(shu) 寫(xie) 不規範等問題,有的字體(ti) 甚至忽視了文字的書(shu) 寫(xie) 規範、書(shu) 寫(xie) 技法和文化內(nei) 涵、審美特征。就此,相關(guan) 專(zhuan) 家呼籲,對字庫設計者和相關(guan) 企業(ye) 來說,需要強化把關(guan) 意識,提升審美水平。
◆從(cong) 規範書(shu) 寫(xie) 中感悟中華文化
在國際中文教學中,漢字規範書(shu) 寫(xie) 尤為(wei) 重要。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漢語教師彭鶯有多年國際中文教學經驗。在她看來,教授外國學生中文離不開漢字教學,漢字教學的首要前提是規範書(shu) 寫(xie) 。“首先,在我教授的不少外國學生中,他們(men) 之所以對中文感興(xing) 趣,正是基於(yu) 對漢字的好奇和熱愛。因此,教授外國學生規範書(shu) 寫(xie) 是展示漢字之美的首要途徑。隻有做到規範書(shu) 寫(xie) ,學生才能體(ti) 會(hui) 到漢字的結構之美、布局之美、筆畫之美。其次,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結晶,隻有掌握規範書(shu) 寫(xie) ,外國學生才能理解漢字承載的文化信息。”彭鶯說。
“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是血脈。”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漢字作為(wei) 形、音、義(yi) 三位一體(ti) 的文字符號係統,具有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和廣泛的影響力。如何讓外國學生從(cong) 規範書(shu) 寫(xie) 中感受漢字所承載的中華文化,是國際中文教師麵臨(lin) 的挑戰之一。
彭鶯從(cong) 具體(ti) 教學層麵出發建議,在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讓外國學生實現漢字的規範書(shu) 寫(xie) 除了老師展示外,還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漢字書(shu) 寫(xie) 軟件,以便向學生立體(ti) 展示漢字的字形、筆畫和筆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漢字的結構、書(shu) 寫(xie) 規則等,進而了解漢字的文化積澱,感受中國人的思維與(yu) 觀念。
本報記者 趙曉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